支左屈右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ī zuǒ qū yòu成语简拼:ZZQY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支左屈右
成语解释
左:左手;屈:弯;右:右手。伸左手,弯右手。指射箭的姿势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穷于应付
近义词
左支右绌
成语造句
(1)安安写不出成语“支左屈右”的拼音。
(2)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“支左屈右”几个大字。
(3)小安不会写成语“支左屈右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新桥镇三中的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支左屈右”。
(5)支左屈右的日子真是难过
(6)祖爷爷给他的孙子和外甥囡讲了“支左屈右”的历史典故
成语出处
《战国策·西周策》:『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。夫射柳叶者,百发百中,而不已善息,少焉气力倦,弓拨矢钩,一发不中,前功尽矣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支左支左:[zhīzuǒ] 指『文革』中人民解放军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组织的行动。
支支:zhī 1、<名>同『枝』,枝条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『支叶茂接。』2、<名>同『肢』,人或动物的四肢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至舍,四支僵劲不能动。』3、<名>分支。《过大孤山小孤山》:『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。』4、<动>支撑;支持。《核舟记》:『诎右臂支船,而竖其左膝。』5、<动>供给。《汉书·赵充国传》:『足支万人一岁食。』[支离] (1)分散不全。(2)衰弱;憔悴。[支吾] (1)抵抗。(2)勉强支撑。(3)用语搪塞;说话含混,闪烁其辞。
左左:zuǒ 1、<名>左边,与『右』相对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左,乃陷大泽中。』《核舟记》:『鲁直左手执卷末,右手指卷,如有所语。』2、<名>战车左边的卫士。《殽之战》:『左右免胄而下,超乘者三百乘。』3、<名>东面。古代地理观念中,以东为左。《扬州慢》:『淮左名都,竹西佳处。』4、<名>旁边。《柳毅传》:『鸟起马惊,疾逸道左。』5、<名>(车骑的)尊位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公子从车骑,虚左,自迎夷门侯生。』6、<名>较低的地位。古代尊称右,故以『左』为较低的地位。《琵琶行》:『予左迁九江郡司马。』7、<形>不正;邪僻。《礼记·王制》:『执左道以乱政。』8、<动>不合。韩愈《答宝秀才书》:『身动而事左。』9、<动>不赞助。《战国策·魏策》:『右韩而左魏。』10、<名>证据;证人。《新唐书·刘知几传》:『举十二条左证其谬。』[左道] (1)邪道。(2)一切不正派的行为和事情。[左右] (1)左边和右边。(2)旁侧;周围。(3)身边的人;近侍;近臣。(4)对对方的一种敬称。(5)表示约数,相当于『上下』。(6)帮助;辅佐。(7)支配;控制。(8)反正;横竖。
屈屈:qū 1、<动>弯曲。《核舟记》:『屈右臂支船。』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手指不可屈伸。』2、<动>屈服。《阎典史传》:『挺立不屈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屈服。《五人墓道》:『安能屈豪杰之流,扼腕墓道,发其志士之悲哉?。』《谋攻》:『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』3、<名>委屈;冤屈。《海瑞传》:『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。』[又] <动>受委屈。《出师表》:『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』4、<动>亏;短少。《刘东堂言》:『理屈词穷,怒问。』jué 1、<动>竭尽;用尽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,则物力必屈。』
