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夫烈妇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ēn fū liè fù成语简拼:ZFLF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貞夫烈婦
成语解释
贞:坚贞。封建社会对保持操守贞节而宁死不屈的男子和妇女的美称。
成语用法
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夸奖封建礼教的人
成语接龙
贞夫烈妇→妇人之见→见猎心喜→喜从天降→降贵纡尊→尊俎折冲→冲冠怒发→发奸擿伏→伏龙凤雏→雏凤声清
成语造句
(1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上写着“贞夫烈妇”几个大字。
(2)佳汇哥哥给清彤和峻宇讲述了“贞夫烈妇”的成语典故。
(3)梅梅写不出成语“贞夫烈妇”,导致期末考试只考了97分。
(4)潜江中学的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贞夫烈妇”。
(5)小冠不会写成语“贞夫烈妇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《敦煌变文集·秋胡变文》:『我闻贞夫烈妇,自古至今耳闻,今日目前交见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贞贞:zhēn 1、<动>占卜。《周礼·春官·天府》:『以贞来岁之媺恶。』2、<形>坚定,有操守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『且夫贞臣也,难至而节见。』[又] 特指封建礼压迫束缚妇女的一种道德观念,指妇女不改嫁等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『贞女不更二夫』3、<形>正。《尚书·太甲下》:『万邦以贞。』
夫夫:fū 1、<名>成年男子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。』《论积贮疏》:『一夫不耕,或受之饥。』2、<名>大丈夫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:『闻敌强而退,非夫也。』3、<名>指服劳役或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『农夫心内如汤煮,公子王孙把扇摇。』王建《宫词》:『宫人早起笑相呼,不识阶前扫地夫。』4、<名>女子的配偶;丈夫。《陌上桑》:『罗敷自有夫。』fú 1、<代>(1)这;那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乐夫天命复奚疑?』(2)他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年》:『使夫往而学焉。』2、<助>(1)用在句首,引起议论。《烛之武退秦师》:『夫晋何厌之有?』(2)用在句中,使语气显得舒缓。《论语·阳货》:『食夫稻,衣夫锦,放女安乎?』(3)用在句末,表示感叹。相当于『啊』『吧』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后之视今,亦犹今之视昔,悲夫!』
烈烈:liè 1、<形>火势猛。[引] 猛烈;强烈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火烈风猛,船往如箭。』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。』2、<动>放火烧;燃烧。《窦娥冤》:『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。』3、<名>功绩;功业。《过秦论》:『奋六世之余烈,振长策而御宇内。』4、<名>威力。《秋声赋》:『其所以摧败零落者,乃一气之余烈。』5、<形>壮烈;刚毅。《谭嗣同》:『呜呼,烈矣。』6、<形>厉害;严重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文人画士这祸之烈至此哉。』[烈士] (1)指重义轻生的刚强之人。(2)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。(3)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人。[死祖] 对祖先的敬称。烈,功业显赫。
妇妇:fù 1、<名>妻子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十七为君妇。』2、<名>儿媳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君家妇难为。』3、<名>已婚女子的通称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太后曰:「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」对曰:「甚于妇人」。』《石壕吏》:『听妇前致词,三男邺城戍。』
贞贞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唐韵》陟盈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知盈切,□音祯。《说文》卜问也。从卜,贝,以为贽。《徐曰》《周礼》有大贞礼,谓卜人事也。又《易·乾卦》元亨利贞。〈疏〉贞,正也。又《文言》贞者,事之干也。《书·太甲》一人元良,万邦以贞。〈疏〉天子有大善,则天下得其正。又《书·洪范》曰贞,曰悔。〈传〉内卦曰贞,外卦曰悔。又《礼·檀弓》故谓夫子贞惠文子。〈疏〉諡法,外内用情曰贞。又《释名》贞,定也。精定不动惑也。又木名。《本草》女贞,木名。苏颂曰:女贞,负霜葱翠,故贞女慕其名。一名冬青。
