争先士卒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ēng xiān shì zú成语简拼:ZXSZ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爭先士卒
成语解释
士卒;士兵。士兵作战勇敢,争着向前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带头
近义词
身先士卒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“争先士卒”几个大字。
(2)倩倩写不出成语“争先士卒”,所以单元测试仅仅考了99分。
(3)圣贝叔叔给箐洁和岩嶂讲述了“争先士卒”的成语故事。
(4)小霖不会写成语“争先士卒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仲夏中学的尤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争先士卒”。
成语出处
战国·楚·屈原《九歌·国殇》:『旌蔽日兮敌若云,矢交坠兮士争先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争先争先:争着赶到别人前头:人人跃进,个个争先;大家争先发言。
士卒士卒:[shìzú] 旧称士兵。身先士卒。
争争:zhēng 1、<动>争夺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相如每朝时,常称病,不欲与廉颇争列。』2、<动>竞争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并举而争起矣。』3、<动>争论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与贵酋处二十日,争曲直,屡当死。』zhèng<动>规劝。后来写作『诤』。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『以数争不合,去。』
先先:xiān 1、<形>次序或时间在前的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舟与哨相后先,几邂逅死。』[又] <形意动>以……为先;放在前面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。』2、<动>走在前面;向前走。《国殇》:『矢交坠兮士争先。』3、<名>先导;前驱;表率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吾社之行为士之先者,为之声义。』4、<动>抢先;先做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战者,必然之势也,不先于我,则先于彼。』5、<形>从前的;过去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果不如先愿,又非君所详。』6、<形>对已经死去的尊长或祖先的尊。《出师表》:『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。』7、<名>祖先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『蒙恬者,其先齐人也。』8、<名>前辈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』9、<副>指事情、行为发生之前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收志。』
士士:shì 1、<名>男子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此人力士。』2、<名>古代奴隶主贵族阶级的最低层。《国语·晋语》:『大夫食邑,士食田。』3、<名>泛指一般官吏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缙绅、大夫、士萃于左丞相府。』4、<名>有知识技能或道德品行的确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。』5、<名>读书人。《论语》:『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』6、<名>战士;士兵。《鸿门宴》:『旦日飨士卒,为击破沛公军。』7、<名>执法官;狱官。《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》:『管夷吾于士。』[士大夫] (1)士和大夫。(2)特指有声望、有地位的读书人。[士林] 知识界。
卒卒:zú 1、<名>步兵;士兵。《过秦论》:『率疲弊之卒,将数百之众,转而攻秦。』《郑伯克段于鄢》:『缮甲兵,具卒乘。』2、<名>古代军队编制,一百人为一卒。《叔向贺贫》:『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。』《谋攻》:『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。』3、<名>差役;隶卒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持五十金,涕泣谋于禁卒,卒感焉。』4、<动>死。《董宣执法》:『年七十四,卒于官。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初,鲁肃闻刘表卒。』5、<动>完成;完结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谓言无罪过,供养卒大恩。』《陈情表》:『庶刘侥幸保卒余年。』6、<副>终于;最终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卒相与欢,为刎颈之交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然今卒困于此,此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也。』[辨] 兵,卒,士。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。『兵』一般指武器,也可泛指军队;『士』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。cǜ<副>通『猝』。突然;仓猝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卒惶不知所为。』《赤壁之战》:『五万兵难卒合。』
