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皇莫措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ng huáng mò cuò成语简拼:ZHMC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張惶莫措
成语解释
张皇:慌张;措:举止。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指惊慌
近义词
张皇失措、张皇失错
反义词
从容不迫、处之泰然
成语示例
(1)先兄晴湖曰,饮卤汁者血凝而死,无药可医。里有妇人饮此者,方张皇莫措。(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如是我闻一》)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“张皇莫措”几个大字。
(2)楚楚写不出成语“张皇莫措”的拼音。
(3)钦北区贵台中学的千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张皇莫措”。
(4)若可哥哥给坤淼和纪怡讲解了“张皇莫措”的故事。
(5)小开不会写成语“张皇莫措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在前往开化寺连理塔的车上,仝阿姨给菁菁和小朋友们讲解了『张皇莫措』的历史故事。
(7)里有妇人饮此者,方张皇莫措,忽一媪排闼入,曰:可急取隔壁卖腐家所磨豆浆灌之,卤得豆浆,则凝浆为腐而不凝血。
成语出处
元·杨景贤《西游记·三官逢盛》:『你看他胁肩谄笑,趋前退后,张皇失错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张皇张皇:<书>惊慌;慌张:张皇失措(慌慌张张,不知所措)。
张张:zhāng 1、<动>把弦安在弓上。《韩非子·外储说左上》:『夫工人之张弓……』2、<动>开弓。《诗经·小雅·吉日》:『既张我弓,既挟我矢。』3、<形>紧张;紧。《礼记·杂记》:『一张一弛,文武之道也。』4、<动>张开。《促织》:『俄见小虫跃起,张尾伸须。』5、<动>张大;扩大。《出师表》:『诚宜开张圣听。』6、<动>铺张;夸大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『只管虚张声势。』7、<动>陈列;设置。《群英会蒋干中计》:『大张筵席。』8、<动>设置机关罗网以捕取鸟兽。《后汉书·王乔传》:『于是候鸟至,举罗张之。』9、<动>纺望。《水浒传》:『在门缝里张时,见智深抢到山门下。』成语有『东张西望』。10、<量>《左传·昭公十三年》:『子产以幄幕九张行。』zhàng 1、<形>骄傲自大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『随张,必弃小国。』2、<形>通『胀』,肚内膨胀。《左传·成公十年》:『(晋侯)将食,张,如厕。』3、<动〉涨;布满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顷之,烟炎张天。』4、<名>通『帐』,帷帐。《荀子·正论》:『居则设张容,负依而坐。』[张本] 预为布置,为将来的行事准备条件。[张目] 睁大眼睛。助长声势。
皇皇:huáng 1、<形>大。《诗经·皇矣》:『皇矣上帝,临下有赫。』2、<形>对已故长辈的尊称。《离骚》:『皇览揆余初度兮,肇赐余以嘉名。』3、<名>君主;皇帝。《阿房宫赋》:『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。』4、<名>传说中的雌凤,后写作『凰』。《涉江》:『鸾鸟凤皇,日以远兮。』5、<形>通『遑』。闲暇;闲空。《左传·昭公三十二年》:『不皇启处。』6、<副>通『况』,况且。《尚书大传·甫刑》:『君子之于人也,有其语也,无不听者;皇于听狱乎?』[皇古] 远古。[皇皇] (1)堂皇,盛大的样子。(2)光明的样子。(3)四通八达的样子。(4)通『惶惶』,心神不安的样子。(5)通『遑遑』,心神不安的样子。(6)匆忙的样子。[皇祇] (1)地神。(2)天地之神。[皇穹] 指天。