右右:yòu 1、<名>右边。《核舟记》:『旁开小窗,左右各四。』2、<名>古代战车上坐在右边负责警卫并防止车身倾斜的力士。《殽之战》:『莱驹为右。』3、<名>古代称等级(人或物;地位等)。《促织》:『无出其右者。』4、<动>尊重。《淮南子·氾论》:『兼爱,尚贤,右鬼,非命,墨子之所立也。』5、<动>赞助。《左传·襄公十年》:『王右伯舆。』6、<动>通『侑』,劝人饮食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祝》:『以享右祭祀。』7、<动>崇尚,重视。『窃以右文兴化,乃致治之所先。』[右武] 崇尚武功。[右职] 重要官职。[右族] 豪门大族。
支支:《卯集下·支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章移切《正韵》旨而切,□音巵。《说文》去竹之枝也。从手,持半竹。〈注〉徐锴曰:竹叶下垂也。《增韵》俗作攴,非。又《韵会》庶也。《诗·大雅》本支百世。〈传〉支,支子也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支子则称其宗。〈注〉支子,庶昆弟也。又《广韵》持也。《左传·定元年》天之所坏,不可支也。又《周语》武王克殷,作诗以为饮歌,名之日支。〈注〉支,拄也。又《广韵》度也。《晋书·职官志》有度支尚书。又《韵府》支,券也。《魏书·卢仝传》一支付勳人,一支付行台。《韩愈·寄崔立之诗》当如合分支。〈注〉今时人谓析产符契为分支帐。又《大戴礼》燕支地计衆[音zhòng],不与齐均也。〈注〉支,犹计也。又《玉篇》支离自异。《类篇》一曰分也。《王延寿·鲁灵光殿赋》支离分赴。〈注〉支离,分散也。又《玉篇》载充也。又《韵会》十二支,辰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注》尔雅释天云:岁阳者,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。岁阴者,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。又《后汉·王符传》明帝时,以反支日,不受章奏。〈注〉凡反支日,用月朔为正,十二支终戌亥,反还於子丑。如朔日遇戌亥,即初一为反支也。见阴阳书。又国名。《书·禹贡》崑仑,析支,渠搜,西戎即叙。〈注〉马云:析支在河关西。《前汉·平帝纪》黄支国献犀牛。〈注〉应劭曰:黄支在日南之南。又《西域传》条支国临西海。又山名。《史记·匈奴传》出陇西,过焉支山。〈注〉焉支山,在丹州。又荔支,果名。《后汉·和帝纪》旧南海献荔支。又姓。《庄子·列御□》朱泙曼学屠龙於支离益。《何氏姓苑》支氏,琅邪人。《后赵录》司空支雄。又与胑肢通。《易·坤卦》美在其中,而畅於四支。〈疏〉四支,犹人手足。又与枝通。《诗·卫风》芄兰之支。《前汉·扬雄传》支叶扶疎。又与栀通。《前汉·司马相如传》鲜支黄砾。〈注〉鲜支,即今栀子树也。又《集韵》翘移切,音只。令支,县名。《齐语》刜令支。〈注〉今为县在辽西。又《集韵》支义切,音寘。《扬子·方言》南楚谓謰謱为支注。考证:(《左传》天之所支,不可坏也。)谨照原文改为天之所坏,不可支也。
左左:《寅集中·工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臧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子我切,□音□。《增韵》左右定位。左,右之对,人道尚右,以右为尊。《礼·王制》男子由右,妇人由左。《史记·文帝纪》左贤右戚。〈注〉韦昭曰:左犹高,右犹下也。又《增韵》手足便右,以左为僻,故凡幽猥,皆曰僻左。《前汉·诸侯王表》作左官之律。〈注〉师古曰:左官犹言左道。僻左,不正也。汉时依古法,朝廷之列以右为尊,故谓降秩为左迁。佐诸侯为左官也。《韵会》策画不适事宜曰左计。又《正韵》左,戾也。又乗[音chéng]车尚左。《礼·曲礼》祥车旷左。〈疏〉旷,空也。车上贵左,仆在右,空左以拟神也。又吉尚左。《礼·檀弓》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,二三子亦皆尚右,孔子曰:我则有姊之丧故也,二三子皆尚左。〈注〉丧尚右,右,阴也。吉尚左,左,阳也。又不助也。《左传·襄十年》天子所右,寡君亦右之,所左,亦左之。〈疏〉人有左右,右便而左不便。故以所助者为右,不助者为左。又证也。《前汉·杨恽传》左验明白。〈注〉左,证左也。言当时在其左右,见此事者也。又姓。《广韵》齐之公族有左右公子,后因氏焉。又汉复姓二氏,左传公子目夷为左师,其后为氏。秦有左师触讋。晋先蔑为左行,其后为氏。汉有御史左行恢。又《唐韵》则个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子贺切,□音佐《说文》手相左助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诏亮,左右相导也,诏相导,左右助勴也,左右亮也。〈疏〉皆谓佐助,反覆相训,以尽其义。《易·泰卦》以左右民。〈疏〉左右,助也。《书·毕命》周公左右先王。又叶总古切,音祖。《王逸·九思》逢流星兮问路,顾我指兮从左。俓[音jìng,古同径]娵觜兮直驰,御者迷兮失轨。轨音矩。又叶祖戈切,挫平声。《诗·小雅》左之左之,君子宜之。宜叶牛何反。考证:(《礼·王制》男子由右,女子由左。)谨照原文女子改妇人。(《礼·檀弓》孔子与门人拱立而尚右。)谨照原文拱改立。立改拱。
