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ng jiǎ lǐ yǐ
成语注音:ㄓㄤ ㄐㄧㄚˇ ㄌㄧˇ ㄧˇ
成语简拼:ZJLY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張甲李乙
成语解释
犹言张三李四。
成语用法
作主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张三李四、张三吕四、阿猫阿狗、张王赵李
成语示例
(1)三国·魏·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『张甲李乙,尚犹先之,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。』
成语造句
(1)冰楠大哥哥给辍萱和贞缆讲了“张甲李乙”的典故。
(2)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张甲李乙”几个大字。
(3)成语张甲李乙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4)瓜瓜不会写成语“张甲李乙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侃侃写不出成语“张甲李乙”,导致期末考试才考了97分。
(6)李村镇第二中学的仪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张甲李乙”。
(7)三国·魏·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『张甲李乙,尚犹先之,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。』。
成语出处
汉·张奂《诫兄弟书》:『不自克责,反云张甲谤我,李乙怨我,我无是过,尔亦已矣。』三国·魏·曹操《与王修书》:『张甲李乙,尚犹先之,此主人意待之不优之效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张张:zhāng 1、<动>把弦安在弓上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『夫工人之张弓……』2、<动>开弓。《诗经·小雅·吉日》:『既张我弓,既挟我矢。』3、<形>紧张;紧。《礼记·杂记》:『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』4、<动>张开。《促织》:『俄见小虫跃起,张尾伸须。』5、<动>张大;扩大。《出师表》:『诚宜开张圣听。』6、<动>铺张;夸大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『只管虚张声势。』7、<动>陈列;设置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『大张筵席。』8、<动>设置机关罗网以捕取鸟兽。《后汉书·王乔传》:『于是候鸟至,举罗张之。』9、<动>纺望。《水浒传》:『在门缝里张时,见智深抢到山门下。』成语有『东张西望』。10、<量>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『子产以幄幕九张行。』zhàng 1、<形>骄傲自大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『随张,必弃小国。』2、<形>通『胀』,肚内膨胀。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『(晋侯)将食,张,如厕。』3、<动〉涨;布满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顷之,烟炎张天。』4、<名>通『帐』,帷帐。《荀子·正论》:『居则设张容,负依而坐。』[张本] 预为布置,为将来的行事准备条件。[张目] 睁大眼睛。助长声势。
甲甲:jiǎ 1、<名>植物种子的外壳。《周易·解·彖传》:『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。』2、<名>动物护身的外壳。曹植《神龟赋》:『肌肉消尽,唯甲存焉。』3、<名>战甲,古代士兵穿的用皮革或金属制的护身服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何不按兵束甲,北面而受之。』4、<名>甲士;披甲的士兵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。』5、<名>指甲。张孜《雪》:『暖手调金丝,蘸甲斟琼液。』6、<名>天干的第一位。7、<形>第一流的;头等的。《芋老人传》:『书生因甲第为相国。』8、<动>居第一位。《汉书·货殖传》:『秦杨以田农而甲一州。』[甲第] (1)权贵人家的豪华住宅。(2)科举考试的第一等。[甲姓] 大姓。
李李:lǐ 1、<名>一种落叶小乔木,花白色,果实圆形可食。《采草药》:『诸越则桃李冬实,朔漠则桃李夏荣。』2、<名>一种果实,即李子。《诗经·抑》:『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』3、<名>使者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年》:『行李之往来,共其乏困。』[李代桃僵] 原意以桃李喻兄弟,言桃李能共患难,讽弟兄却不能同甘共苦。后转用为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之意。[李下] 语出《乐府诗集·君子行》:『瓜田不纳履,李不正冠。』以后单用或与『瓜田』合用,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。
