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ēng zhēng bù qū
成语简拼:ZZBQ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錚錚不屈
成语解释
铮铮:金属器皿相碰的声音。比喻性格刚强的人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处事
成语示例
(1)那四个俱是铁汉,铮铮不屈,俱死了。(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五十四回)
成语造句
(1)北安二中的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铮铮不屈”。
(2)打开本子,上面写着“铮铮不屈”几个大字。
(3)乐乐写不出成语“铮铮不屈”,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。
(4)琦姐姐给昊忆和春信讲了“铮铮不屈”的故事。
(5)小蕊不会写成语“铮铮不屈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前往泗洪县化远实验学校的大巴上,启峰哥哥给建婷和焦歆讲解了『铮铮不屈』的故事。
(7)这股气息中,充满着愤懑不平,也充满着铮铮不屈,好像这位绝强者最后一次笑傲天地的悲壮之歌,充斥天地。
成语出处
《后汉书·刘盆子传》:『卿所谓铁中铮铮,佣中佼佼者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铮铮铮铮:象声词,形容金属撞击所发出的响亮声音:铁中铮铮(比喻胜过一般人的人)。
铮铮:1、[古] 錚[zhēng] (1)(形声。从金,争声。本义:金属相击声)同本义。铮,金声也。――《说文》;冲牙铮鎗。――潘岳《藉田赋》。注:『玉声。』。铮鏦然有京都声。――唐·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;繁华远容绮,铮鏦美金错。――王禹偁《酬种放征君一百韵》;却好那一鞭打将下来,正在刀口上,铮地一声响,火光迸散。――《水浒传》。又如:铮枪(玉相撞击声);铮鏦(争枞。形容金属触击声)。2、[古] 錚[zhèng] (1)[方] [器物表面] 光亮耀眼。如:玻璃擦得铮亮。
不不:bú 1、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2、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『今日出而从,日中不决,何也?』3、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『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』fǒu通『否』。 1、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不?』2、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『不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』《师说》:『或师焉,或不焉。』[不齿] 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[不佞] 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『雍也仁而不。』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『寡人不,不足以称宗庙。』
屈屈:qū 1、<动>弯曲。《核舟记》:『屈右臂支船。』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手指不可屈伸。』2、<动>屈服。《阎典史传》:『挺立不屈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屈服。《五人墓道》:『安能屈豪杰之流,扼腕墓道,发其志士之悲哉?。』《谋攻》:『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』3、<名>委屈;冤屈。《海瑞传》:『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。』[又] <动>受委屈。《出师表》:『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』4、<动>亏;短少。《刘东堂言》:『理屈词穷,怒问。』jué 1、<动>竭尽;用尽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,则物力必屈。』
铮铮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唐韵》侧茎切《集韵》葘茎切,□音争。《说文》金声也。《潘岳·籍田赋》冲牙铮枪。《后汉·刘盆子传》光武曰:卿所谓铁中铮铮者。又钲也。《东观汉记》段熲有功而还,介士鼓吹铮铎。《马端临曰》铮即说文钲,形圆如铜锣。又《广韵》楚耕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初耕切《正韵》抽庚切,□音琤。义同。又叶七羊切,音枪。《张籍·祭韩愈诗》顷息万事尽,感情多摧伤。旧茔盟津北,野窆动鼓铮。《集韵》或作鏳。考证:(《东观汉记》段颍有功而还,介士鼓吹铮铎。)谨据后汉书段颍改段熲。
不不:《子集上·一字部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逋没切,补入声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礼·曾子问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则有变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礼·夏官》服不氏,掌养猛兽而敎扰之。〈注〉服不服之兽者。又《广韵》《韵会》□分物切。与弗同。今吴音皆然。又《韵会》俯九切,音缶。与可否之否通。《说文》鸟飞上翔,不下来也。从一,一犹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负切《广韵》甫救切,□缶去声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甫鸠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方鸠切,□音浮。夫不,□也。亦作鳺鴀。《尔雅·释鸟》□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陆玑云:今小鸠也。一名□鸠,幽州人或谓鷱鴡,梁宋间谓之隹,扬州人亦然。又未定之辞也。《陶潜诗》未知从今去,当复如此不。又姓。《晋书》汲郡人不准。◎按《正字通》云:不姓之不,转注古音,音彪。又《正韵》芳无切。与柎通。花萼跗也。《诗·小雅》鄂不韡韡。《郑笺》承华者,鄂也。不当作柎。郑樵曰:不象萼蔕形。与旉通。《陆玑诗疏》柎作跗。《束皙·补亡诗》白华绦趺。《唐诗》红萼青趺皆因之。又华不注,山名,在济南城东北。《左传·成二年》晋却克战于鞌,齐师败绩。逐之,三周华不注。《伏琛齐记》引挚虞畿服经,不,与诗鄂不之不同。李白诗:兹山何峻秀,彩翠如芙蓉。盖因华跗而比拟之。胡传读不如卜,非。又《古诗·日出东南隅行》使君谢罗敷,还可共载不。罗敷前致辞,使君亦何愚。使君自有妇,罗敷自有夫。〇按愚当读若吾,疑模切,与敷不夫叶。敷不夫本同模韵,《正字通》不改音符,叶夫愚,非是。又与丕同。《书·大诰》尔丕克远省。马融作不。《秦·诅楚文》不显大神巫咸。《秦·和钟铭》不显皇祖。□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。不显不承,犹书云丕显丕承也。又《韵补》叶补美切,音彼。《荀子·赋篇》□然易知,而致有理者与。君子所敬,而小人所不者与。所不谓小人所鄙也。《正字通》不字在入声者,方音各殊,或读逋入声,或读杯入声。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,今北方读如帮铺切,虽入声转平,其义则一也。考证:(《礼·曾子问》葬引至于堩,日日有食之,)谨照原文省下日字。(《荀子·赋论篇》)谨照原书省论字。(〈注〉谓小人所鄙也。)谨按原文无此注,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。
屈屈:《寅集上·尸字部》《广韵》区勿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曲勿切,□音诎。《说文》无□也。从□出声。又曲也,请也。又《增韵》郁也,轧也。《正字通》凡曲而不伸者,皆曰屈。《易·系辞》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《孟子》威武不能屈。又作绌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缓急羸绌。〈注〉犹屈伸也。又通作诎。《史记·晏婴传》诎於不知已,而信於知己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渠勿切,音掘。竭也,尽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贾谊曰:用之无度,则物力必屈。与诎绌□通。又与倔通。倔强,梗戾貌。《史记·陆贾传》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,屈强於此。《师古曰》不柔服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九勿切,音□。地名。晋公子夷吾所居,出良马。在今河东县。《左传·僖二年》屈产之乗[音chéng]。又姓。楚公族屈原,楚大夫屈宜申。又屈侯,复姓。又大屈,弓名。《左传·昭七年》楚灵王享公於新台,好以大屈,既而悔,公反之。又《广韵》九月切《集韵》《类篇》丘月切,□音阙。《欧阳修·程文□墓铭》不学而刚,有摧必折。毅毅程公,其刚不屈。又与绌通。《礼·玉藻》君命屈狄。〈注〉狄,翟也。后夫人之服,刻雉为五采,子男之妻,受王后之命者,刻缯不画,故曰屈狄。《周礼》作阙翟。又叶居诣切,音计。《曹植·王陵赞》从汉有功,少文任气。高后封吕,直而不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