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降纳顺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o xiáng nà shùn成语简拼:ZXNS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招降納順
成语解释
招收投降的人,接纳敌方归顺的人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招降纳顺”几个大字。
(2)楚楚不会写成语“招降纳顺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大宛其汉族中学的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招降纳顺”。
(4)会会写不出成语“招降纳顺”,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。
(5)轩永大哥哥给文兰和樱凡讲解了“招降纳顺”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回:『昔高祖之得天下,盖为能招降纳顺,公何拒韩忠耶?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招降招降:[zhāoxiáng] 招使敌人来投降。
招招:zhāo 1、<动>用手势叫人。《劝学》:『登高而招,臂非加长也。』2、<动>招来;招集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『上招贤良。』3、<动>招致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书曰:「满招损,谦受益。」』4、<动>招待;款待。《五柳先生传》:『或置酒而招之。』5、<动>供认。《旧唐书·哀帝纪》:『陈文巨招伏罪款。』6、<动>揭示。《国语·周语》:『立于淫乱之国,而好尽言以招人过,怨之本也。』7、<名>箭把。《吕氏春秋·本生》:『万人操弓,共射其一招。』[招安] 封建统治集团以官爵、钱财劝诱武装反抗者放弃反抗,归顺投降。
降降:jiàng 1、<动>从高处往下走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一路沿危壁西行,凡再降升。』2、<动>降落;下降。《唐雎不辱使命》:『怀怒未发,休祲降于天。』3、<动>降低;减缓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未尝稍降辞色。』4、<动>莅临;光临。《湘夫人》:『帝子降兮北渚。』5、<动>降生;出生。《离骚》:『惟庚寅吾以降。』xiáng 1、<动>降服;制服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今邯郸旦暮降秦,而魏救不至。』2、<动>投降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比至南郡,而琮已降。』
纳纳:nà 1、<动>收进;收藏。《促织》:『不如拼搏一笑,因合纳斗盆。』2、<动>接受;采纳。《出师表》:『咨诹善道,察纳雅言。』3、<动>收容;接纳。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:『至通州,几以下不纳死。』4、<动>交纳;交付。《促织》:『成妻纳钱案上,焚拜如前人。』[纳步] 留步。主人送客时,客请主人止步的谦辞。
顺顺:shùn 1、<动>顺着。《劝学》:『顺风而呼,声非加疾也。』2、<动>沿着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。』3、<动>遵循。《叔向贺贫》:『宣其德行,顺其宪则。』4、<动>依顺;顺从。《陈情表》:『欲苟顺私情,则告诉不许。』5、<形>顺利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今日拒之,事更不顺。』6、<形>和顺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今天时顺正,死者尚稀。』7、<动>任随;放纵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纵之顺之,毁其盆,悉埋于地,解其棕缚。』
招招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止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之遥切,□音昭。《说文》手呼也。《诗·邶风》招招舟子。〈传〉招招,号召之貌。〈疏〉号召必手招之。王逸云:以手曰招,以口曰召也。又《广韵》来之也。《书·说命》旁招俊乂。又求也。《前汉·季布传》辨士曹丘生数招权顾金钱。〈注〉招求贵人威权,因以请托也。又□也。《孟子》既入其苙,又从而招之。〈注〉招,羁其足也。又姓。汉大鸿胪招猛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时饶切《正韵》时昭切,□音韶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体招摇,若永望。〈注〉招摇,申动貌。又与韶□通。《史记·帝舜纪》禹乃兴九招之乐。〈注〉即舜乐,箫韶九成,故曰九招。《左传·昭十二年》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祁尧切,音翘。举也。《周语》好尽言以招人过。《前汉·□项传赞》招八州而朝同列。又揭也。《庄子·骈拇篇》有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。又叶之笑切,音照。《蔡邕·郭有道□》赫赫三事,几行其招。委辞召贡,保此清妙。又叶之由切。音周。《韩愈·祭□员外文》於后八年,君从杜侯。我时在洛,亦应其招。