夫夫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《唐韵》甫无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风无切,□音肤。男子通称。《礼·郊特牲》夫也者,以知帅人者也。《诗注》夫有传相之德,而可倚仗,谓之丈夫。又男女既配曰夫妇。《易·家人》夫夫妇妇。又先生长者曰夫子,妻称夫亦曰夫子。又《礼·曲礼》天子有后,有夫人。又妾曰如夫人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齐侯好内,多内宠,内嬖如夫人者六人。又官名。《礼·王制·大夫注》大夫者,扶进人者也。又《周礼·地官》十夫有沟,百夫有洫,千夫有浍,万夫有川。又十六以上不成丁,曰余夫。又贩夫。《周礼·地官》夕时而市,贩夫贩妇为主。《白乐天诗》楼暗攒倡妇,堤喧嗾贩夫。又执御行役曰仆夫。《诗·小雅》召彼仆夫,谓之载矣。又以我称人曰夫夫。《礼·檀弓》曾子指子游示人曰:夫夫也,为习于礼者。又人名。黔夫,齐威王疆场四臣之一。又国名。丈夫国,在维鸟北,见《山海经》。又邑名。柴夫,属燕地,见《齐语》。又山名。夫夫山,在风伯山之东,见《山海经》。○按《续通考》引此作大夫。又武夫,石之次玉者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五霸比于三王,犹武夫之于美玉。别作玞砆。又数名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六尺为步,步百为畮,畮百为夫。又姓。又息夫,复姓。又《广韵》防无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冯无切《正韵》逢夫切,□音扶。语端辞。《论语》夫仁者。又语已辞。《论语》如斯夫。又有所指之辞。《论语》夫二三子也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柱夫摇车。〈注〉蔓生,细叶紫花,可食,俗呼为翘摇车。又叶缚谋切,音浮。《□琳诗》仲尼以圣德,行聘徧周流。遭斥戹□蔡,归之命也夫。考证:(又国名。丈夫国,在维鸟,见《山海经》。)谨照原文维鸟下增北字。(《史记·董仲舒传》五霸比于三王。)谨按史记儒林传董仲舒传无此语,所引出前汉书,谨将史记二字改前汉。”
烈烈:《巳集中·火字部》(古文)煭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良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力蘖切,□音列。《说文》火猛也。《玉篇》热也。《书·胤征》天吏逸德,烈于猛火。又《诗·郑风》火烈具举。〈传〉烈,列也。〈笺〉列人持火具举,言衆[音zhòng]同心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烈,业也。《书·伊训》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。〈传〉汤有功烈之祖,故称焉。又《诗·小雅》烝衎烈祖。〈笺〉烈,美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烈,光也。《诗·周颂》休有烈光。又《尔雅·释训》烈烈,威也。《诗·小雅》烈烈征师。〈笺〉烈烈,威武貌。又《诗·小雅》忧心烈烈。〈笺〉烈烈,忧貌。又《诗·小雅》南山烈烈。〈传〉烈烈然至难也。〈疏〉値时寒甚,视南山则烈烈然,怆其至役之劳苦,而情以为至难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烈,余也。〈注〉□郑之间曰烈。《扬子·方言》晋卫之间曰烈。又《诗·大雅·云汉序》宣王承厉王之烈。〈笺〉烈,余也。又《孟子》於今为烈,如之何其受之。〈注〉於今为烈烈明法,如之何受其馈也。又《韵会》毒也。《前汉·公孙弘传》若汤之旱,则桀之余烈也。又《战国策》闻弦者,音烈而高飞。〈注〉烈,猛也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烈,暴也。《史记·酷吏传》皆以酷烈为声。又《諡法》有功安民曰烈。秉德遵业曰烈。又《集韵》忠烈也。《韵会》刚正曰烈。《史记·伯夷传》烈士徇名。又《聂政传》乃其□亦烈女也。又《尔雅·释草疏》本草,石芸味甘。一名螫烈。又《通典·兵制》五人为烈,烈有头目。详火字注。又姓。《拾遗记》烈裔工画。又与裂通。《前汉·王莽传》军人分烈莽身支节。又《唐韵正》古音例。《诗·豳风》一之日觱发,二之日栗烈。无衣无褐,何以卒岁。〈传〉栗烈,寒气也。又《大雅》载燔[音fán]载烈,以兴嗣岁。〈传〉贯之加于火曰烈。《杨戏杨季休赞》征南厚重,征西忠克,统时选士,猛将之烈。〈注〉克,苦代反。◎按字汇引此云:叶力质切。非。朱子於诗七月生民烈字,俱云:叶力制反。唐韵正直以为古音例。所引经传子集甚详,皆确有明据,应从之。又与厉通。《诗·大雅》烈假不瑕。《释文》烈,郑作厉。力世反。又《礼·祭法》厉山氏之有天下也。〈注〉厉山氏炎帝也。起于厉山,或曰烈山氏。鲁语作列山。左传作烈山。《水经注》赐水西迳厉乡南,水南有重山,即烈山也。山下一穴,相传神农所生处,故礼谓之烈山氏。《唐韵正》庄子齐物论,厉风济,则衆[音zhòng]窍为虚。厉即烈字。又音赖。见《诗·大雅·烈假注》郑虔读。又与冽通。《诗·小雅》有冽氿泉。〈疏〉七月云:二之日栗冽,是冽为寒气也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列烈二字原从歺作。
妇妇:《丑集下·女字部》《唐韵》房九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扶缶切《正韵》房缶切,□音阜。《说文》服也。《尔雅·释亲》子之妻为妇。又女子已嫁曰妇。妇之言服也,服事於夫也。《礼·昏义》妇人先嫁,三月敎以妇德、妇言、妇容、妇功。又《郊特牲》妇人,从人者也。幼从父兄,嫁从夫,夫死从子。又冢妇、长妇、介妇,衆[音zhòng]妇也。见《内则》。又嫔妇,化治丝枲。见《周礼·天官》。又世妇,后宫官,所谓二十七世妇也。又属妇,妇之穷独,当联属者。《书·梓材》至于属妇。又嫠妇,寡妇也。《苏轼·赤壁赋》泣孤舟之嫠妇。又好貌。《荀子·乐论篇》其容妇。又物类之阴者亦曰妇。《埤雅》鹁鸠阴则屛逐其妇,晴则呼之。又《韵府》蟋蟀一名吟蛩,济南呼为嬾妇。又江中有鱼名白旗,其脂可然,用之照歌舞则明,照纺绩则昏,世谓嬾妇所化。又鹪鹩名巧妇,赤斑蜘蛛名络丝妇。□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又梵言婆利耶,华言妇。又《正韵》防父切,音附。《□琳·饮马长城窟》边城多健少,内舍多寡妇。作书与内舍,便嫁莫留住。又叶芳尾切,音斐。《楚辞·天问》水滨之木,得彼小子,夫何恶之,□有莘之妇。通作负。别作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