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àng yǔ mán yān
成语注音:ㄓㄤˋ ㄧㄩˇ ㄇㄢˊ ㄧㄢ
成语简拼:ZYMY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瘴雨蠻煙
成语解释
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。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
近义词
瘴雨蛮云
成语示例
(1)殒于瘴雨蛮烟之地。▼清·王韬《宜索归澳门议》
成语造句
(1)艾莲大哥哥给菡琪和荻璐讲解了“瘴雨蛮烟”的典故。
(2)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瘴雨蛮烟”几个大字。
(3)成语瘴雨蛮烟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4)林林不会写成语“瘴雨蛮烟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苗苗写不出成语“瘴雨蛮烟”的拼音。
(6)杨溪中学的靳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瘴雨蛮烟”。
(7)殒于瘴雨蛮烟之地。见清·王韬《宜索归澳门议》。
成语出处
宋·辛弃疾《满江红·送汤朝美自便归》词:『瘴雨蛮烟,十年梦,尊前休说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瘴瘴:zhàng 1、<名>瘴气。南方山林中的热空气,从前认为是疟疾等传染病的病原。杜甫《驱竖子摘苍耳》:『江上秋已分,林中瘴犹剧。』[瘴疠] 瘴气引起的瘟病。
雨雨:yǔ<名>雨。《殽之战》:『其北陵,文王之所辟风雨也。』yǔ 1、<动>下雨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『云青青欲雨。』2、<动>降落。《苏武传》:『天雨雪,武卧齧雪。』[雨脚] 像线一样的雨点。[雨露] 雨水和露水,比喻恩惠。
蛮蛮:mán <名>我国古代对南部民族的称呼。如『南蛮』。[引] 南;南方。曹操《朔风》:『思彼蛮方。』泛指少数民族。如『北蛮』。[蛮荒] 边远地区。
烟烟:yān 1、<名>物质燃烧时产生的气体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顷之,烟炎张天。』2、<名>空中的云气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。』3、<名>可制墨的黑灰。晁氏《墨经·公》:『墨取庐山松烟。』[烟波] 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。[烟尘] 灰尘,引申指战乱。[烟花] (1)雾中的花,泛指春天的景色。(2)妓女。
瘴瘴:《午集中·疒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之亮切,音障。《玉篇》瘴,疠也。《广韵》热病。《正字通》中山川厉气成疾也。《陆游·避暑漫抄》岭南或见异物从空坠,始如弹丸,渐如车轮,遂四散,人中之即病,谓之瘴母。
雨雨:《戌集中·雨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王矩切,音羽。《说文》水从云下也。一象天,冂象云,水霝其间也。《玉篇》云雨也。《元命包》阴阳和为雨。《大戴礼》天地之气和则雨。《释名》辅也。言辅时生养。《易·乾卦》云行雨施,品物流行。《书·洪范》八庶徵,曰雨,曰阳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暴雨谓之涷,小雨谓之霡霂,久雨谓之淫。陆佃云:疾雨曰骤,徐雨曰零,久雨曰苦,时雨曰澍。又谷雨,二十四气之一。见《后汉·律历志》。又《正字通》雨虎,虫名。遁甲开天图曰:霍山有雨虎,状如蚕,长七八寸,在石内,云雨则出,可炙食。或曰石蚕之类。详见《本草纲目》。又《集韵》欧许切,音□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王遇切,音芋。《集韵》自上而下曰雨。《韵会》风雨之雨上声,雨下之雨去声。《诗·邶风》雨雪其雱。又《小雅》雨我公田。《释文》雨,于付反。《礼·月令》仲春始雨水。〈注〉汉始以雨水为二月节。又叶羽轨切,音以。《易林》阴积不已,云作淫雨。考证:(《说文》水从云下也。一象天,门象云,水霝其间也。)谨照原文门改冂。
蛮蛮:《申集中·虫字部》《直音》蛮字省文。(蛮)《唐韵》莫还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谟还切,□音獌。《玉篇》南夷名。《书·禹贡》三百里蛮。〈传〉以文德蛮来之不制以法。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又其外,方五百里曰蛮畿。〈疏〉蛮者縻也,縻系之以政敎也。《班固·东都赋》外绥百蛮。《唐书·南蛮传》有十姓白蛮,五姓乌蛮。又绵蛮,鸟声。《诗·大雅》绵蛮黄鸟。又蛮蛮,鸟名。《山海经》崇吾之山有鸟焉,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,相得乃飞,名曰蛮蛮。又水名。《战国策》灓水啮其墓。《春秋后语》作蛮水。又雷名。《道书》五雷,五曰蛮雷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蛮氏芈姓,荆楚之后因氏焉。又《韵补》弥邻切,音民。《班固·东都赋》外绥百蛮。叶上珍字韵。又《古音考》叶音眠。《曹植·王粲诔》翕然凤举,远窜荆蛮。身穷志达,居鄙行鲜。
烟烟:《巳集中·火字部》《唐韵》乌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因莲切《正韵》因肩切,□音燕。《说文》本作烟。详烟字注。《荀子·富国篇》凫雁若烟海。又《广韵》於真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伊真切,□音因。《广韵》烟熅天地气。〈易〉作絪縕。《集韵》或作氤。《班固·典引》烟烟熅熅。《刘桢·鲁都赋》曳发编芒,蔚若雾烟,九采灼烁,华藻纷□。(烟)(古文)《唐韵》乌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因莲切《正韵》因肩切,□音燕。《说文》火气也。《周礼·秋官·蝈氏》以其烟被之。又姓。见《字汇》。又於真切,音因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注》禋之言烟也。周人尚臭,烟气之臭闻者。〈注〉烟音因。《柳宗元·祭从兄文》留连游欢,涉月弥旬,夜□膏炬,书凌风烟。《说文》或作烟。《集韵》籀亦作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