莫莫:mò 1、<代>没有什么;没有谁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保民而王,莫之能御也。』2、<副>不要;别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初七及下九,嬉戏莫莫相忘。』3、<副>没有;不。《促织》:『成仓猝莫知所救,顿足失色。』《赤壁赋》:『盈虚者如彼,而卒莫消长也。』mù<名>通『暮』。日暮;黄昏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至莫夜月明,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之下。』[莫莫] (1)茂密的样子。(2)尘土飞扬的样子。(3)广大的样子。(4)暗暗地;不声不响地。(5)敬谨的样子。
措措:cuò 1、<动>放置;安放。《论语·子路》:『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』王符《潜夫论·德化》:『放之大荒之外,措之幽冥之内。』(放:驱逐。大荒:边远的地方。幽冥:昏暗的地方。)这个意义又写作『厝』。2、<动>施行。《周易·系辞上》:『举而措之天下之民,谓之事业。』[又] 处理,置办。《宋史·徽宗纪》:『令工部侍郎孟揆亲往措置。』3、<动>废弃;放弃。柳宗元《断刑论》:『此刑之所以不措也。』4、通『错』。交错;间杂。《史记·燕召公世家》:『燕(北)[外] 迫貉路,内措齐晋,崎岖强国之间,最为弱小。』zé通『笮』。压。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:『李太后与争门,措指。』(指:手指。)[措大] 旧称贫寒失意的读书人。[措身] 也作『厝身』。安身;置身。《后汉书·郎顗传》:『人贱言废,当受诛罚,征营惶怖,靡知措。』[措手] 也作『厝手』。着手处理;插手。《晋书·刘弘传》:『今公私并兼,百姓无复措地。』[措意] 注意;着意;留意。王充《论衡》:『用心措,何其不平也?』[措置] 安放;处理。《后汉书·东平宪王苍传》:『每会见,踧躇无所措,此非所以章示群下,安臣子也。』
张张:《寅集下·弓字部》(古文)弡《唐韵》陟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中良切,□帐平声。《说文》施弓弦也。《礼·曲礼》张弓尚筋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胜者执张弓。又《广雅》大也。《诗·大雅》孔修且张。《书·康王之诰》张皇六师。又《广雅》施也。《史记·武帝纪》张羽旗,设供具,以祀神君。又《广韵》开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将欲翕之,必故张之。又《韵会》设也。《史记·曹相国世家》取酒张坐饮。又施弦曰张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琴瑟不调甚者,必解而更张之。又罗取鸟兽曰张。《周礼·秋官·冥氏》掌设弧张。〈注〉弧张,罿罦之属。《后汉·王乔传》自县诣台朝,辄有双凫飞来,举罗张之,但得一只舄焉。又计物之数曰张。《左传·昭十三年》子产以幄幕九张行。《后汉·明帝八王传》宠有强弩数千张。又星名。《史记·律书》西至于张。张者,言万物皆张也。《天官书》张素为厨,主觞客。《正义》张六星,六为嗉,主天厨饮食,赏赉觞客。又譸张,诳也。《书·无逸》民无或胥,譸张为幻。又蹶张,以足张弩也。《前汉·申屠嘉传》以材官蹶张。〈注〉如淳曰:能脚踏强弩张之,故曰蹶张。师古曰:今之弩,以手张者曰擘张,以足张者曰蹶张。又乖张,相戾也。《司马贞·补史记序》其中远近乖张。又姓。《广韵》本自轩辕第五子挥,始造弦,实张纲罗,世掌其职,后因氏焉。风俗通云:张王李赵,黄帝赐姓也。