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é yú lì nuò
成语注音:ㄓㄜˊ ㄧㄩˊ ㄌㄧˋ ㄋㄨㄛˋ
成语简拼:ZYLN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詟諛立懦
成语解释
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,怯懦者知所自立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詟谀立懦”几个大字。
(2)锐锐写不出成语“詟谀立懦”的拼音。
(3)温州第二中学的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詟谀立懦”。
(4)吾叔叔给莲莲和小朋友讲解了“詟谀立懦”的成语典故。
(5)小建不会写成语“詟谀立懦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指使谄谀者知所畏忌,怯懦者知所自立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谀谀:yú <动>奉承;讨好。《楚辞·九叹·离世》:『即听夫人之谀辞。』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『灌夫为人刚直,使酒,不好而谀。』[辨] 谀,谄。『谀』是用言语奉承,『谄』则不限于言语.『谄』、『谀』二字连用时,不再有这种区别。
立立:lì 1、<动>站立;站着。《陈情表》:『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』2、<动>停立;停止。《陌上桑》:『五马立踟蹰。』3、<动>竖立;耸立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且立石于其墓之门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大石侧立千尺。』4、<动>设立;建立;制定。《为学》:『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立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兵精粮多,足以立事。』5、<动>存在;生存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孤与老贼势不两立。』6、<动>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陈涉乃立为王,号为张楚。』7、<副>立刻;马上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至军,立诛杀曹无伤。』
懦懦:nuò 1、<形>怯弱;软弱。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『宫之奇之为人也,懦而不能强谏。』[懦孱] 软弱畏怯。[懦品] 怯懦的人。
谀谀:《酉集上·言字部》《唐韵》杨朱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容朱切《正韵》云俱切,□音兪。《说文》谄也。《书·囧命》仆臣谀,厥后自圣。《史记·叔孙通传》先生何言之谀也。《庄子·渔父篇》不择是非而言谓之谀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。《盐铁论》富贵多谀言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兪戍切,兪去声。义同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孝子不谀其亲。俗作□,非。
立立:《午集下·立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力入切,音力。《说文》立,住也。《释名》立,林也。如林木森然,各驻其所也。《广韵》立,行立。《礼·曲礼》立必正方。又成也。《礼·冠义》而后礼义立。又坚也。《易·大过》君子以独立不惧。《论语》三十而立。又树立也。《易·说卦传》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曰仁与义。《书·伊训》立爱惟亲,立敬惟长。《左传·襄二十四年》穆叔曰: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。又置也,建也。《书·牧誓》立尔矛。《周礼·天官》建其牧,立其监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师服曰:天子建国,诸侯立家。又存立也。《论语》己欲立而立人。又速意也。《史记·平原君传》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又直起也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上林苑中,大柳树断仆地,一朝起立。又《杜甫·朝献太清宫赋》四海之水皆立。《张翥诗》蝃蝀下饮湖水立。又《赵孟頫[音fǔ]诗》骥闻秋风双耳立。又赤立。《宋史·乔行□传》百姓多垂罄之宝,州县多赤立之帑。又阙立。《张衡·周天大象赋》阙立拟乎两观,水府司乎百川。又立政,尚书篇名,周公作。又车名。《后汉·舆服志》有立车。又与粒通。《诗·周颂》立我烝民。〈笺〉立,当作粒。又姓。汉有贤人立如子,唐有长兴令立述。又于贵切。同位。《石经春秋》公即位,作公即立。《周礼·春官》小宗伯掌神位。〈注〉故书位作立。郑司农云:古者立位同字。
懦懦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人朱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汝朱切,□音儒。《说文》从心需声。驽弱者也。《荀子·修身篇》偷懦惮事。《前汉·儿宽传》善属文,然懦於武。又《集韵》乳兖切,音耎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奴乱切。同愞。义□同。又《集韵》奴卧切,音稬。《孟子》懦夫有立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