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正当当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èng zhèng dāng dāng成语简拼:ZZDD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正正當當
成语解释
合情合理
成语用法
作定语、状语;多用于口语
近义词
名正言顺、合情合理
成语造句
(1)成语正正当当和「熙熙壤壤」一样,都是叠字成语。
(2)打开本子,上面赫然是“正正当当”几个大字。
(3)珂珂写不出成语“正正当当”的拼音。
(4)文县第二中学的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正正当当”。
(5)小开不会写成语“正正当当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瑜霖大哥哥给宛妍和蒙欣讲述了“正正当当”的历史典故
(7)在前往八台镇二中的出租车上,正凌哥哥给念炜和诗淇讲了『正正当当』的故事。
成语出处
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18回:『只要正正当当的事情可以赡得家,养得母妻……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正当正当:1、(1)合理合法的:正当的要求。(2)(人品)端正。2、正处在(某个时期或阶段)。如:正当春耕之时。
正正:zhèng 1、<形>不偏;不斜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惧谗邪,则思正身以黜恶。』2、<形>正常;正当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3、<名>规律;道理。《张衡传》:『遂乃研核阴阳,妙尽璇机之正。』4、<形>公正;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邪曲之害公也,方正之不容也。』5、<形>作为主体的,与『副』相对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而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。』6、<副>恰好;正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便利此月内,六合正相应。』7、<副>表示状态的持续、动作的进行。《卖炭翁》:『可怜身上衣正单。』zhēng<名>正月,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。《诗经·小雅·正月》:『正月繁霜,我心忧伤。』
当当:dāng 1、<动>对着;面对。《木兰诗》:『当窗理云鬃,对镜贴花黄。』又:『木兰当户织。』2、<动>在;处在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有大石当中流。』《登泰山记》:『僻不当道者,皆不及往。』3、<介>在;在……时候(地方)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当其欣于所遇,晢得于已,快然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。』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五人者,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,激于义而死焉者也。』4、<动>担当;担任。《陈情表》:『猥以微贱,当侍东宫。』5、<动>承担;承受。《窦娥[冤》:『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。』6、<动>忍受。《水浒传》:『四下里无半点去彩,其实那热不可当。』7、<动>执掌;主持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人君当神器之重,居域中之大。』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北邀当国者相见。』8、<形>相当;对等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『且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…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,所杀过当。』9、<动>判决;判罪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『吏当广所失亡多,为虏所生得……赎为庶人。』10、<动>抵敌;抵挡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。』11、<动>遮挡;遮蔽。《项脊轩志》:『垣墙周庭,以当南日。』12、<副>应当;应该。《陈情表》:『臣生当陨首,死当结草。』《陈涉世家》:『吾闻二世少子也,不当立,当立者乃公子扶苏。』13、<副>会;将会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卿当日胜贵,吾独向黄泉!。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卿与子敬、程公便在前发,孤当续发人众。』14、<副>要;将要;就要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后不善自改,且复妄言,我当焚汝庐,戕汝家矣!』15、指过去的某一时间。