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ěng fén jiù nì
成语简拼:ZFJN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拯焚救溺
成语解释
拯:救;焚:被火烧;溺:落水者。救助被火烧火燎烧和被水淹的人。比喻救人于危难之中。
成语示例
(1)举朝拯焚救溺之精神,专用之摘抉细微,而以察吏诘戎予夺大柄仅付二三阉寺。(《明史·姜思睿传》)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“拯焚救溺”几个大字。
(2)岑岑写不出成语“拯焚救溺”的拼音。
(3)佛冈县潖江中学的令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拯焚救溺”。
(4)吉佳叔叔给玖儿和妲蔓讲解了“拯焚救溺”的历史故事。
(5)小冰不会写成语“拯焚救溺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汉·王充《论衡·自纪》:『救火拯溺,义不得好;辩论是非,言不得巧。』唐·李渊《受禅告南郊文》:『臣恭守晋阳,驰心魏阙,被首濡足,拯溺救焚,大举义兵,式宁区宇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拯拯:zhěng <动>从水里救出淹溺的人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『目于眢井而拯之。』[又] 泛指拯救;救援。《论衡·感虚》:『田出谷以拯饥。』
焚焚:fén 1、<动>烧。《过秦论》:『废先王之道,焚百家之言。』2、<动>指祭祀活动中烧香烧纸。《促织》:『成妻纳钱案上,焚拜如前人。』[焚和] 毁灭中和之性。[焚芝] 比喻好人遭受灾祸。
救救:jiù 1、<动>制止;阻止。《论语·八佾》:『季氏旅于泰山,子谓冉有曰:「女弗能救与?」』2、<动>救援;救助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魏王使将军晋鄙十万众救赵。』3、<动>治疗;医治。《吕氏春秋·劝学》:『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。』
溺溺:nì 1、<动>淹没;落水。《察今》:『溺死者千有余人。』2、<动>沉湎而无节制;沉迷不悟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,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』niào古『尿』字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矢溺皆闭其中,与饮食之气相薄』。[溺音] 古人所谓淫乱的音乐。
拯拯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蒸上声。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之庱切,读与整同。救也,助也。《增韵》援也。《左传·宣十二年》目于眢井而拯之。又举也。《易·艮卦》艮其腓,不拯其随。〈注〉随谓趾也。《集韵》本作抍。或作承。又作氶。《韵会》或作□。详抍字注。
焚焚:《巳集中·火字部》(古文)燔[音fán]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符分切,音汾。《玉篇》烧也。《集韵》火灼物也。《书·胤征》玉石俱焚。《易·离卦》焚如。《春秋·桓七年》焚咸丘。〈注〉焚,火田也。《礼·月令》仲春毋焚山林。又《集韵》方问切,音奋。《左传·襄二十四年》象有齿,以焚其身。〈注〉杜预曰:焚,毙也。服虔曰:焚,读曰偾僵也。《集韵》本亦作偾。又叶汾沿切。《郭璞·炎山赞》木含阳精,气结则焚,理其微乎,其妙在传。又叶符筠切。《曹植文》季嗣不维,纲漏于秦,崩乐灭学,儒坑礼焚。《说文》本作燓。《集韵》或作炃燌。
救救:《卯集下·攴字部》《广韵》居佑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居又切,□音廏。《说文》止也。《博雅》助也。《广韵》护也。《书·太甲》尚赖匡救之德。《诗·大雅》式救尔后。又《周礼·地官·司救注》救,犹禁也,以礼防禁人之过者也。又《尔雅·释器》絇谓之救。〈注〉救丝以为絇。又姓。《风俗通》谏议大夫救仁。又《集韵》恭于切,音拘。《周礼·司救》刘昌宗读。又《韵补》叶居尤切。《诗·邶风》何有何亡,黾勉求之。凡民有丧,匍匐救之。《武王盘铭》溺於渊,尚可游也。溺於人,不可救也。
溺溺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广韵》奴正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乃正切,□音惄。没也。《释名》死于水曰溺。溺,弱也,不能自胜也。《诗·小雅》载胥及溺。又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。《礼·乐记》奸声以滥溺而不止。又《集韵》昵角切,音搦。亦没也。又《唐韵》而灼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日灼切《正韵》如灼切,□音若。水名。《说文》水自张掖删丹,西至酒泉,合□余波入于流沙。《书·禹贡》作弱水。又《集韵》奴吊切。与尿同,小便也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宾客饮者,醉便溺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