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ǎn guān duó ài
成语注音:ㄓㄢˇ ㄍㄨㄢ ㄉㄨㄛˊ ㄞˋ
成语简拼:ZGDA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当代成语
成语繁体:斬關奪隘
成语解释
砍断门闩,攻破城门,夺取关隘。形容军队作战勇敢,势不可挡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等
成语示例
(1)[红三军]一路上克服了……严重困难,跋山涉水,斩关夺隘,粉碎了敌人的前堵后追,消灭许多敌人。▲许光达等《湘鄂西和湘鄂川黔的武装斗争》
成语造句
(1)花花写不出成语“斩关夺隘”的拼音。
(2)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斩关夺隘”几个大字。
(3)莉莉不会写成语“斩关夺隘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水城县二中的逯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斩关夺隘”。
(5)粘阿姨给圆圆和小朋友们讲了“斩关夺隘”的成语典故。
(6)且说徐槐重用颜树德,斩关夺隘,陷阵冲锋,梁山群贼端的个个望而心惊。
(7)长征中,红军斩关夺隘……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。见刘伯承《回顾长征》。
(8)去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五乡中学的公车上,宁琪哥哥给慧捷和唐乔讲了『斩关夺隘』的故事。
(9)勇敢地跨越重重困难,将获得斩关夺隘的喜悦,重整旗鼓的信心,战胜万难的欢愉和享受。
(10)左宗棠向曾国藩报告了李秀成统帅大军斩关夺隘,一路西进的情况,并提醒老朋友注意,李秀成骚扰赣北,其意很可能在安庆。
成语出处
刘伯承《回顾长征》:『长征中,红军斩关夺隘,抢险飞渡,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斩斩:zhǎn 1、<动>杀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左右既前,斩荆轲。』2、<动>砍。《过秦论》:『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。』3、<动>断绝。《诗经·小雅·节南山》:『国既卒斩,何不用监。』[斩衰] 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,用粗麻布制成,左右和下边不缝。[斩斩] (1)整齐;严肃。(2)堆垒的样子。
关关:guān 1、〈名>门闩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嬴乃夷门抱关者也。』2、<动>关门;关闭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门虽设而常关。』3、<名>门;城门。王维《归嵩山作》:『迢递嵩高下,归来且闭关。』《木兰辞》:『关山度若飞。』4、<名>关口;要塞。《过秦论》:『百万之师,叩关而攻秦。』《鸿门宴》:『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。』5、<名>关卡;税关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:『去关市之征。』6、<名>关键;机械的发动处。《张衡传》:『中有都柱,傍行八道,施关发机。』7、<动>关系;涉及。《促织》:『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,不可忽也。』8、<动>通『贯』,穿。《汉书·王嘉传》:『大臣括发关械,裸躬受笞。』9、<名>关文,平行官府间来往的一种公文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其上闻及移关诸部,犹未敢然。』10、<名>中医切脉部位名。《难经》:『脉有三部九侯。三部者:寸、关、尺也。』11、〈动〉领取;发放。《红楼梦》:『就一日五斤,每月打总儿关了去。』
夺夺:duó 1、<动>强取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广起,夺而杀尉。』2、<动>剥夺;削去权力。《左传·桓公五年》:『王夺郑伯政,郑伯不朝。』3、<动>失去;丧失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百亩之田,无夺其时。』4、<动>乱。《书·舜典》:『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。』
