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é guì pān chán
成语简拼:ZGPC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折桂攀蟾
成语解释
折月中桂花,攀月中蟾蜍。旧喻科举极第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接龙
折桂攀蟾→蟾宫扳桂→桂酒椒浆→浆酒藿肉→肉袒负荆→荆钗布裙→裙布钗荆→荆钗裙布→布德施恩→恩断意绝
成语示例
(1)折桂攀蟾姓字标,入省登台意气豪。▼元·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二折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“折桂攀蟾”几个大字。
(2)成语折桂攀蟾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3)井陉县威州中学的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折桂攀蟾”。
(4)莲莲写不出成语“折桂攀蟾”,导致语文测试只有97分。
(5)小笔不会写成语“折桂攀蟾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周霏大哥哥给霓希和诗绾讲述了“折桂攀蟾”的历史典故
(7)折桂攀蟾姓字标,入省登台意气豪。见元·无名氏《三化邯郸》第二折。
成语出处
元·关汉卿《陈母教子》第二折:『二哥哥枉展污了你那折桂攀蟾的钓鳌手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折折:zhé 1、<动>折断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族庖月更刀,折也。』[动] 被折断。《劝学》:『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。』2、<形>弯曲。《小石潭记》:『潭西南而望,斗折蛇行,明灭可见。』3、<动>拐弯;转弯。《阿房宫赋》:『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』4、<动>挫败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破其奸谋,而折其骄气。』5、<动>折叠。《促织》:『折藏之,归以示成。』shé<动>损失。《失街亭》:『魏延左冲右突,不得脱身,折兵大半。』[折变] 将家产财物折价变卖。[折狱] 判案。[折证] 双方书面对质,以验真伪。
桂桂:1、guì(1)肉桂:桂皮。(2)木犀:金桂;桂花。(3)月桂树:桂冠。(4)桂皮树。2、guì(1)桂江,水名,在广西。(2)广西的别称。(3)姓。
攀攀:pān 1、<动>抓着东西往上爬;攀登。《蜀道难》:『问君西游何时还,畏途巉岩不可攀。』2、<动>牵挽;拽住;抓紧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攀草牵棘,石块丛起则历块。』3、<动>攀附;依附。《宋史·张逊传》:『逊小心谨慎,徒以攀附至贵显。』4、<动>攀折。《笔记则·木犹如此》:『攀枝执条,泫然流泪。』[攀桂] 指科举应试得中,又称『折桂』。
蟾蟾:chán 1、<名>蟾蜍。2、<名>古代神话,月中有蟾蜍,故称月为蟾。顾夐《浣溪沙》词:『露白蟾明又到秋。』[蟾宫] 1.月宫。李俊民《中秋》:『鲛室影寒珠有泪,蟾风散桂飘香。』2.此指在科举考试中登科及第,被称为蟾宫折桂。李中《送黄秀才》:『蟾须展志,渔艇莫牵心。』[蟾桂] 1.传说月中的蟾蜍、桂树。李贺《巫山高》:『古祠近月蟾寒,椒花坠红湿云间。』2.借指月亮。罗隐《旅梦》:『出门聊一望,蟾向人斜。』[蟾魄] 月亮的别称。莫宣卿《百官乘月早朝听残漏》诗:『碧空蟾度,清禁漏声残。』[蟾兔] 传说月中有蟾兔,借指月亮。元好问《留月轩》:『欢伯属我歌,蟾为动色。』
折折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旨热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之列切,□音浙。拗折也。《诗·郑风》无折我树□。《周语》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,於是乎有折俎。又断之也。《易·贲象》君子以明庶政,无敢折狱。〈疏〉勿得直用果敢,折断讼狱。又折中也。《前汉·贡禹传》微孔子之言,亡所折中。又曲也。《礼·玉藻》折还中矩。〈注〉曲行宜方。还亦作旋。《史记·灌夫传》吾益知吴壁中曲折,请复往。又屈也。