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ěng fēn tī dù
成语注音:ㄓㄥˇ ㄈㄣ ㄊㄧ ㄉㄨˋ
成语简拼:ZFTD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整紛剔蠧
成语解释
谓整治纷乱,清除弊害。
成语用法
一、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二、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成语接龙
1、整纷剔蠹→蠹居棋处→处之绰然→然糠照薪→薪尽火传→传龟袭紫→紫绶金章→章台杨柳→柳腰莲脸→脸红耳热→热肠古道→道傍筑室→室如悬罄→罄山采木→木头木脑→脑满肠肥→肥鱼大肉→肉山酒海→海晏河清→清廉正直→直抒己见→见惯不惊→惊神泣鬼→鬼抓狼嚎→嚎天喊地
2、整纷剔蠹→蠹国病民→民安国泰→泰极而否→否极泰回→回肠百转→转败为成→成败得失→失道寡助→助边输财
3、整纷剔蠹→蠹国残民→民不畏威→威动海内→内查外调→调度征求→求备一人→人多智广→广结良缘→缘薄分浅
4、整纷剔蠹→蠹国残民→民贵君轻→轻薄无行→行奸卖俏→俏成俏败→败德辱行→行将就木→木人石心→心荡神迷
成语造句
(1)伯乐中学的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整纷剔蠹”。
(2)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“整纷剔蠹”几个大字。
(3)繁荣大哥哥给昕果和郑妍讲述了“整纷剔蠹”的历史典故
(4)珉珉写不出成语“整纷剔蠹”,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。
(5)小丹不会写成语“整纷剔蠹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元·脱脱《辽史·韩德枢传》:『德枢请往抚字之,授辽兴军节度使。下车整纷剔蠹,恩煦信孚,劝农桑,兴教化,期月民获苏息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整整:zhěng 1、<动>整理。《张衡传》:『衡下车,治威严,整法度。』2、<形>整齐;有秩序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其庵颇整,四顾无奇,竟不入。』3、<形>完整。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『以乱易整,不武。』
纷纷:fēn 1、<名>旗上的飘带。扬雄《羽猎赋》:『青云为纷,红蜺为缳。』2、<形>繁多。《涉江》:『霰雪纷其无垠兮。』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且矫诏纷出,钩党之捕遍于天下。』3、<名>纠纷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『谈微中,亦可解纷。』
剔剔:tī 1、<动>分解骨肉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『太卜官因以吉日剔取其腹下甲。』[引] 疏导。《淮南子·要略》:『剔河而道九忮。』。2、<动>挑;剔除。唐彦谦《无题》诗:『满园芳草年年恨剔,尽灯光夜夜心。』tí 1、<动>通『剃』。剃头。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:『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。』2、<动>通『惕』。警惕。潘岳《射雉赋》:『亦有目不步体,邪眺旁剔,靡闻而惊。』
蠹蠹:dù 1、<名>蛀虫,常用以比喻侵耗国家或人民财物的人。《五蠹》:『此五者,邦之蠹也。』《促织》:『独是成氏子以蠹贫。以促织富。』2、<动>蛀蚀;败坏。《吕氏春秋·尽数》:『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,动也。』[蠹役] 害民的差役。[蠹鱼] 也叫衣鱼,蛀蚀书籍、衣物的小虫。
纷纷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府文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敷文切,□音芬。《说文》马尾韬也。《玉篇》乱也,缓也。又《博雅》纷纷,衆[音zhòng]也。又喜也。《易·□卦》用史巫纷若吉。《释文》纷,衆[音zhòng]也,喜也。一云盛也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羽旄纷纷。〈注〉纷纷言其多。又《书·顾命》笋席□纷纯。〈疏〉纷如绶,有文而狭者也。又《礼·内则》左佩纷帨。〈注〉纷帨,拭物之佩巾也。又《扬雄·羽猎赋》青云为纷。〈注〉纷,旗旒也。又《集韵》符分切,音汾。纷縕,乱貌。又《韵补》叶孚焉切。《孙楚·雪赋》丰隆洒雪,交错翻纷。膏泽偃液,普润中田。
剔剔:《子集下·刀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他正切,音惕。《说文》解也。从刀,易声。《玉篇》解骨也。又《韵会》或作肆。《周礼·天官·内饔注》割者,肆解肉也。又《集韵》施□切,音释。治也。又他计切,音剃。同剃。
蠹蠹:《申集中·虫字部》(古文)螙《唐韵》《集韵》当故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都故切,□音妒。《说文》木中虫也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以为门户则液樠,以为柱则蠹,是不材之木也。〈注〉虫在木中谓之蠹。又《前汉·南粤传》桂蠹一器。又《续博物志》积谷则生蠹。又蠹书。《穆天子传》天子东游,次雀梁,蠹书于羽陵。〈注〉暴书中蠹虫,使不藏匿也。《徐陵·玉台新咏序》辟恶生香,聊防羽陵之蠹。又《尔雅·释虫》蜭,毛蠹。〈注〉即蛓也。《说文》作蠹,省作螙,象□在木中形。《集韵》亦作□。《韵会》别作蠧,非。考证:(《穆天子传》天子东逊。)谨照原文逊改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