降降:《戌集中·阜字部》(古文)夅《广韵》下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胡江切,□音缸。《尔雅·释诂》降,落也。《礼·曲礼》羽鸟曰降。《释文》降,户江反。又《尔雅·释言》降,下也。《书·尧典》厘降二女于嬀汭。《禹贡》桑土既蚕,是降丘宅土。〈又〉北过降水。《水经注》郑注尚书,北过降水,云:降,下江反,声转为共。今河内北共山,淇水共水出焉,东至魏郡黎阳,入河,近所谓降水也。周时国於此地者,恶言降,故攺为共耳。又《玉篇》降,伏也。《春秋·庄八年》师及齐师围郕,郕降于齐师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降娄,奎娄也。〈注〉奎为沟渎,故为降。〈疏〉孙炎云:降,下也。《左传·襄三十年》於是岁在降娄,降娄中而旦。〈注〉周七月,今五月,降娄中而天明。《释文》降,户江反。○按集韵、类篇收入绦韵,作胡降切,非。又《集韵》乎攻切,音□。下也。又《屈原·离骚》帝高阳之苗裔兮,朕皇考曰伯庸。摄提贞於孟陬兮,惟庚寅吾以降。〈注〉降,乎攻反。《班固·北征颂》奉圣皇之明策,奋无前之严锋。采伊吾之城壁,蹈天山而遥降。又《唐韵正》古音洪,凡降下之降,与降服之降,俱读为平声。故自汉以上之文无读为去声者。《诗·召南》未见君子,忧心忡忡。亦既见止,亦既觏止,我心则降。又《大雅》瑟彼玉瓒,黄流在中。岂弟君子,福禄攸降。〈又〉既燕于宗,福禄攸降。公尸燕饮,福禄来崇。《左传·哀二十六年》六卿三族降听政。〈注〉降,和同也。和同即切降字,乃疾言徐言之别耳。《楚辞·九歌》灵皇皇兮既降,猋远举兮云中。又《天问》皆归射□而无害厥躬,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。◎按降下之降今读去声,相沿已久,然唐韵正正有明据,应从之。类篇降字无平声,非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古巷切,音绦。《玉篇》下也,落也,归也。《正韵》贬也。〇按降以去声为正音,自玉篇始。又叶胡郞切,音杭。《楚辞·九歌》青云衣兮白霓裳。举长矢兮射天狼,操余弧兮反沦降。《东方朔·七谏》忠臣贞而欲谏兮,谗谀毁而在旁。秋草荣其将实兮,微霜下而夜降。又叶胡贡切,鸿去声。《郭璞·山海经巫咸赞》羣有十巫,巫咸所统。经技是□,术艺是综。采药灵山,随时登降。《北齐·享庙乐章》彝斝应时,龙蒲代用。藉茅无咎,福禄攸降。又叶余亮切,音漾。《习凿齿灯诗》煌煌问夜灯,修修树间亮。灯随风炜□,风与灯升降。又叶覃韵。《梁鸿·适吴诗》游旧邦兮遐征,将遥集兮东南。心惙怛兮伤悴,志菲菲兮升降。欲乗[音chéng]策兮纵迈,疾吾俗兮作谗。○按诸韵书无叶覃韵者,存俟考证。
纳纳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奴答切《集韵》诺答切,□音衲。《说文》丝湿纳纳也。又《博雅》入也。《释名》纳,弭也。弭之两致之言也。《书·尧典》寅饯纳日。〈传〉饯,送也。日入言送。又《舜典》纳于百揆。又夙夜出纳,朕命惟允。又《禹贡》百里赋纳总,二百里纳銍,三百里纳秸。又《仪礼·既夕礼》履外纳。〈注〉纳,收余也。又《礼·曲礼》纳女于天子。〈注〉纳女,犹致女也。又《礼·亲记》纳币一束。〈注〉纳,徵也。又姓。《广韵》出《何氏姓苑》。又与内同。《周礼·春官·钟师》纳夏。〈注〉故书纳为内。又《玉篇》或作衲、靹。《篇海》补缀也。又与軜同。《荀子·正论篇》三公奉轭持纳。
顺顺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巡《唐韵》《正韵》□食闰切,盾去声。《说文》理也。从页从巛,会意。川流也。《玉篇》从也。《诗·大雅》有觉德行,四国顺之。〈笺〉有大德行,则天下顺从其政。《释名》顺,循也,循其理也。又放之也。《仪礼·大射仪》大射正执弓,以袂顺左右隈。〈疏〉以袂向下,於弓隈顺放之。又山名,水名。《山海经》有顺山,顺水出焉。又《释名》凤皇五色,心文曰德,翼文曰顺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目好谓之顺。〈注〉言流泽也。又《增韵》和也。《易·豫卦》豫顺以动,故天地如之。〈疏〉圣人和顺而动,合天地之德,故天地亦如圣人而为之。《礼·乐记》和顺积中,而英华发外。又《增韵》不逆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者不逆有叙也。又《諡法》慈惠徧服曰顺。又《小尔雅》顺,退也。考证:(《逸雅》顺,循也)谨按语出释名,今将逸雅改为释名。(《尔雅·释诂》舒业顺,叙也。〈疏〉顺本不逆有叙也。)谨照原文顺本改顺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