《前汉·伍被传》折节下士。又挫也。《史记·项羽纪》诸侯吏卒乗[音chéng]胜轻折辱秦吏卒。《前汉·蒯通传》汉王一日数战,亡尺寸之功,折北不救。又止也。《诗·大雅》予曰有御侮。〈传〉武臣折冲曰御侮。〈疏〉能折止敌人之冲突者。又直指人过失也。《史记·吕后纪》面折廷诤。又毁也。《易·说卦》兑为毁折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常从王媪武负贳酒,两家常折券弃责。〈注〉折毁之,弃其所负。又封土为祭处曰折。《礼·祭法》瘗埋于泰折,祭地也。〈注〉折,昭晢也,必为昭明之名,尊神也。又《前汉·郊祀志注》言方泽之形四曲折也。又短折,不禄也。《书·洪范》六极。一曰凶短折。〈疏〉未齓曰凶,未冠曰短,未婚曰折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伤人曰凶,禽兽曰短,草木曰折。〈又〉兄丧弟曰短,父丧子曰折。又葬具也。《仪礼·既夕》折横覆之。〈注〉折犹庪也。方凿连木为之,如牀而无箦,加之圹上,以承抗席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桓十一年》柔会宋公,□侯,蔡叔,盟于折。又姓。《后汉·方术传》折象,其先封折侯,因氏焉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食列切,音舌。《说文》断也。《广韵》断而犹连也。《易·鼎卦》鼎折足,覆公餗。《礼·月令》孟秋命理,瞻伤察创视折。〈注〉折损筋骨也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释斤斧之用,而欲婴以芒刃不缺则折。又《唐韵》《正韵》杜奚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田黎切,□音题。《礼·檀弓》吉事欲其折折尔。〈注〉安舒貌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征例切,音制。亦断之也。《班固·西都赋》许少施巧,秦成力折。掎僄佼,□猛噬。〈注〉许少,古捷人。秦成,壮士也。又《集韵》时制切,音逝。亦曲也。《礼·曲礼》立则磬折垂佩。〈疏〉身宜偻折如磬之背也。《陆德明·音义》折,之列反,一音逝。《屈原·离骚》何琼佩之偃蹇兮,衆[音zhòng]薆然而蔽之。惟此党人之不亮兮,恐嫉妒而折之。〈注〉沈重曰折。《说文》作□,从斤断草。籀文作□,从草在仌中,冰寒故折。隶从手从斤。考证:(《礼·祭法》瘗埋于泰折,祭地也。〈注〉折,昭晳也。)谨照原文晳改晢。
桂桂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古惠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涓惠切《正韵》居胃切,□音昋。《说文》江南木,百药之长。《礼·檀弓》草木之滋,姜桂之谓也。《本草图经》桂有三种:菌桂生交趾山谷,牡桂生南海山谷,桂生桂阳。《尔雅·释木》梫,木桂。《苏恭云》牡桂即木桂也。《离骚经》亲申椒与菌桂。又《陶弘景·别录》单名桂者,恐或是牡桂,人多呼丹桂,正谓皮赤尔。《淮南·招隐士》桂树丛生兮山之幽。又桂林,郡名。《史记·武帝纪》南取百越之地,以为桂林、象郡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汉末,阳城炅横四子避难,一居幽州,姓桂。
攀攀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普班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披班切,□盼平声。引也。《晋语》攀辇即利而舍。又自下援上也。《庄子·马蹄篇》鸟鹊之巢,可攀援而闚。《崔駰·达旨》攀台阶闚紫闼。或作扳。亦作□。
蟾蟾:《申集中·虫字部》《唐韵》职廉切《集韵》之廉切,□音詹。《尔雅·释鱼》鼃□,蟾诸。〈注〉似虾蟆,居陆地,淮南谓之去蚊。《广韵》《张衡·灵宪》曰: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,姮娥窃之奔月宫,盖托身于月,是为蟾诸。《抱朴子》曰:蟾诸寿三千岁者,头上有角,颔下有丹书八字。《□中记》蟾诸头生角者,食之寿千岁。《尔雅翼》蟾蜍,今之蚵蚾,背上礧礧,好服墙阴壁下者,五月五日收之,谓之辟兵。余详蜍字注。又《广韵》视占切,音棎。蟾光,月彩也。《正韵》蟾蠩之蟾与月彩之蟾同,一物而有两音者,方言之不同也。考证:(《尔雅·释虫》鼃□,蟾诸。〈注〉似虾蟆,居陆地,淮南子谓之去蚊。)谨照原书释虫改释鱼。鼃改鼀。淮南子下去子字。蛟改蚥。(《元中记》蟾诸头生角者,寿千岁。)谨照原文寿千岁上增食之二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