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ī cán huì fén
成语简拼:ZCHF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芝殘蕙焚
成语解释
比喻贤德者之亡逝或遭贬谪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芝残蕙焚”几个大字。
(2)点点写不出成语“芝残蕙焚”,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。
(3)罗田白庙河中学的用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芝残蕙焚”。
(4)天隽大哥哥给雩桐和淑兰讲了“芝残蕙焚”的典故。
(5)小奔不会写成语“芝残蕙焚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《南史·刘峻传》:『敬通虽芝残蕙焚,终填沟壑,而为名贤所慕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芝芝:[zhī] 形容华美、华丽。如:芝颜(美丽的容颜);芝宇(尊颜)。
残残:cán 1、<动>杀害;伤害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:『放弑其君则残之。』2、<名>害;祸害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今背本而趋末,食者甚众,是天下之大残也。』3、<名>残暴为害的人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当横行天下,为汉家除残去秽。』4、<形>残缺;残破。《雨霖铃》:『杨柳岸晓风残月。』5、<形>残余;剩余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』[残喘] 1.垂死时仅存的喘息。马中锡《中山狼传》:『今日之事,何不使我得早处囊中以苟延残乎?』2.指衰病垂绝的生命,馀生。郝经《云梦》:『何时结茅屋,老吟寄残。』[残骸] 人或动物不完事的尸骨。[残红] 指落花。陆游《落花》:『未妨老子凭栏兴,满地残点绿苔。』[残魂] 1.指残生。2.魂魄。[残客] 剩下来的客人。[残戮] 杀戮。[残氓] 遗民。[残山剩水] 指山河不全,国土分裂。[残生] 1.糟蹋自己的生命。《庄子·骈拇》:『二人者所死不同,其于残伤性均也。』2.剩余的生命;晚年。杜甫《草堂》:『饮啄愧残,食薇不敢馀。』[残夷] 杀戮;伤害。《后汉书·仲长统传》:『汉二百年遭王莽之乱,计其残灭亡之数,又复倍乎奏、项矣。』
蕙蕙:huì(1)即蕙草,也叫零陵香,俗称佩兰。秋初开红花,很香。(2)蕙兰。
焚焚:fén 1、<动>烧。《过秦论》:『废先王之道,焚百家之言。』2、<动>指祭祀活动中烧香烧纸。《促织》:『成妻纳钱案上,焚拜如前人。』[焚和] 毁灭中和之性。[焚芝] 比喻好人遭受灾祸。
芝芝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止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真而切《正韵》旨而切,□音之。《说文》神草也。《本草》有青赤黄白黑紫六色。〈注〉芝为瑞草,服之神仙。《王充·论衡》芝生於土,土气和,故芝草生。《瑞应图》王者敬事耆老,不失旧故,则芝草生。《白虎通》德至山陵,则景云出,芝实茂。又《礼·内则》芝栭菱椇。又《扬雄·甘泉赋》于是乗[音chéng]舆,乃登夫凤凰兮而翳华芝。〈注〉华芝,华盖也。《六书略》隷作□,象芝出地。
残残:《辰集下·歹字部》《广韵》昨干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财干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贼也。《诗·小雅》废为残贼。《孟子》贼义者谓之残。又《释名》残,践也。践使残坏也。《书·泰誓》残害于尔万姓。又《史记·樊哙传》残东垣。〈注〉谓多所杀伤也。又恶也。《书·泰誓》取彼凶残。《史记·陈余传》为天下除残。又放逐也,杀也。《周礼·夏官》《大司马》九伐之法,放弑其君,则残之。《扬子·方言》□杀也。晋魏河内之北,谓□为残。□音廪。或洛感反。又食余也。《杜甫诗》残杯与冷炙。又煑肉之名。《张协·七命》鷰□猩唇,髦残象白。〈注〉髦,髦牛也。残白,盖煮肉之异名。《崔駰·博徒论》□臛羊残。又残缺也。《刘歆·移太常博士书》专已守残。〈注〉师古曰:专执已所偏见,苟守残缺之文。又穿凿傅会谓之蕞残。《王充·论衡》蕞残满车,不成为道。玉屑满箧,不成为宝。又恶马曰残马。《扬子·方言》南楚凡人残马谓之钳。又贪暴吏曰残吏。《后汉·明帝纪》残吏放手。又五残,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五残星,出正东东方之野,其星状类辰星。《正义曰》五残,一名五锋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有《五残亲变星》二十一卷。又与戋通。《易·贲卦》束帛戋戋。〈注〉引子夏《易》束帛残残。又《魏志》辰韩名乐浪人为阿残。东方人名我为阿,谓乐浪人本其残余之人也。又脍残,鱼名。《皮日休诗》分明数得脍残鱼。又《高僧传》明瓒禅师,性懒而食残,号懒残。又《韵补》叶财先切,音前。《班彪·北征赋》首身分而不寤兮,犹数功而辞諐。何夫子之妄说兮,孰云地脉而生残。又《梦溪笔谈》王圣美治字学,演其义以为右文。凡字其类在左,其义在右。如木类,其左皆从木。所谓右文者,如戋,少也,水之少者曰浅,金之小者曰钱,歹而小者曰残,贝之小者曰贱,如此类皆以戋为义。○按残义本兼大小而言,姑附记於此。考证:(《崔駰·博徒论》□曤羊残。)谨照原文曤改臛。
蕙蕙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□胡桂切,音惠。《玉篇》香草,生下湿地。《尔雅翼》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,一干数花而香不足者蕙。《南方草木状》蕙一名薰草。《屈原·离骚》予既滋兰之九畹兮,又树蕙之百亩。又《韵会》通惠。《扬雄·甘泉赋》发兰惠与穹藭。
焚焚:《巳集中·火字部》(古文)燔[音fán]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符分切,音汾。《玉篇》烧也。《集韵》火灼物也。《书·胤征》玉石俱焚。《易·离卦》焚如。《春秋·桓七年》焚咸丘。〈注〉焚,火田也。《礼·月令》仲春毋焚山林。又《集韵》方问切,音奋。《左传·襄二十四年》象有齿,以焚其身。〈注〉杜预曰:焚,毙也。服虔曰:焚,读曰偾僵也。《集韵》本亦作偾。又叶汾沿切。《郭璞·炎山赞》木含阳精,气结则焚,理其微乎,其妙在传。又叶符筠切。《曹植文》季嗣不维,纲漏于秦,崩乐灭学,儒坑礼焚。《说文》本作燓。《集韵》或作炃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