芝兰之交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ī lán zhī jiāo成语简拼:ZLZJ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芝蘭之交
成语解释
芝草和兰草之间的交往。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之间的友谊。
成语造句
(1)安琪写不出成语“芝兰之交”,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。
(2)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芝兰之交”几个大字。
(3)立香山高级中学的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芝兰之交”。
(4)小妙不会写成语“芝兰之交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星瞳叔叔给郝娅和妮鸯介绍了“芝兰之交”的成语故事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芝兰芝兰:芝和兰是两种香草,古时比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、环境的美好等:芝兰之室。
芝芝:[zhī] 形容华美、华丽。如:芝颜(美丽的容颜);芝宇(尊颜)。
兰兰:lán 1、<名>兰草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』2、<名>兰花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寒风摧树木,严霜结庭兰。』3、<名>木兰,一种落叶乔木。《雨霖铃》:『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兰舟催发。』4、<名>通『栏』,栅栏。《汉书·王莽传》:『秦又置奴婢之市,与牛马同兰。』[兰芳] 比喻贤德、贤人。[兰房] 兰香书房,特指女子居室。[兰交] 知心朋友。[兰襟] (1)衣襟。(2)只良友。[兰客] 良友。[兰秋] 农历七月。[兰石] 兰芳石坚,喻人资质之美。[兰台] (1)战国时楚国台名。(2)汉代宫廷藏书处,由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中丞主管,后设兰台令史。(3)因东汉史官班固曾任兰台令史,后代遂称史官为兰台,唐高宗时必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,所以唐代诗文中常称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。[兰夜] 农历七月七日夜。[兰章] 高雅的文章,多用以赞美别人的诗文。[兰心蕙性] 像兰草和蕙草一样芳洁的品格,常用以称誉妇女雅静的品质。
之之:zhī 1、<动>到……去。《为学》:『吾欲之南海。』2、<代>指示代词,相当于『这个』、『这』、『这种』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均之二策,宁许以负秦曲。』3、<代>第三人称代词,相当于『他』、『它』、『它们』、『他们』等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。』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『爱共叔段,欲立之。』4、<代>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君将哀而生之乎?』5、<代>第二人称代词,相当于『你』、『您』。《汉书·蒯通传》:『窃闵公之将死,故吊之。』6、<助>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表示修饰、领属的关系,相当于『的』。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『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』7、<助>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一般不必译出。《师说》: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。』8、<助>定语后置的标志。《劝学》:『蚓无爪牙之利。』9、<助>补语的标志。用在中心词(动词、形容词)和补语之间,可译作『得』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』10、<助>用宾语前置的标志。《师说》:『句读之不知。』11、<助>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,补足音节,没有实义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顷之,烟炎张天。』12、<助>用在『前』、『后』、『内』、『外』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,表示对方位、时间、范围等的限制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数十年之后,甲兵顿弊。』
