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然著闻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o rán zhù wén成语简拼:ZRZW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昭然著聞
成语解释
昭然:明白的样子;著闻:众所闻知。指明明白白,大家都知道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写着“昭然著闻”几个大字。
(2)达县石桥中学的时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昭然著闻”。
(3)关关写不出成语“昭然著闻”,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。
(4)小毛不会写成语“昭然著闻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子大爷给苗苗和宝宝讲述了“昭然著闻”的故事。
成语出处
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传》:『符瑞之应,昭然著闻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昭然昭然:很明显的样子。《礼记·仲尼燕居》:『三子者,既得闻此言也,于夫子,昭然若发蒙矣。』
昭昭:zhāo 1、<形>明显;显著。《柳毅传》:『赖明君子信义昭彰,致达远冤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昭。《观巴黎油画记》:『所以昭炯戒,激众愤,图报也。』2、<动>表明。《出师表》:『以昭陛下平明之理。』[昭然] 很明显的样子。[昭雪] 清洗冤枉使案情真相大白。[昭昭] (1)明亮。(2)明白。(3)明显。
然然:rán 1、<动>燃烧。后来写作『燃』。贾谊《陈政事疏》:『火未及然,因谓之安。』2、<代>这样;那样。《鸿门宴》:『不然,籍何以至此?』3、<形>是的;对的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王曰:「然,诚有百姓者。」』[又] <形意动>认为……对的。《促织》:『妻曰:「死何裨益?不如自行搜觅,冀有万一之得。」成然之。』4、<词缀>用在形容或副词后,表状态,可译为『……的样子』、『地』,也可不译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蒋氏大戚,汪然出涕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森然欲搏人。』《兰亭集序》:『快然自足,曾不知老之将至。』5、<助>用在名词或名词短语后,与前面的动词『如』、『若』、『犹』等呼应,表示『(像)……一样』。《登泰山记》:『而半山居雾若带然。』《核舟记》:『其人视端容寂,若茶声然。』6、<连>然而;但是。《鸿门宴》: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』
著著:zhù 1、<动>显露。《中庸》:『诚则形,形则著,著则明。』2、<形>显著。《商君书·错法》:『如此,则臣忠君明,治著而兵强矣。』3、<动>写作。《五柳先生传》:『常著文章以自娱。』zhuó 1、<动>附着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今殴民而归之农,皆著于本。』2、<动>穿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著我绣夹裙,事事四五通。』3、<动>居于;处在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盖以十舰最著前,中江举帆。』4、<动>加上。陆游《卜算子·咏梅》:『已是黄昏独自愁,更著风和雨。』[著鞭] 挥鞭策马,比喻努力向前。[著题] 切题。
闻闻:wén 1、<动>听见;听到。《木兰诗》:『不闻机杼声,惟闻闻女叹息。』2、<动>听说;得知。《殽之战》:『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,敢犒从者。』3、<动>报告;上报。《童区寄传》:『愿以闻于官。』4、<名>见闻;知识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博闻强志,明于治乱。』5、<名>名声;名誉。《论语》:『四十、五十而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』6、<动>闻名;传扬。《出师表》:『不求闻达于诸侯。』
