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ěng wēi fú nì
成语简拼:ZWFN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拯危扶溺
成语解释
救助处于危难艰困中的人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近义词
拯溺扶危
成语造句
(1)华坪县船房中学的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拯危扶溺”。
(2)画画写不出成语“拯危扶溺”的拼音。
(3)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拯危扶溺”几个大字。
(4)胜浩叔叔给雨葭和竹媛介绍了“拯危扶溺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小莉不会写成语“拯危扶溺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七十三回:『岂有论道经邦之志,全无拯危扶溺之心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拯拯:zhěng <动>从水里救出淹溺的人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『目于眢井而拯之。』[又] 泛指拯救;救援。《论衡·感虚》:『田出谷以拯饥。』
危危:wēi 1、<形>高。《蜀道难》:『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。』2、<形>危险;危急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不念居安思危,戒奢以俭。』3、<动>危害;使处于危险的境地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抑王兴甲兵,危士臣,构怨于诸侯。』4、<形>危弱。《陈情表》:『人命危浅,朝不虑夕。』5、<形>端正;正直。《陶侃》:『侃性聪敏恭勤,终日敛而膝危坐。』[辨] 危,险。『危』作『危险』讲时,含有危急或不稳定的意思,多作形容词。『险』只表示地势险要或道路险阻等,多作名词。上古表示『危险』的意思时,一般『危』不用『险』。
扶扶:fú 1、<动>搀扶;扶持。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『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。』2、<动>扶着;拄着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新妇初来时,小姑始扶床。』《游黄山记》:『扶杖望朱砂庵而登。』3、<动>帮助;援助。《战国策·宋卫策》:『扶梁伐赵。』4、<介>沿着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便扶向路,处处志之。』5、<动>抱,带。《谭嗣同》:『至七月,乃扶病入觐。』6、<量>古代长度单位,四寸为扶。《礼记·投壶》:『筹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。』[扶光] 扶桑之光,日光。[扶桑] (1)神话传说中的海外大树木。(2)传说中东方海中的古国名。按方向,位置约相当于日本,后来沿用为日本的代称。[扶疏] 枝叶茂盛的样子。[扶翼] (1)扶持。(2)辅佐。
溺溺:nì 1、<动>淹没;落水。《察今》:『溺死者千有余人。』2、<动>沉湎而无节制;沉迷不悟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』niào古『尿』字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矢溺皆闭其中,与饮食之气相薄』。[溺音] 古人所谓淫乱的音乐。
拯拯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蒸上声。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之庱切,读与整同。救也,助也。《增韵》援也。《左传·宣十二年》目于眢井而拯之。又举也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腓,不拯其随。〈注〉随谓趾也。《集韵》本作抍。或作承。又作氶。《韵会》或作□。详抍字注。
危危:《子集下·卩字部》《唐韵》鱼为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虞为切,□伪平声。《说文》在高而惧也。从厃,人在厓上,自卪止之也。《徐曰》孝经,高而不危,制节谨度。故从卪。《玉篇》不安貌。《广韵》疾也。隤也,不正也。又《礼·儒行》有比党而危之者。〈注〉危,欲毁害之也。又屋栋上也。《礼·丧大记》升自东荣,中屋履危。〈疏〉践履屋栋高危处。又《韵会》宿名。三星。《左传·襄二十八年注》□武之宿,虚危之星。又《书·禹贡》三危既宅。《韵会》三峗,山名。通作危。考证:(升自东荣,中屋危。)谨照礼记原文,危上增履字。
扶扶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防无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冯无切《正韵》逢夫切,□音符。《说文》佐也。一曰相也。《扬子·方言》护也。《郭璞注》扶挟将护。《论语》颠而不扶。《前汉·高祖纪》不如更遣长者,扶义而西。〈注〉以义自助也。又缘也。《晋语》侏儒扶卢。又州名。扶州在陇右,唐属山南道。又泽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扶柳县注》地有扶泽,泽中多柳。又姓。《前汉·艺文志》传鲁论语者,鲁扶卿。又《集韵》与芙通。扶蕖,荷也。又与□通。大风也。又《唐韵》甫无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风无切,□音夫。《礼·投壶》筹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,庭中九扶。〈注〉铺四指曰扶。通作肤。《公羊传·僖三十一年》触石而出,肤寸而合。〈注〉侧手曰肤,按指曰寸。又幼小貌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赤子扶扶。又《集韵》蓬逋切,音蒲。与匍同。手行也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一年》扶伏而击之。〈注〉伏,蒲北反。《礼·檀弓》诗云:扶服救之。《陆氏音义》作匍匐,音同。又《前汉·天文志》晷长为潦,短为旱,奢为扶。〈注〉郑氏曰:扶当为蟠,齐鲁之间声如酺酺,扶声近蟠,止不行也。晋灼曰:扶,附也,小臣附近君子之侧也。又叶房尤切,音浮。《陆云·答兄诗》昔我先公,爰造斯猷。今我六蔽,匪崇克扶。考证:(《公羊传·僖三十一年》触石而出,扶寸而合。〈注〉侧手曰扶,按指曰寸。通作肤。)谨照原文两扶字□改肤。以通作肤三字移於公羊传之上。
溺溺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广韵》奴正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乃正切,□音惄。没也。《释名》死于水曰溺。溺,弱也,不能自胜也。《诗·小雅》载胥及溺。又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。《礼·乐记》奸声以滥溺而不止。又《集韵》昵角切,音搦。亦没也。又《唐韵》而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日灼切《正韵》如灼切,□音若。水名。《说文》水自张掖删丹,西至酒泉,合□余波入于流沙。《书·禹贡》作弱水。又《集韵》奴吊切。与尿同,小便也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宾客饮者,醉便溺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