交交:jiāo 1、<动>交叉;交错。《鸿门宴》: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。』2、<副>交互;交相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『疏条交映。』3、<动>交换;互换。《左传·隐公三年》:『故周郑交质。』4、<动>交接;交合。《促织》:『自昏达曙,目不交睫。』5、<动>结交;交往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『上不臣于王,下不治其家,中不索交诸侯。』6、<名>交情;交谊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卒相与欢,为刎刭之交。』7、<名>同盟;盟约。《谋攻》:『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。』《过秦论》:『合从缔交,相与为一。』8、<名>时间或空间的交接处。《左传·僖公五年》:『其九月十月之交乎?』9、<动>接受。《水浒传》:『一手交钱,一手交货。』10、<副>全;都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『闻者亦心计交赞之。』11、<名>交州的省称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杂彩三百匹,交广市鲑珍。』[交和] (1)互相和好,和合。(2)两军对垒。[交交] (1)象声词,鸟鸣声。(2)鸟飞来飞去的样子。(3)交加错杂的样子。[交通] (1)空间上的彼此通达。(2)交往;交游。(3)暗中勾结。(4)情感上的沟通交流。[交游] (1)交际;交往。(2)有交往的朋友。[交子] 宋代发行的纸币。这是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。
芝芝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止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真而切《正韵》旨而切,□音之。《说文》神草也。《本草》有青赤黄白黑紫六色。〈注〉芝为瑞草,服之神仙。《王充·论衡》芝生於土,土气和,故芝草生。《瑞应图》王者敬事耆老,不失旧故,则芝草生。《白虎通》德至山陵,则景云出,芝实茂。又《礼·内则》芝栭菱椇。又《扬雄·甘泉赋》于是乗[音chéng]舆,乃登夫凤凰兮而翳华芝。〈注〉华芝,华盖也。《六书略》隷作□,象芝出地。
兰兰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落干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郞干切,□音阑。《说文》香草也。《陆甸云》阑草为兰,阑不祥也。《陆玑诗疏》其茎似药草泽兰,广而长节,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。《易·系辞》同心之言,其臭如兰。《左传·宣三年》郑文公妾燕姞,梦天与兰,曰:兰有国香,人服媚之。《屈原·离骚》纫秋兰以为佩。《尔雅翼》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。又《本草》木兰。《屈原·离骚》朝搴阰之木兰兮。又《管子·小匡篇》轻罪入兰盾、鞈革二戟。〈注〉兰即所谓兰錡,兵架也。又脉也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。〈注〉支者顺节,兰者横节。阴支兰,胆藏也。又布名。《华阳国志》兰干细布。兰干,獠言紵也。又人名。《列子·说符篇》宋有兰子。《张堪注》凡物不知生谓之兰。《殷敬顺曰》《史记》无符传出入谓之阑。此兰子谓以技妄游,义与阑同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汉有太守兰广。又萑兰。《前汉·息夫躬传》涕泣流兮萑兰。〈注〉萑兰,泪阑干也。又芄兰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阳气亲天,万物芄兰。〈注〉芄兰,茂密也。又通栏。《后汉·东夷传》徙于马兰。〈注〉兰即栏。又通斓。《吴志·孙权传》童谣曰:黄金车,斑兰耳。又《韵补》陵延切,音连。《宋玉·招□》川谷径复流潺湲,光风转蕙泛崇兰,经堂入奥尘朱筵。
之之:《子集上·丿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止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真而切,□音枝。《说文》出也,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。一者,地也。《玉篇》是也,适也,往也。《礼·檀弓》延陵季子曰:若□气,则无不之也。又於也。《礼·大学》之其所亲爱而辟焉。〈注〉之,适也。《朱传》犹於也。又语助辞。《书·金縢》礼亦宜之。《礼·文王世子》秋冬亦如之。《正字通》凡之字,或句中,或语尾,或层出。如毛诗我之怀矣,共武之服,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,六句九之字,常华章左之左之,六句八之字,可以例推。又此也。《诗·周南》之子于归。〈注〉之子,是子也。又变也。《易传》辞也者,各指其所之。《孙奕示儿编》之字训变,左传,遇观之否。言观变为否也。又至也。《诗·鄘风》之死矢靡他。又遗也。《扬子·法言》或问孔子,知其道之不用也。则载而恶乎之。曰:之后世君子。〈注〉言行道者贵乎及身,乃载以遗后世。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又《郝敬读书通》凡言之者,物有所指,事有所属,地有所往,连属之辞也。通作旃。《诗·唐风》舍旃舍旃。又《魏风》上慎旃哉。□与之同。通作至。往彼曰之,到此曰至,音义互通。又《韵补》叶职流切,音周。《楚辞·九章》吕望屠於朝歌兮,甯戚歌而饭牛。不逢尧舜与桓缪兮,世孰云而知之。叶上牛下求。《周伯琦曰》古人因物制字。如之本芝草,乎本吁气,焉本鸢,后人借为助语,助语之用既多,反为所夺,又制字以别之,乃有芝字吁字鸢字。考证:(《礼·文王世子》冬亦如之。)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。
交交:《子集上·亠字部》《广韵》古肴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居肴切,□音郊。《小尔雅》俱也。《广韵》共也,合也。《易·泰卦》上下交,而其志同也。又友也。《易·系辞》上交不谄,下交不凟。《礼·郊特牲》为人臣者无外交,不敢贰君也。又交交,鸟飞貌。《诗·秦风》交交黄鸟。又交加,参错也。《前汉·刘向传》章交公车。又州名,南越地,汉置交州。《书·尧典》申命羲叔宅南交。《蔡传》南交,南方交趾地。又衣领也。《扬子·方言》衿谓之交。又同蛟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则见交龙於上。《史记》作蛟。又同鵁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交精旋目。即鵁鶄。考证:(《扬子·方言》衿之谓交。)谨照原文改衿谓之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