争争:《巳集中·爪字部》《唐韵》侧茎切《集韵》甾耕切,□音筝。《说文》引也。从□⺁。《徐铉曰》⺁音曳。□二手而曳之,争之道也。《广韵》竞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汝惟不矜,天下莫与汝争能。汝惟不伐,天下莫与汝争功。又《玉篇》谏也。又讼也。《增韵》理也,辨也。《礼·曲礼》分争辨讼,非礼不决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印薮有争不识,争同。又《集韵》侧逬切,筝去声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本作诤,谏诤也,止也。《孝经·谏诤章》天子有争臣七人。《韵会》俗作争,非。考证:(《礼·曲礼》非理不决。)谨照原文非理改非礼。
先先:《子集下·儿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苏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萧前切,□霰平声。《说文》先,前进也。从人之。《徐曰》之,往也,往在人上也。一曰始也,故也。《玉篇》前也,早也。《孝经·感应章》必有先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象帝之先。又祖父已歾曰先。《司马迁·报任安书》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。又姓。《韵会》晋有先轸。又《韵会》凡在前者谓之先,则平声。先而导前与当后而先之,则去声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先见切,音霰。《增韵》先之也。《正韵》相导前后曰先后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以先恺乐,献于社。〈注〉先犹导也。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沛公吾所愿从游,莫为我先。又先事而为曰先。《易·乾卦》先天而天弗违。《礼·月令》先立春三日。又当后而前曰先。《左传·文二年》不先父食。《孟子》疾行先长者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先天地生。又《广韵》娣姒曰先后。《前汉·郊祀志》神君者,长陵女子。以乳死,见神于先后宛若。〈注〉孟康曰:兄弟妻相谓先后。师古曰:古谓之娣姒,今关中俗呼为先后,吴楚呼之为妯娌。又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苏典切,音跣。《越语》句践亲为夫差先马。《韵会》前汉太子,太傅少傅属官有先马。后汉职如谒者,太子出,则当直者前驱导威仪也。或作洗。
士士:《丑集中·士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鉏里切,音仕。四民士为首。《诗·大雅》誉髦斯士。《礼·王制》命乡论秀士,升之司徒,曰选士。司徒论选士之秀者,升之学,曰俊士。升於司徒者,不征於乡,升於学者,不征於司徒,曰造士。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,升之司马,曰进士。又官总名。《书·立政》庶常吉士。《礼·王制》天子之元士,诸侯之上士,中士,下士。又《孔安国曰》士,理官也,欲得其曲直之理也。《书·舜典》帝曰:臯陶,汝作士。《左传·僖二十八年》士荣为大士。又汉制,尝爵为公侯夺免者,曰公士。又《前汉·邹阳传》武力鼎士。〈注〉能举鼎者。又《前汉·李寻传》拔擢天士。〈注〉能知天道者。又《后汉·李业传》王莽以业为酒士。〈注〉时官酤酒,故置酒士。又侍从之士。《通监》唐杜如晦等十八学士,时谓之登瀛州。又士卒。《左传·丘甲注》革车一乘,甲士三人,步卒七十二人。《家语》孔子之宋,匡人以。甲士围之。又男子通称。《诗·周颂》有依其士。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。《诗·大雅》厘我女士。又《管子·牧民篇》有士经。〈注〉士,事也。经,常也。又《梵书》释子勤佛行者曰德士,无上士。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。《韩愈诗》偶然题作木居士,便有无穷求福人。又《山海经》大荒西有国,名淑士。又士乡。《后汉·郑□传》昔齐置士乡。〈注〉管仲相桓公,制国为二十一乡,工商之乡六,士乡十五。又县名,勇士县,属天水郡,见《后汉·西羌传》。又姓。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后,为士氏,见《统谱》。又复姓,汉士孙瑞,扶风人。又与事通。《书·洛诰》见士于周。〈注〉悉来赴役也。《诗·豳风》勿士衔枚。〈注〉自今可勿为行□衔枚之事。又叶主矩切,音雨。《诗·大雅》赫赫明明,王命卿士。叶下父。父,音甫。《说文》士,事也。数始于一,终于十,从一从十。《集韵》本作□。又与仕通。
卒卒:《子集下·十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藏没切,尊入声。《说文》隶人给事者。《周礼·地官·小司徒》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。五人为伍,五伍为两,四两为卒。又《唐韵》子律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即聿切《正韵》即律切,□音啐。《尔雅·释诂》尽也。〈疏〉终尽也。《诗·卫风》畜我不卒。又《尔雅·释言》巳也。《礼·曲礼》大夫死曰卒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正韵》仓没切《韵会》苍没切,□村入声。《广韵》急也。《韵会》匆遽之貌。《前汉·司马迁传》卒卒无须臾之间。《赵充国传》则亡以应卒。〈注〉卒谓暴也。又与倅同,音翠。副贰也。《礼·燕义》庶子,官职,诸侯,卿大夫,士之庶子之卒。又《集韵》崒亦作卒。又《韵补》叶将遂切,音翠。《左思·吴都赋》雕题之士,镂身之卒。比饰虬龙,蛟螭与对。又叶昌悦切,音测。《苏辙·功臣寺诗》流传后世人,谈笑资口舌。是非亦已矣,兴废何仓卒。考证:(《左思·吴都赋》雕题之士,镂身之卒。比饬虬龙,蛟螭与对。)谨照原文比饬改比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