乙乙:yǐ 1、<名>天干第二位。《尔雅·释天》:『太岁……在乙,曰旃蒙。』2、<名>同『』。燕子。张融《答周颙书》:『非鳧则乙。』3、<动>打钩。古人看书时在书上打一个钩作标记,表示看到某处,或某处文字有脱误。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:『人主从上方读之,止,辄乙其处。』韩愈《读鹖冠子》:『文字脱谬,为之正三十有五字,乙者三。灭者二十有。』
张张:《寅集下·弓字部》(古文)弡《唐韵》陟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中良切,□帐平声。《说文》施弓弦也。《礼·曲礼》张弓尚筋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胜者执张弓。又《广雅》大也。《诗·大雅》孔修且张。《书·康王之诰》张皇六师。又《广雅》施也。《史记·武帝纪》张羽旗,设供具,以祀神君。又《广韵》开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将欲翕之,必故张之。又《韵会》设也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取酒张坐饮。又施弦曰张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琴瑟不调甚者,必解而更张之。又罗取鸟兽曰张。《周礼·秋官·冥氏》掌设弧张。〈注〉弧张,罿罦之属。《后汉·王乔传》自县诣台朝,辄有双凫飞来,举罗张之,但得一只舄焉。又计物之数曰张。《左传·昭十三年》子产以幄幕九张行。《后汉·明帝八王传》宠有强弩数千张。又星名。《史记·律书》西至于张。张者,言万物皆张也。《天官书》张素为厨,主觞客。《正义》张六星,六为嗉,主天厨饮食,赏赉觞客。又譸张,诳也。《书·无逸》民无或胥,譸张为幻。又蹶张,以足张弩也。《前汉·申屠嘉传》以材官蹶张。〈注〉如淳曰:能脚踏强弩张之,故曰蹶张。师古曰:今之弩,以手张者曰擘张,以足张者曰蹶张。又乖张,相戾也。《司马贞·补史记序》其中远近乖张。又姓。《广韵》本自轩辕第五子挥,始造弦,实张纲罗,世掌其职,后因氏焉。风俗通云:张王李赵,黄帝赐姓也。出清河,南阳,吴郡,安定,炖煌,武威,范阳,犍为,沛国,梁国,中山,汲郡,河内,高平十四望。《诗·小雅》张仲孝友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知亮切,音帐。《广韵》张施。《集韵》□设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掌次》掌凡邦之张事。《前汉·王尊传》供张如法而办。又《韵会》自侈大也。《左传·桓六年》随张必弃小国。《释文》张,猪亮反。又张弦之张,亦音帐。《嵆康·琴赋》伶伦比律,田连操张,进御君子,新声□亮。又与胀通。《左传·成十年》晋侯将食张如厠。〈注〉张,胀满也。又与帐通。《史记·高帝纪》复留止张饮三日。〈注〉张,帏帐也。又《左传·僖十五年》阴血周作,张脉偾兴。〈疏〉血既动作,脉必张起,故言张脉也。《释文》张,中亮反。又雄张。《后汉·班超传》于寘王雄张南道。〈注〉雄张,犹炽盛也。张,丁亮反。
李李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(古文)杍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良以切《集韵》两耳切《韵会》良士切,□音里。《说文》果名。《素问》东方木也。《尔雅翼》李,木之多子者。《埤雅》李性难老,虽枝枯,子亦不细,其品处桃上。《诗·小雅》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又《韵会》世荐士谓之桃李。《刘向·说苑》树桃李者,夏得休息,秋得其实焉。树蒺藜者,夏不得休息,秋得其莿焉。世谓狄仁杰,桃李皆在公门,正用此事。又《博雅》行李,关驿也。又与理通。《左传·僖十三年》行李之往来。《周语》行李以节逆之。《泊宅编》李理义通,人将有行,必先治□,如孟子之言治任。理亦治也。又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荧惑为李。《徐广注》内则理兵,外则理政。又司理,□官,亦称司李。《前汉·胡建传》黄帝李法。《管子·法法篇》臯陶为李。又檇李,春秋吴地。又姓。《风俗通》伯阳之后。考证:(《前汉·胡建传》黄帝李治。)谨照原文治改法。
乙乙:《子集上·乙字部》《唐韵》於笔切《集韵》亿姞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益悉切,□音鳦。十干名。东方木行也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乙曰旃蒙。月在乙曰橘。《前汉·律正志》奋轧於乙。《京房易传》乙,屈也。又凡读书,以笔志其止处曰乙。《史记·东方朔传》朔初上书,人主从上方读之,止辄乙其处,读三月乃尽。又唐试士式,涂几字,乙几字。抹去伪字曰涂,字有遗脱,句其旁而增之曰乙。又《太乙数》有君基太乙,五福太乙诸名。又《前汉·艺文志》有天乙三篇。〈注〉天乙谓汤,其言非殷时,皆假托也。又姓。汉南郡大守乙世,前燕护军乙逸,明乙瑄,乙山。又《尔雅·释鱼》鱼肠谓之乙。《礼·内则》鱼去乙。〈注〉鱼馁必自肠始,形屈如乙字。一说鱼腮骨,在目旁,如篆文乙,食之鲠不可出,去之乃食。又《茅亭客话》虎有威如乙字,长三寸许,在胁两旁皮下,取得佩之,临官而能威衆[音zhòng]。无官佩之,无憎疾者。《苏轼诗》得如虎挟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