昭昭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《唐韵》止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之遥切,□音招。《说文》日明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昭,见也。《博雅》明也。《玉篇》光也。《广韵》着也,觌也。《易·晋卦》君子以自昭明德。《书·尧典》百姓昭明。《诗·大雅》於昭于天。又《礼·王制》天子七庙,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。又《祭统》夫祭有昭穆。昭穆者,所以别父子、远近、长幼、亲疏之序而无乱也。《鲁语》明者为昭,次者为穆。又《礼·乐记》蛰虫昭苏。〈注〉昭,晓也。蛰虫以发生为晓,更息曰苏。又姓。《战国策》楚有昭奚恤。《屈原·离骚注》三闾之职,掌王族三姓,曰:昭、屈、景。又《集韵》时饶切《正韵》时昭切,□音韶。庙中佋穆,或作昭。《佩觽集》说文自有佋穆之字,以佋为昭,盖借音耳。李祭酒涪说为晋讳昭,改音韶,失之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止少切,音沼。《诗·鲁颂》其马蹻蹻,其音昭昭。《释文》昭,之绕反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之笑切。照,或省作昭。又《韵补》叶蚩於切。《前汉·叙传》受命之初,赞功剖符。奕世弘业,爵土乃昭。又叶之由切。《楚辞·九章》临沅湘之□渊兮,遂自忍而沈流。卒没身而绝名兮,惜壅君之不昭。考证:(爵士乃昭。)谨照前汉敍传原文,爵士改爵土。
然然:《巳集中·火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如延切,音□。《说文》烧也。〈注〉徐铉曰俗作燃。盖后人增加。《孟子》若火之始然。《管子·弟子职》蒸间容蒸,然者处下。《文刘绩曰》古者,束薪蒸以为烛。蒸,细薪也。稍宽其束,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,以通火气。又使已然者居下,未然者居上,则火易然也。《集韵》通作□。又《玉篇》许也,如是也。譍言也。《史记·张耳陈余传》此固赵国立名义不侵为然诺者也。又《广韵》语助。《礼·檀弓》岁旱,穆公召县子而问然。〈注〉然之言焉也。又《广韵》如也。《诗·邶风》惠然肯来。《礼·檀弓》贸贸然来。又承上接下语。《礼·曲礼》然后客坐。又《檀弓》然则盍行乎。《文王世子》然而衆[音zhòng]知父子之道矣。又《礼·祭义》国人称愿,然曰:幸哉有子如此。〈注〉然犹而也。又果然,兽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然。□髤饰。〈注〉然,果然也。◎按埤雅作□。详犬部□字注。又率然,蛇名。《孙子·九地篇》率然者,常山之蛇也。击其首,则尾至。击其尾,则首至。击其中,则首尾俱至。又连然,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益州郡连然有盐官。又燕然,山名。《前汉·匈奴传》至速邪乌燕然山。又姓。《左传》楚然丹。郑然明。又叶而邻切,音人。《刘向·列女赞》齐女傅母,防女未然,庄姜亦材,卒能修身。《马融·东巡颂》散齐即毕,越翼良辰,棫槱增积,烈火燔[音fán]然。考证:(《管子·弟子职》蒸间容蒸,然者处下。《赵用贤曰》古者,束薪蒸以为烛。蒸,细薪也。稍宽其束,使其蒸间可各容一蒸,以通火气。又使已然者居上,未然者居下,则火易然也。)谨按管子卷首有按字者,皆刘绩语,非赵用贤语。谨据凡例将赵用贤曰四字改为文刘绩曰。按又已然者居上二句系释然者居下之义,盖火性炎上故使已然者居下,未然者居上,则火易然也。谨按文义将已然句上字改为下字。未然句下字改为上字。
闻闻:《未集中·耳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无分切,音文。《说文》知闻也。《书·尧典》帝曰:兪,予闻如何。《礼·少仪》闻始见君子者。〈疏〉谓作记之人,不敢自专制其仪,而传闻旧说,故云。又《礼·玉藻》凡於尊者,有献而弗敢以闻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以闻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宋咸平进士闻见。明尚书闻渊。又闻人,复姓。《后汉·灵帝纪》太仆沛国闻人袭为太尉。〈注〉姓闻人,名袭,风俗通曰:少正卯,鲁之闻人,其后氏焉。又兽名。《山海经》杳山有兽焉,其状如彘,黄身白头白尾,名曰闻□,见则天下大风。又《广韵》亡运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文运切,□音问。《韵会》声所至也。《诗·小雅》声闻于天。《书·吕□》□发闻惟腥。《释文》闻,音问,又如字。又《广韵》名达。《书·微子之命》尔惟践修厥猷,旧有令闻。《诗·大雅》令闻令望。《朱注》令闻,善誉也。又通作问。《前汉·匡衡传》淑问扬乎疆外。又《韵补》叶无沿切,音近眠。《楚辞·九章》孤臣唫而擦泪兮,放子出而不还。孰能思而不隐兮,昭彭咸之所闻。还音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