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ǎn àn yīn xī
成语简拼:ZAYX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斬岸堙溪
成语解释
堙:堵塞、填满。铲平高岸,填塞河沟。比喻修整与开辟道路
成语用法
作定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斩岸堙溪”几个大字。
(2)灵儿写不出成语“斩岸堙溪”的拼音。
(3)庆阳第四中学的姓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斩岸堙溪”。
(4)小笔不会写成语“斩岸堙溪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衷叔叔给多多和小朋友讲了“斩岸堙溪”的成语故事。
成语出处
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权勋》:『中山之国有夙繇者,智伯欲攻之而无道也。为铸大钟,方车二轨以遗之。夙繇之君,将斩岸堙溪以迎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斩斩:zhǎn 1、<动>杀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左右既前,斩荆轲。』2、<动>砍。《过秦论》:『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』3、<动>断绝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『国既卒斩,何不用监。』[斩衰] 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,用粗麻布制成,左右和下边不缝。[斩斩] (1)整齐;严肃。(2)堆垒的样子。
岸岸:àn 1、<名>水边高处.《诗经·卫风·氓》:『淇则有岸,隰则有伴。』2、<名>山崖;台阶.《西京赋》:『襄岸夷塗,脩路峻险。』3、<形>高;高峻.《苦斋记》:『山田面峭壁拔起,岩崿皆苍石,岸外而臼中。』4、<形>高傲.黄庭坚《定风波》:『莫笑老翁犹气岸。』[岸忽] 傲慢.[岸帻] 帻,仓头的巾.指推起头巾,露出前额.形容无拘无束,豪放洒脱的样子.李白《醉后》:『日暮岸归,传呼隘阡陌。』李清照《金石录后序》:『葛衣岸,精神如虎,目光烂射人,望舟中告别。』
堙堙:yīn 1、<名>小土山。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:『乘堙而闚宋城。』[又] 堆土为山。《左传·襄公六年》:『堙之环城。』2、<动>填塞。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:『堑山堙谷,通直道。』[引] 埋没;淹没。《后汉书·应劭传》:『旧章堙没,书记罕存。』[堙灭] 埋没;消灭。[堙替] 埋没。
溪溪:xī(旧读qī)原指山里的小河沟,现在泛指小河沟:清溪;溪水。
斩斩:《卯集下·斤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侧减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阻减切,□音蔪。《说文》截也。从车从斤。斩法车列也。《博雅》裁也。《释文》斩,暂也。暂加兵,即断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斩,杀也。《诗·小雅》斩伐四国。《周礼·秋官·掌戮》掌斩杀贼谍而搏之。又《杜甫诗》斩新花蕊未应飞。〈注〉禅家有斩新日月之语。又《集韵》庄陷切,音蘸。芟也。
岸岸:《寅集中·山字部》《唐韵》五旰切《集韵》鱼旰切《韵会》疑旰切《正韵》鱼干切,□音犴。《说文》水厓而高者。《尔雅·释地》望厓洒而高岸。〈注〉厓峻而水深曰岸。《诗·卫风》淇则有岸。《小雅》高岸为谷。又阶也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襄岸夷涂。〈注〉襄,高也。岸,殿阶也。又魁岸,雄杰也。《前汉·江充传》为人魁岸。〈注〉岸者,有廉棱如崖岸形。《唐书·宦者传》仇士良以李石棱棱有风岸深忌之。又道岸。《诗·大雅》诞先登于岸。〈注〉道之极至处也。又露额曰岸。《后汉·马援传》帝岸帻见援。又狱名。《诗·小雅》宜岸宜狱。〈注〉乡亭之系曰岸,朝廷曰狱。韩诗作犴。
堙堙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《类篇》同垔,塞也。《左传·襄六年》晏弱城东阳而遂围莱。甲寅,堙之环城,傅于堞。又土山也。《公羊传·宣十五年》(於是使司马)子反乗[音chéng]堙而窥宋城。又距堙,登城之具也。《孙武子攻城篇》攻城之法,修轒轀,具器械,三月而后成距堙。〈注〉谓踊土稍高,而前以傅其城也。又叶乌前切,音湮。《陆机·吊蔡邕文》彼洪川之方割,岂一墤之所堙。故尼父之惠训,智必愚而后贤。又与陻通。互详陻字注。
溪溪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广韵》苦奚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牵奚切。□与谿同。《说文》山渎无所通者。又水注川曰谿。《广韵》或作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