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o jūn mǎi mǎ
成语注音:ㄓㄠ ㄐㄩㄣ ㄇㄞˇ ㄇㄚˇ
成语简拼:ZJMM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招軍買馬
成语解释
犹招兵买马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扩军
近义词
买马招军、招兵买马
成语示例
(1)次早平明,唐僧登坐帐中,教军士把招军买马旗儿扯起。▼《西游补》第十五回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封面上写着“招军买马”几个大字。
(2)卡卡不会写成语“招军买马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莲莲写不出成语“招军买马”,所以昨天考试只得了99分。
(4)林宇哥哥给怡仁和重梅介绍了“招军买马”的成语典故。
(5)临猗县猗氏中学的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招军买马”。
(6)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,招军买马,徐图征进,不在话下。
(7)次早平明,唐僧登坐帐中,教军士把招军买马旗儿扯起。见《西游补》第十五回。
(8)殷氏二兄弟聚集二百多号人马,早晚操练,并不断招军买马,杀富济贫,囤集粮草。
(9)列国时出了一位好汉,姓柳名展雄,曾在那山上聚草屯粮,招军买马,故名红雀山。
(10)去往农安县伏龙泉镇高级中学的路上,煜恭叔叔给祖苹和蓝镶讲了『招军买马』的历史故事。
(11)数月前有一将军,姓张,名飞,引数十骑到此,将县官逐去,占住古城,招军买马,积草屯粮。
(12)早有人报到许昌,言刘备有诸葛亮、庞统为谋士,招军买马,积草屯粮,连结东吴,早晚必兴兵北伐。
(13)且说新官宗府尹到任之后,请将一员新调来镇守济州的军官来,当下商议招军买马,集草屯粮,招募悍勇民夫,智谋贤士,准备收捕梁山泊好汉。
成语出处
元·无名氏《聚兽牌》第一折:『今有汉三公子刘文叔,在白水村兴兵聚义,招军买马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招招:zhāo 1、<动>用手势叫人。《劝学》:『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。』2、<动>招来;招集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『上招贤良。』3、<动>招致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书曰:「满招损,谦受益。」』4、<动>招待;款待。《五柳先生传》:『或置酒而招之。』5、<动>供认。《旧唐书·哀帝纪》:『陈文巨招伏罪款。』6、<动>揭示。《国语·周语》:『立于淫乱之国,而好尽言以招人过,怨之本也。』7、<名>箭把。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『万人操弓,共射其一招。』[招安] 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、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,归顺投降。
军军:jūn 1、<名>军队;部队。《鸿门宴》:『旦日飨士卒,为击破沛公军。』2、<名>古代军队编制单位。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。《谋攻》:『心用兵之法……全军为上。』3、<动>驻军;驻扎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军霸上。』4、<名>驻地;军营。《鸿门宴》:『项伯乃夜马之沛公军。』5、<名>军士;士兵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乃弃其步军,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。』6、<名>宋代行政区划的一级,隶属于『路』,下辖『县』。《文献通考·舆地》:『州、府、军、监三百二十二。』
买买:mǎi 1、<动>用钱币交换东西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『众军道:「买碗酒吃。」』2、<动>招惹。《战国策·韩策》:『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。』[买春] 买酒。[买邻] 选择邻居。[买名] 以钱财求名;追逐名誉。[买山] 愿意为购买山林,后指归隐。
马马:mǎ 1、<名>家畜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无敌。』2、<名>通『码』,筹码。古时计数工具。《礼记·投壶》:『请为胜者立马。』
招招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止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之遥切,□音昭。《说文》手呼也。《诗·邶风》招招舟子。〈传〉招招,号召之貌。〈疏〉号召必手招之。王逸云:以手曰招,以口曰召也。又《广韵》来之也。《书·说命》旁招俊乂。又求也。《前汉·季布传》辨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。〈注〉招求贵人威权,因以请托也。又□也。《孟子》既入其苙,又从而招之。〈注〉招,羁其足也。又姓。汉大鸿胪招猛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时饶切《正韵》时昭切,□音韶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体招摇,若永望。〈注〉招摇,申动貌。又与韶□通。《史记·帝舜纪》禹乃兴九招之乐。〈注〉即舜乐,箫韶九成,故曰九招。《左传·昭十二年》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祁尧切,音翘。举也。《周语》好尽言以招人过。《前汉·□项传赞》招八州而朝同列。又揭也。《庄子·骈拇篇》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。又叶之笑切,音照。《蔡邕·郭有道□》赫赫三事,几行其招。委辞召贡,保此清妙。又叶之由切。音周。《韩愈·祭□员外文》於后八年,君从杜侯。我时在洛,亦应其招。
