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狂意妄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án kuáng yì wàng成语简拼:YKYW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言狂意妄
成语解释
说话狂放,意态虚妄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打开练习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言狂意妄”几个大字。
(2)小达不会写成语“言狂意妄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小蛋写不出成语“言狂意妄”,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。
(4)新北区魏村中学的摩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言狂意妄”。
(5)致吉叔叔给钰菽和藐宁介绍了“言狂意妄”的成语故事。
成语出处
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杜少陵六》:『述其自序云:「歜上书之明年,言狂意妄,圣天子不赐镬樵全生,弃逐岭表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言言:yán 1、<动>说;谈论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。』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『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言。』2、<名>言语;言论。《鸿门宴》:『至军中,具以沛公言报项王。』《邵公谏厉王弭谤》:『王不听,于国人莫敢出言,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』3、<名>一字为一言。《琵琶行》:『因为长句,歌以赠之,凡六百一十六言。』4、<名>一句为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今吾且死,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,我岂有所失哉?』5、<名>著作;书籍。《过秦论》:『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。』6、<助>无实在意义。《归去来辞》:『世与我相违,复驾言兮焉求?』7、词缀,多用于动词之前。《左传·僖公九年》:『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』[言瑞] 守信之言。[言重] 出言慎重。
狂狂:kuáng 1、<动>(狗)发疯。《晋书·五行志》:『旱岁,犬多狂死。』2、<动>(人)疯癫;精神失常,颠狂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而又有剪发杜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。』3、<形>狂放;放纵。李白《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》:『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。』4、<形>轻狂;轻浮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『舟中估客莫漫狂,小姑前年嫁彭郎。』5、<形>声势大而猛。韩愈《进学解》:『障百川而东之,回狂澜于既倒。』[狂勃] 狂暴。[狂简] 志大而于事疏略。[狂狷] (1)激进与洁身自守。(2)泛指偏激。
意意:yì 1、<名>心意;意图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。』2、<名>意义。《马巴黎油画记》:『则其意深长矣。』3、<名>心情;神态。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『与君离别意,同宦游人。』《狼》:『目似螟,意暇甚。』4、<名>情趣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。』5、<动>料想;估计。《鸿门宴》: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』《促织》:『当其为里正,受扑责时,岂意其至此哉!』6、<动>怀疑。《列子·论符》:『人有亡铁者,意其邻人之子。』[意表] 意料之外。[意会] 不用说明解释而内心明白。
妄妄:wàng 1、<副>胡乱;随便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且复妄言,我当焚汝庐,戕汝家矣。』2、<形>虚妄;荒诞;荒谬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,齐彭殇为妄作。』3、<形>行为不正;不法。《左传·哀公二十五年》:『彼好专利而妄。』[妄人] 无知妄为的人。[妄言] 乱说。