出清河,南阳,吴郡,安定,炖煌,武威,范阳,犍为,沛国,梁国,中山,汲郡,河内,高平十四望。《诗·小雅》张仲孝友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知亮切,音帐。《广韵》张施。《集韵》□设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掌次》掌凡邦之张事。《前汉·王尊传》供张如法而办。又《韵会》自侈大也。《左传·桓六年》随张必弃小国。《释文》张,猪亮反。又张弦之张,亦音帐。《嵆康·琴赋》伶伦比律,田连操张,进御君子,新声□亮。又与胀通。《左传·成十年》晋侯将食张如厠。〈注〉张,胀满也。又与帐通。《史记·高帝纪》复留止张饮三日。〈注〉张,帏帐也。又《左传·僖十五年》阴血周作,张脉偾兴。〈疏〉血既动作,脉必张起,故言张脉也。《释文》张,中亮反。又雄张。《后汉·班超传》于寘王雄张南道。〈注〉雄张,犹炽盛也。张,丁亮反。
皇皇:《午集中·白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胡光切,音黄。《说文》大也。《风俗通》天也。《尔雅·释天疏》尊而君之,则称皇天。《书·大禹谟》皇天眷命。又《汤诰》惟皇上帝。〈传〉皇,大。上帝,天也。又三皇,伏牺,神农,黄帝是也。《尚书·序疏》称皇者,以皇是美大之名。言大於帝也。《风俗通》三皇道德元泊,有似皇天,故称曰皇。皇者,中也,光也,弘也。又有天下者之通称。《尔雅·释诂》君也。《白虎通》号也。号之为皇者,煌煌人莫违也。《书·吕□》皇帝清问下民。《诗·大雅》皇王维辟。《春秋·繁露》德侔天地者称皇帝。《蔡邕·独断》皇帝,至尊之称也。上古天子庖牺氏,神农氏称皇。尧,舜称帝。夏,殷,周称王。秦幷[同并]以为号,汉因之不改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汉王即皇帝位,尊王后曰皇后,太子曰皇太子,又尊太公为太上皇。〈注〉太上,极尊之称。天子之父,故号曰皇。不预冶国,故不言帝。《明制》太子称皇,诸王以下不称皇,皇族各戚属宗人府掌之。又《礼·曲礼》祭王父曰皇祖考,王母曰皇祖妣,父曰皇考,母曰皇妣,夫曰皇辟。〈注〉更设称号,尊神异于人也。又《宋史·真宗纪》祥符五年,亲祀玉皇於朝元殿。〈注〉玉皇,天帝圣号。又《鸿苞博蒐》佛一称觉皇。又《博雅》美也。《诗·大雅》思皇多士。又《尔雅·释言》皇正也。《诗·豳风》四国是皇。又庄盛也。《仪礼·聘礼》賔入门皇。又美盛貌。《诗·大雅》穆穆皇皇。又犹煌煌也。《诗·小雅》皇皇者华。《尔雅·释言》皇,华也。〈疏〉草木之华一名皇。又犹荧荧也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物登明堂,矞矞皇皇。又犹栖栖也。《礼·檀弓》皇皇如有,望而弗至。又於皇,叹美辞。《诗·周颂》於皇来牟。〈注〉於,音乌。又聿皇,疾貌。《前汉·扬雄·校猎赋》武骑聿皇。又遹皇,往来貌。《张衡·思□赋》察二纪五纬之绸缪遹皇。又冠名。上画羽饰也。《礼·王制》有虞氏皇而祭。又屏风名。王坐所置也。《周礼·天官》掌次设皇邸。又舞名。析五采羽,持以舞也。《周礼·地官》舞师掌敎皇舞。帅而舞旱暵之事。〈注〉皇或为□。又凤皇,灵鸟也。《书·益稷》凤皇来仪。〈传〉雄曰凤,雌曰皇。皇,通作凰。《集韵》亦作□。又《尔雅·释鸟疏》皇,一名黄鸟。俗呼为黄离留。又《尔雅·释草疏》皇,一名守田。似燕麦子,如雕胡米,生废田中。又《埤雅》骊马黄白曰皇。《诗·豳风》皇驳其马。又星名。《前汉·天文志》岁星,十月出,名天皇。又国皇星,大而赤。又余皇,舟名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楚败吴师,获其乘舟余皇。俗作艅艎。又矞皇,神名。《前汉·司马相如传》前长离而后矞皇。《史记》作潏湟。又冢前阙曰皇。《左传·庄十九年》葬于絰皇。又寝门阙曰皇。《左传·宣十三年》履及于窒皇。又室无四壁曰皇。《前汉·胡建传》列坐堂皇上。《博雅》作堭,非。又□名。《诗·大雅》夹其皇□。又山水名。《山海经》皇人之山,皇水出焉。又地名。