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『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』dàng 1、<形>合适恰当。《涉江》:『阴阳易位,时不当兮。』《采草药》:『古法采药多用二月、八月,此殊未当。』2、<动>适合;适应。《促织》:『将无献公堂,惴惴恐不当意。』《芙蕖》:『群葩当令时,只在花开之数日。』3、<动>当作。《战国策·齐策》:『安步以当车。』《智取生辰纲》:『你端的不把人当人。』4、抵押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募有能捕之者,当其租入。』5、<动>用东西作抵押向当铺借钱。白居易《自咏老身示家属》:『走笔还诗债,抽衣当药钱。』6、<动>抵得上;够得上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,而有奇若此,前未一探,兹游快且愧矣!』7、<形>本(地);同(一天)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『当日直到辰牌时分,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。』8、<名>器物的底部。《韩子非·外储说右上》:『尝公谓昭侯曰:「今有千金之玉卮,通而无当,可以盛水乎?」』tǎng通『倘』。如果。《荀子·君子》:『先祖当贤,后子孙必显。』[当路] (1)当权。(2)拦路。
正正:《辰集下·止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之盛切,音政。《说文》是也。从止一以止。〈注〉守一以止也。《新书·道术篇》方直不曲谓之正。《易·乾卦》刚健中正。《公羊传·隐三年》君子大居正。又备也,足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各正性命。《书·君牙》咸以正罔缺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正,长也。《郭注》谓官长。《左传·隐六年》翼九宗五正。《杜注》五正,五官之长。又《昭二十九年》木正曰句芒,火正曰祝融,金正曰蓐收,水正曰□冥,土正曰后土。又官名。《礼·王制》史以狱成告於正。《郑注》正,於周乡师之属,今汉有正平丞,秦所置。又朼载也。《周礼·夏官》诸子大祭祀,正六牲之体。〈注〉正谓朼载之。朼,亦作匕。又常也。朱子云:物以正为常。又正人,寻常之人也。《书·洪范》凡厥正人。《朱子·语录》是平平底人。又定也。《周礼·天官》宰夫令羣吏,正岁会,正月要。〈注〉正,犹定。又决也。《诗·大雅》维龟正之。又治其罪亦曰正。《周礼·夏官》大司马九伐之法,贼杀其亲则正之。〈注〉正之者,执而治其罪。《王霸记》曰:正,杀之也。又直也。《易·坤·文言》直其正也。《尔雅·释泉》滥泉正出。正出,直出也。又平质也。《论语》就有道而正焉。《屈原·离骚》指九天以为正。〈注〉谓质正其是非也。又以物为凭曰正。《仪礼·士昏礼》父戒女,必有正焉,若衣若筓。〈注〉有正者,以托戒使不忘。又厘辨也。《论语》必也正名乎。又四月亦曰正月。《诗·小雅》正月繁霜。〈笺〉夏之四月,建巳之月。〈疏〉谓之正月者,以乾用事,正纯阳之月。又《杜预·左传·昭十七年注》谓建巳正阳之月也。正,音政。又预期也。《孟子》必有事焉而勿正。《公羊传·僖二十六年》师不正反,战不正胜。又三正。《史记·正书》夏正以正月,殷正以十二月,周正以十一月,盖三王之正若循环然。《后汉·章帝纪》王者重三正,慎三微。〈注〉三正,天地人之正。又人臣之义有六正,谓圣臣、良臣、忠臣、智臣、贞臣、直臣也。见《说苑》。又七正,日月五星也。《书·舜典》作七政。《史记·律书》作七正。又八正,谓八节之气,以应八方之风。《史记·律书》律正,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。又《大品经说》八正,曰正见、正思惟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。《王屮·头陀寺□文》凭五衍之轼,拯溺逝川。开八正之门,大庇交丧。又先正,先贤也。《书·说命》昔先正保衡。又諡法。《汲冢周书》内外賔服曰正。又与政通。《诗·小雅》今兹之正。《礼·月令》仲春班马正。皆与政同。又朝觐曰朝正。《左传·文三年》昔诸侯朝正於王。《杜注》朝而受其政敎也。亦读平声。《杜甫诗》不见朝正使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宋上卿正考父之后。汉有正锦,《后魏志》有正帛。又复姓,汉有正令官。又宗正,星名。《甘氏星经》在帝座东南,主宗正卿大夫。又《广韵》之盈切。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诸盈切《正韵》诸成切,□音征。岁之首月也。《春秋》春王正月。《公羊·谷梁传注》音征。或如字。今多读征。又室之向明处曰正。《诗·小雅》哙哙其正。又射侯中曰正。《周礼·夏官》射人以射法治射仪,王以六耦射,三侯五正。诸侯以四耦射,二侯三正。孤卿大夫以三耦射,一侯二正。士以三耦射,豻侯二正。《诗·齐风》终日射侯,不出正兮。《毛传》二尺曰正。〈疏〉正大於鹄,三分侯广,而正居一焉,其内皆方二尺。又《仪礼·大射仪郑注》正者,正也。亦鸟名。齐鲁之间名题肩为正。正,鸟之捷黠者,射之难中,以中为隽,故射取名焉。又与征通。《周礼·夏官》诸子有兵甲之事,则授之车马,以军法治之,弗正。〈疏〉正,音征。谓赋税也。唐武后作□。考证:(《公羊传·僖二十六年》师出不出反,战不正胜。)谨照原文不出反改不正反。
当当:《子集中·人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都郞切,音当。止也。又《集韵》他浪切,当去声。伄当。《正字通》俗当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