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ěng dùn qián kūn
成语简拼:ZDQK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整頓乾坤
成语解释
乾、坤:八卦中的两个卦名,指天和地。指整顿混乱局面,使天下恢复应有的秩序,社会趋于安定。
成语用法
一、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二、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
成语示例
(1)宋·汪藻《退老堂》诗:『心如金石气如虹,整顿乾坤指顾中。』
成语造句
(1)白云石矿学校的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整顿乾坤”。
(2)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整顿乾坤”几个大字。
(3)成语整顿乾坤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4)程程写不出成语“整顿乾坤”,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。
(5)笃阿姨给点点和小朋友们介绍了“整顿乾坤”的历史故事。
(6)小唱不会写成语“整顿乾坤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7)宋·汪藻《退老堂》诗:『心如金石气如虹,整顿乾坤指顾中。』。
(8)万兽齐鸣、沧海横流、日月同辉之日,便是仙界为奴、冥界为首、整顿乾坤之时。
(9)在去往岳普湖县下巴扎乡中学的火车上,郁帆大哥哥给亚琴和芷源讲解了『整顿乾坤』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
宋·汪藻《退老堂》诗之一:『心如金石气如虹,整顿乾坤指顾中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乾坤乾坤:乾和坤都是卦名二字连用指天地。亦指日月:天地。《易·说卦》:『乾为天……坤为地。』唐杜甫《登岳阳楼》诗:『吴楚东南坼,乾坤日夜浮。』《敦煌曲子词·浣溪沙》:『竭节尽忠扶社稷,指山为誓保乾坤。』
整顿整顿:使紊乱的变为整齐;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(多指组织、纪律、作风等)。如:整顿队形;整顿文风;整顿基层组织。
整整:zhěng 1、<动>整理。《张衡传》:『衡下车,治威严,整法度。』2、<形>整齐;有秩序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其庵颇整,四顾无奇,竟不入。』3、<形>完整。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『以乱易整,不武。』
顿顿:dùn 1、<动>以头叩地。《中山狼传》:『因顿首杖下,俯伏听命。』2、<动>用足跺地。《兵车行》:『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。』3、<动>上下抖动使整齐。《琵琶行》:『沉吟放拨插弦中,整顿衣裳起敛容。』4、<动>停留;屯驻。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『就善水草顿舍。』[又] <名>停宿的地方。《海瑞传》:『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,由是怨颇兴。』5、<形>困顿;疲弊。《谋攻》:『故民不顿而利可金。』6、<副>马上;立刻。《训俭示康》:『家人习奢已久,不能顿俭,必致失所。』7、<形>通『钝』,不锋利。《墨子·辞过》:『兵革不顿,士兵不劳,足以征不服。』8、<动>舍弃。曹植《七启》:『顿纲纵网。』9、<量>一次;一回。《范进中举》:『被胡屠户知道,又骂了一顿。』10、春秋时国名。故址在今河南项城县。zhūn见『顿顿』。dú冒(mò)顿,汉初匈奴族一个单于的名字。[顿顿] zhūnzhūn诚恳的样子。
乾乾:qián <名>八卦之一,代表天。《周易·说卦》:『乾,天也。』[乾坤] 乾和坤都是卦名二字连用指天地。
坤坤:kūn <名>八卦之一,代表地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『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』杜甫《后苦寒行》:『杀气南行动坤轴。』[引] 女性的;阴性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『驾坤六马。』
顿顿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都困切,敦去声。《说文》下首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祝》辨九□,二曰顿首。〈注〉顿首,拜头叩地也。又《博雅》顿,僵也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顿愍,惛也。江湘之间谓之顿愍。南楚饮毒药懑亦谓之顿愍,犹中齐言眠眩也。又《增韵》贮也,宿食所也。《隋书·炀帝纪》每之一所,辄数道置顿。又《增韵》次也。又食一次也。《世说新语》襄阳罗友,尝伺人祠乞食。往太蚤,主人问何得在此。答曰:闻卿祠,欲乞一顿食耳。《杜甫诗》顿顿食黄鱼。又陡顿,遽也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一气不顿尽,一形不顿亏。又坏也。《左传·襄四年》甲兵不顿。〈注〉顿,坏也。正义曰:顿,谓挫伤折坏,今俗语委顿是也。又止也。《史记·王翦传》三日三夜不顿舍。又舍也。《曹植·七启》顿纲纵纲。〈注〉顿,舍也。纵,缓也。又地名。《诗·卫风》送子涉淇,至于顿丘。〈传〉丘一成为顿丘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顿丘县属东郡。《师古注》以丘名县也。丘一成为顿丘,谓一顿而成也。又国名。《春秋·僖二十五年》楚人围□,纳顿子于顿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南顿县属汝南郡。〈注〉故顿子国。顿迫於□,其后南徙,故号南顿。又姓。《魏志·华陀传》有顿子献。又《集韵》徒困切《正韵》杜困切,□音钝。《集韵》不利也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芒刃不顿。〈注〉顿,读曰钝。又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当没切,音咄。《前汉·匈奴传》单于太子曰冒顿。〈注〉冒,音墨。顿,音毒。考证:(《释名》顿,僵也。)谨按语出博雅,今将释名改为博雅。(《曹植·七启》顿纲纵纲。)谨照原文顿纲改顿纲。(《春秋·僖二十五年》楚子围陈,纳顿子于顿。)谨据经文楚子改楚人。
乾乾:《子集上·乙字部》(古文)漧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渠焉切,音虔。易卦名。《程颐曰》以形体谓之天,以性情谓之乾。《本义》乾,健也。《释名》乾,进也。行不息也。又马饰曰连乾。《顾况诗》金鞍玉勒锦连乾。又姓。又州名。古雍州地,唐置乾州。又《唐韵》古寒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居寒切,□音干。燥也。《诗·王风》中谷有蓷,暵其乾矣。《左传·僖十五年》庆郑曰:张脉偾兴,外强中乾。又乾侯,地名。言其水常竭也。今广平府成安县,即其地。《说文》□作□。又桑乾,河名。即湿水。《水经注》湿水,出鴈门阴馆县东北,过代郡桑乾县南,又东过涿鹿县北,又东南出山过广阳蓟县北。又乾没。《史记·张汤传》始为小吏乾没。〈注〉言掩取货利,没为已有,如水尽涸也。又《韵补》叶渠巾切,音勤。《邯郸淳受命述》治咏儒墨,纳策公卿。昧旦孜孜,夕惕乾乾。叶下人。又叶经天切,音坚。《韩愈诗》□□新叶大,珑珑晚花乾。青天何寥寥,雨蝶飞翩翩。〈注〉乾,花色不润也。
坤坤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(古文)巛《广韵》苦昆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枯昆切,□音髡。地也。《释名》顺也,上顺乾也。〈易〉卦名。《象传》地势坤。《说卦》坤为地。又叶巨员切,音拳。《桓君山仙赋》泛泛滥滥,随天转旋。容容无为,寿极乾坤。《苏轼·服胡麻赋》至阳赫赫,发自坤兮。至阴肃肃,跻于乾兮。《说文》从土从申。土位在申,古作巛,象坤画六断也。别作□□□。□字原作□下介。□字从□。□,古贵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