军军:《酉集下·车字部》《广韵》举云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拘云切,□音君。《玉篇》衆[音zhòng]也。《周礼·地官》五师为军。〈注〉万二千五百人。周制:天子六军。诸侯大国三军,次国二军,小国一军。又军礼。《周礼·春官》大宗伯以军礼平邦国。〈注〉谓威其不协僭差者。又师所驻曰军。《左传·桓六年》军於瑕以待之。《战国策》军于邯郸之郊。〈注〉屯也。又姓。冠军侯之后,因氏。又《说文》军,圜圉也。一曰军,兵车也。
买买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莫蟹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母蟹切,□音蕒。《说文》作□,市也。《增韵》售人之物曰买。《急就篇注》出曰卖,入曰买。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听卖买以质剂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衆[音zhòng]民卖买五谷、布帛、丝緜之物。又姓。《氏族略》五代买叔午。
马马:《亥集上·马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莫下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母下切,□麻上声。《说文》怒也,武也。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。《玉篇》黄帝臣相乗[音chéng]马。马,武兽也,怒也。《正韵》乗[音chéng]畜。生於午,禀火气。火不能生木,故马有肝无胆。胆,木之精气也。木臓不足,故食其肝者死。《易·说卦传》乾为马。〈疏〉乾象天,天行健,故为马。《春秋·说题辞》地精为马。《春秋·考异记》地生月精为马。月数十二,故马十二月而生。《周礼·夏官·马质》掌质马,马量三物,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,皆有物贾。又《校人》掌王马,辨六马之属。凡大祭祀,朝觐,会同,毛马而颁之。凡军事,物马而颁之。注:毛马齐其色。物马齐其力。又《趣马》掌赞正良马。又《巫马》掌养疾马而乗[音chéng]治之,相医而药攻马疾。又《廋人》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。《圉人》掌刍牧以役圉师。又司马,官名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注》谓总武事也。又《清夜录》汉制,卿驷马右騑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太守,驷马驾车,一马行春。《卫宏·舆服志》诸侯四马,驸以一马。《南史·柳元策传》兄弟五人,□为太守。时人语曰:柳氏门庭,五马逶迤。《正字通》故今太守称五马大夫。又田野浮气曰野马。《庄子·逍遥游》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〈注〉日光也。一曰游丝水气。又阳马。《何晏·景福殿赋》承以阳马,接以圆方。〈注〉阳马,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,连接或圆或方也。又投壶胜算曰马。《礼·投壶》为胜者立马,一马从二马,三马既立,请庆多马。〈注〉立马者,取算以为马,表其胜之数也。谓算为马者,马为威武之用,投壶及射,皆以习武也。又《字汇补》打马,弹碁类也。朱李易安有打马图。又地名。马陉,齐邑。马陵,郑地。□见《左传》。又天马,兽名。有翼能飞。又竈马,虫名。《酉阳亲俎》状似促织,好穴竈旁。今俗呼竈鸡。又马勃,草名。《正字通》生湿地腐木上,一名马疕。韩愈所云牛溲马勃,兼收□蓄是也。又海马,鱼名。牙骨坚莹,文理细如丝,可制为器。又姓。《姓苑》本伯益之后,赵奢封马服君,遂氏焉。又司马、巫马、乗[音chéng]马,皆复姓。《前汉·沟洫志》谏大夫乗[音chéng]马延年。《孟康曰》乗[音chéng]马,姓也。又《风俗通》有白马氏。又马流。《兪益期曰》马援立铜柱,岸北有遗兵,居寿冷岸,南对铜柱,悉姓马,号曰马流。《方隅胜略》谓马人散处南海,谓之马流。《韩愈诗》衙时龙户集,上日马人来。〈注〉即马流也。一作马留。又门名。《前汉·项籍传注》宫垣内兵卫所在,四面皆有司马,以主事,故总称司马门。又《公孙弘传注》武帝时,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,立於鲁般门外,更名金马门。又亭名。谢灵运为永嘉太守,以五马自随,立五马亭。又《集韵》满补切,音姥。义同。《前汉·石庆传》马字与尾当五。《师古曰》马字,下曲者尾,幷[同并]四点为足,凡五。考证:(《周礼·夏官·校人》掌王马,辨六马之属。又《趣马》掌赞正良马。又《巫马》掌养疾马而乗[音chéng]治之,相医而药攻马疾。又《马质》掌质马,马量三物。一曰戎马,二曰田马,三曰驽马。皆有物贾。又《廋人》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。《圉人》掌刍牧以役圉师。凡太祭祀,朝觐,会同,毛马而颁之。凡军事,物马而颁之。〈注〉毛马,齐其色。物马,齐其力。)谨照原文次序改为: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,马量三物,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,皆有物贾。又校人掌王马,辨六马之属。凡大祭祀,朝觐,会同,毛马而颁之。凡军事,物马而颁之。注毛马齐其色。物马齐其力。又《趣马》掌赞正良马。又《巫马》掌养疾马而乗[音chéng]治之,相医而药攻马疾。又《廋人》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。《圉人》掌刍牧以役圉师。(《姓苑》本伯益之后,超奢封马服君,遂氏焉。)谨照原文超奢改赵奢。原版已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