《春秋·昭二十二年》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。又姓。《左传疏》宋戴公子皇父,其子孙以皇为氏。又皇甫,复姓。又《諡法》靖民则法曰皇。又与遑偟徨□通。《左传·昭三十二年》不皇启处。《诗·小雅》作遑。《尔雅·释训》作偟,暇也。《前汉·扬雄甘泉赋》溶方皇于西清。〈注〉犹仿偟也。一作彷徨。又《正韵》户广切,黄上声。《礼·少仪》祭祀之美,齐齐皇皇。陆德明读。又《正韵》于放切,黄去声。义同。徐邈读。又《集韵》羽两切,音往。皇皇,祭祀之仪。《礼·少仪注》皇,读如归往之往。〈疏〉谓心所系往,孝子祭祀,威仪严正,必有继属,故齐齐皇皇也。《诗·鲁颂》烝烝皇皇。〈笺〉皇皇,当作暀暀。犹往往也。《说文》本从自,始也。《徐曰》自,从也。故为始也。今省作白。考证:(《尔雅·释天疏》尊而君子,则称皇天。)谨照原文君子改君之。(《尔雅·释言》匡正也。)谨照原文文义匡改为皇。(《前汉·天文志》太岁,十月出,名天皇。)谨照原文太岁改岁星。
莫莫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慕各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末各切,□音寞。《韵会》无也,勿也,不可也。《易·系辞》莫之与,则伤之者至矣。又定也。《诗·大雅》监观四方,求民之莫。又谋也。《诗·小雅》秩秩大猷,圣人莫之。又《博雅》强也。《论语》文莫吾犹人也。《晋书·栾肇·论语驳曰》燕齐谓勉强为文莫。《扬子·方言》侔莫,强也,凡劳而相勉谓之侔莫。《淮南子·谬称训》犹未之莫与。〈注〉莫,勉之也。又削也。《管子·制分篇》屠牛垣,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铁。又《博雅》莫莫,茂也。《诗·周南》维叶莫莫。〈注〉莫莫,茂密之貌。又《庄子·逍遥游》广莫之野。〈注〉莫,大也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即幕氏省文。汉有富人莫氏,见《游侠传》。唐有比部员外郎莫藏用。又《史记·夏本纪注》五湖之一有莫湖。又与瘼通。《诗·小雅》莫此下民。又与幕通。《史记·李广传》莫府省约文书籍事。又《说文》莫故切。同暮。《易·夬卦》莫夜有戎。又菜也。《诗·魏风》彼汾沮洳,言采其莫。〈注〉音暮。《陆玑疏》莫,茎大如箸,赤节,节一叶,似柳叶,厚而长,有毛刺,今人缫以取茧绪。其味酢而滑,始生可以为羹,又可生食。五方通谓之酸迷,冀州人谓之乾绦,河、汾之间谓之莫。又通膜。《礼·内则》去其皽。〈注〉皽谓皮肉之上魄莫也。又《韵会》莫白切,音陌。静也。《诗·小雅》君妇莫莫。〈注〉言清静而敬至也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八年》德正应和曰莫。又《唐韵古音》平声,音谟。《汉书》注引《诗》圣人莫之作谟。《直音》作□。
措措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仓故切,音醋。《说文》措,置也。《广韵》举也,投也。《增韵》施布也。《易·系辞》举而措之天下之民,谓之事业。《礼·礼器》措则正,施则行。又《中庸》故时措之宜也。〈疏〉措犹用也。又委置也。《礼·中庸》学之弗能,弗措也。〈疏〉言学不至於能,不措置休废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梓人》如将废措。〈注〉措,犹顿也。《前汉·文帝纪赞》几於□措。〈注〉民不犯法,无所□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侧格切,音窄。追捕也。《前汉·王莽传》迫措青徐盗贼。又与笮同。迫笮也。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李太后争门措指。〈注〉为门扉所笮。又《集韵》七迹切,音碛。与刺通。穿也,伤也。本作□。《汉书》亦作厝。通作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