屈屈:《寅集上·尸字部》《广韵》区勿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曲勿切,□音诎。《说文》无□也。从□出声。又曲也,请也。又《增韵》郁也,轧也。《正字通》凡曲而不伸者,皆曰屈。《易·系辞》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《孟子》威武不能屈。又作绌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缓急羸绌。〈注〉犹屈伸也。又通作诎。《史记·晏婴传》诎於不知已,而信於知己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渠勿切,音掘。竭也,尽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贾谊曰:用之无度,则物力必屈。与诎绌□通。又与倔通。倔强,梗戾貌。《史记·陆贾传》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,屈强於此。《师古曰》不柔服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九勿切,音□。地名。晋公子夷吾所居,出良马。在今河东县。《左传·僖二年》屈产之乗[音chéng]。又姓。楚公族屈原,楚大夫屈宜申。又屈侯,复姓。又大屈,弓名。《左传·昭七年》楚灵王享公於新台,好以大屈,既而悔,公反之。又《广韵》九月切《集韵》《类篇》丘月切,□音阙。《欧阳修·程文□墓铭》不学而刚,有摧必折。毅毅程公,其刚不屈。又与绌通。《礼·玉藻》君命屈狄。〈注〉狄,翟也。后夫人之服,刻雉为五采,子男之妻,受王后之命者,刻缯不画,故曰屈狄。《周礼》作阙翟。又叶居诣切,音计。《曹植·王陵赞》从汉有功,少文任气。高后封吕,直而不屈。
右右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于救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尤救切《正韵》爰救切,□音峟。与佑佑通。《说文》助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右,导也,勴也,亮也。《书·益稷》予欲左右有民。〈注〉左音佐。《太甲》惟尹躬,克左右,厥辟宅师。《诗·大雅》保右命尔,燮伐大商。又左之对也。《书·禹贡》夹右碣石入于河。《礼·少仪》赞币自左,诏辞自右。〈注〉立者尊右。又上也。《前汉·公孙弘传》守成上文,遭遇右武。〈注〉师古曰:右亦上也。又《循吏传》文翁以为右职。〈注〉师古曰:右职,县中高职也。又强也。《后汉·明帝纪》无令豪右,得固其利。又官名。《周礼·夏官》司右,掌羣右之政令。〈注〉羣右,戎右,齐右,道右也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汉右公弼,宋右嘉祥,明右岩。又《广韵》汉复姓,五氏。左传□乐大心为右师,其后因官为氏,汉有中郞右师谭。晋贾华为右行,因官为氏,汉有御史中丞右行绰。何氏姓苑有右闾、右扈、右南等氏。又山名,兽名。《山海经》长右之山有兽,状如禺而四耳,其名长右。又与侑通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祝》以享右祭祀。〈注〉右读为侑。劝也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云久切,音有。义同。○按《集韵》有上去二音,义实相通。《正韵》於上声训左右手,去声训右助,二音分二义,非。又叶以周切,音由。《诗·周颂》我将我享,维羊维牛,维天其右之。○按《唐韵》正音以。今从朱注。又叶羽轨切,音以。《诗·卫风》泉源在左,淇水在右。女子有行,远父母兄弟。弟叶满彼反。《秦风》溯徊从之,道阻且右。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沚。《宋玉·笛赋》隆崛万丈,盘石双起。丹水涌其左,醴泉流其右。○按《唐韵》正云:右古音以正引经传子集证之,是直当读作以,非止叶音矣。又叶于记切,音异。《诗·小雅》我有嘉賔,中心喜之。钟鼓既设,一朝右之。喜叶去声。又叶演女切,音与。《陆云·陆丞相诔》乃干中军,入作内辅。公侯陟降,在帝左右。《说文》本作□,从口从又。《徐锴曰》言不足以左复手助之。考证:(又叶于记切,音意。)谨按于属喻母,意属影母,于记切非意字之音,谨照字母音意改音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