言言:《酉集上·言字部》《唐韵》语轩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鱼轩切,□□平声。《说文》直言曰言,论难曰语。《周礼·大司乐注》发端曰言,答述曰语。《释名》言,宣也。宣彼此之意也。《易·乾卦》庸言之信。《书·汤誓》朕不食言。〈传〉言已出而反吞之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大司徒》以乡八□纠万民,七曰造言之□。〈注〉伪言惑衆[音zhòng]也。《论语》寝不言。〈注〉自言曰言。《史记·商君传》貌言华也,至言实也,苦言药也,甘言疾也。《唐书·徐伯彦传》言者,德之柄也,行之主也,身之文也。又辞章也。《书·洪范》五事,一曰貌,二曰言。〈疏〉言者,道其语有辞章也。《礼·曲礼》士载言。〈注〉言,谓会同要盟之辞。又一句为一言。《左传·定四年》赵□子曰:夫子语我九言。《论语》一言以蔽之。又一字为一言。《战国策》臣请三言而已矣,曰海大鱼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。又犹议也。《屈原·离骚》初既与余成言兮,后悔遁而有他。又号令也。《周语》有不祀则修言。又助语辞。《易·师卦》田有禽利执言。〈注〉语辞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言,我也。《诗·周南》言告师氏。〈传〉言,我也。师,女师也。又《博雅》问也。《周礼·春官》冢人:及葬,言鸾车象人。〈注〉言问其不如法度者。又《广雅》从也。又《释名》委也。又言言,高大貌。《诗·大雅》崇墉言言。〈注〉高大也。又箫名。《尔雅·释乐》大箫谓之言。〈注〉编二十三管,长尺四寸。《韵会》或作□。又官名。《书·舜典》命汝作纳言,夙夜出纳朕命,惟允。〈传〉纳言,喉舌之官。《唐书·高祖纪》攺纳言为侍中。又帻名。《后汉·舆服志》帻者,赜也。尚书赜收,方三寸,名曰纳言,示以忠正,显近职也。又地名。《诗·国风》出宿于干,饮饯于言。〈传〉适卫所经之地也。又山名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。又《山海经》大荒之中有山,名曰大言,日月所出。又州、县名。《宋史·刘翊传》有言州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有万言县。又人言,砒石别名。《本草纲目》砒出信州,故隐信字为人言。又姓。《潜夫论》桓叔之后有言氏,韩后姬姓也。又复姓。《潜夫论》鲁之公族有子言氏。又《正韵》夷然切,音延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牛堰切,音□。讼也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鱼巾切,音银。和敬貌。《礼·玉藻》二爵而言言斯。〈注〉言言,与誾誾同,意气和悦貌。《集韵》亦作欣。又叶真韵。《韩愈·孔戣墓铭》白而长身,寡笑与言,其尚类也,莫之与伦。又叶五刚切,音昂。《诗·商颂》鬷假无言。叶上羹平,下争强。羹音郞,平音旁,争音章。又叶五奸切,音颜。《古诗》四座且莫諠,愿听歌一言。请说铜炉器,崔嵬象南山。又叶鱼战切,音彦。《杨修·节游赋》回旋详观,目周意倦。御子方舟,载笑载言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从口,□声。□,辠也,犯法也。《释名》言之为□也,寓戒也。郑樵曰:言从舌从□。□,古上字,言出於舌上也。考证:(《论语》食不言。)谨照原文改寝不言。(《周礼·春官》〈注〉言问其不知法度者。)谨照原文不知改不如。
狂狂:《巳集下·犬字部》《广韵》巨王切《集韵》渠王切,□音軖。《广韵》病也。心不能审得失之地。则谓之狂。《书·微子》我其发出狂。〈疏〉狂生於心,而出於外。应璩诗云:积念发狂痴,此其事也。又《书·洪范》曰狂恒风若。〈疏〉郑康成以狂为倨慢,以对不敬,故为慢也。又《集韵》一曰躁也。《诗·鄘风》衆[音zhòng]穉且狂。〈传〉是乃衆[音zhòng]幼穉且狂,进取一槩之义。〈疏〉论语云:狂者进取,仰法古例,不顾时俗,是进取一槩之义。《论语》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荡。又《诗·郑风》不见子都,乃见狂且。〈传〉狂,狂人也。〈疏〉都是美好,狂是丑恶。又鸟名。《尔雅·释鸟》狂,茅鸱。〈注〉今鶂鸱也。似鹰而白。〈疏〉茅鸱一名狂。◎按广韵作鵟[音kuáng,一种鸟]。又《尔雅·释鸟》狂,□鸟。〈疏〉□鸟一名狂。《山海经》栗广之野,有五彩之鸟,有冠,名曰狂鸟。〇按集韵作鵟[音kuáng,一种鸟]。亦作□。又山水名。《山海经》狂山无草木,冬夏有雪,狂水出焉,西流,注于浮水。又大□之山,狂水出焉,西南流,注于伊水。〈注〉国名记云:狂水迳纶氏城,在今南阳。又《集韵》本作□。《说文》狾犬也。或作□□。又《广韵》《正韵》渠放切《集韵》具放切,□音诓。《广韵》狂,辄为也。又《集韵》古况切,音诳。惑也。又《集韵》局缚切,音戄。狂狂,犬走貌。
意意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於记切《正韵》於戏切,□音□。志之发也。《礼·大学疏》总包万虑谓之心,为情所意念谓之意。《礼运》非意之也。〈注〉意,心所无虑也。〈疏〉谓於无形之处,用心思虑也。无虑,即虑无也。又与抑通。《徐锴曰》见之於外曰意。意,犹抑也。舍其言,欲出而抑之。《大戴礼》武王问黄帝,颛顼之道存乎,意亦忽不可得见欤。意犹抑。《论语》抑与之欤。《汉石经》作意,抑犹意,古通用也。又《转注古音》於宜切,音医。《前汉·韩信传》意鸣猝嗟。又叶乙力切,音亿。《秦之罘刻石文》大矣哉。宇县之中,承顺圣意。羣臣颂功,请刻於石,表垂乎常式。又与臆通。《贾谊·服赋》请对以意。《史记》作臆。《师古曰》叶韵音亿。《魏校曰》从心从音。意不可见而象,因言以会意也。
妄妄:《丑集下·女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巫放切,音望。《说文》乱也。《增韵》诞也,罔也。《礼·儒行》今之命儒也妄。《易·卦名》上乾下震,无妄。〈象〉天下雷行,物与无妄。《程传》动以天,故无妄。又《圆觉经》认妄为真,虽真亦妄。又犹凡也。《前汉·李广传》诸妄校尉以下,材能不及中,以军功侯者数十人。又《集韵》武方切,音亡。无也。考证:(《易·说卦》上乾下震,无妄。)谨按所引非说卦文,谨将说卦改卦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