隘隘:ài 1、<形>狭窄;也指人气量小.韩愈《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》:『情隘辞蹙,不知所裁.。』2、<名>险要的地方.张衡《东京赋》:『不恃、隘害。』è 1、<动>阻挡;阻止.《战国策》:『太子辞于齐王而归,齐王隘之。』[又] 阻塞;阻隔.《战国策》:『而寡人不与闻焉,是以隘之。』2、<形>穷困;窘迫.《新序·杂事》:『常思困隘之时,必不骄矣。』3、<形>疲弱;萎顿.《左传·襄公二十五年》:『隘乃禽也。』(禽:『擒』)[隘慑] àishè极度悲伤.《荀子·礼论》:『其立哭泣哀戚也,不至于隘伤生。』
斩斩:《卯集下·斤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侧减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阻减切,□音蔪。《说文》截也。从车从斤。斩法车列也。《博雅》裁也。《释文》斩,暂也。暂加兵,即断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斩,杀也。《诗·小雅》斩伐四国。《周礼·秋官·掌戮》掌斩杀贼谍而搏之。又《杜甫诗》斩新花蕊未应飞。〈注〉禅家有斩新日月之语。又《集韵》庄陷切,音蘸。芟也。
关关:《戌集上·门字部》《唐韵》古还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姑还切,□音瘝。《说文》以木横持门户也。《韵会》要会也。又《玉篇》扃也。《正韵》塞门也,门牡也。又关津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关》司关掌国货之节。以聮[音lián,古同联]门市。〈注〉界上之门也。《礼·王制》关讥而不征。《易·复卦》先王以至日闭关。又墓门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及墓,嘑启关陈车。〈注〉关,墓门也。又《集韵》通也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关石和钧。〈疏〉关通衡石之用,使之和平。《易·同人注》虽是同人卦下之辞,不关六二之义。又《韵会》关,所以闭也。《楚辞·招魂》虎豹九关。〈注〉使神虎豹,执其关闭。又《正字通》关策,犹关说也。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有所关说于景帝。又《博雅》驿也。又塞也。又《正韵》戾机也。又聮[音lián,古同联]络也。又涉也。《后汉·张升传》升少好学,多关览。〈注〉关,涉也。又由也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太学者,贤士之所关也。〈注〉关,由也。又穿也。《礼·亲记》叔孙武叔朝见,轮人以其杖,关毂而輠轮者。〈疏〉关,穿也。又三关。《淮南子·主术训》三关者,不可不慎守,谓耳目口不当妄视听言也。又关藏。《荀悦·申鉴》善养性者得其和,邻脐三寸谓之关。关藏呼吸,以受四气也。又关脉。《史记·仓公传》少阳初关一分。〈注〉脉经云:从鱼际至高骨,却行一寸,其中名曰寸口。其骨自高从寸至尺,名曰尺,泽后尺前名曰关。阳出阴入,以关为界。又关孔。《周礼·冬官·车人·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首注》首六寸,谓今刚关头斧。〈疏〉汉时斧近刃,皆以刚铁为之。又以柄关孔。又《史记·封禅书》因巫为主人,关饮食。○按关即索字意。又《韵会》间关,崎岖屈转貌。《后汉·荀彧传》荀君乃越河冀间关,以从曹武。又《正韵》关白也。《前汉·王褒传》进退得关其忠。又《正字通》间关,车□声。《诗·小雅》间关,车之□兮。〈传〉间关,设□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关关,鸟鸣声。《诗·周南》关关雎鸠。〈传〉关关,和声也。又斧名。《后汉·马融传》扬关斧。〈注〉关斧,斧名也。又地名。《史记·项羽纪》行略定秦地函谷关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。〈注〉自函谷关以西总名关中。又《集韵》亦姓。又《集韵》乌关切《正韵》乌还切,□音弯。《集韵》持弓关矢也。《左传·昭二十一年》将注豹则关矣。〈注〉关,引弓。《释文》乌环反。《孟子》越人关弓而射之。又《韵补》叶圭悬切,音涓。《刘歆·遂初赋》驰大行之严防,入天井之乔关。望庭燧之皦皦,飞旌旐之翩翩。《卢谌·怀古诗》蔺生在下位,缪子称其贤。奉辞驰出境,伏轼径入关。考证:(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及墓,嘑启关东车。)谨照原文东车改陈车。
夺夺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徒活切,音□。强取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大贾富家,不得豪夺吾民。《景帝纪》渔夺百姓。《文中子·王道篇》轻施者必好夺。又镌削禄阶亦曰夺。《论语》夺伯氏骈邑三百。又狭路也。《礼·檀弓》齐庄公袭莒于夺。○按《左传·襄二十三年》齐侯袭莒,杞殖华还载甲,夜入且于之隧。《杜注》:且于,莒邑。隧,狭路。郑元引之证经云:隧夺声相。近又云:或作兑,据此则夺非地名。敓,古夺字,兑即敓之省文。□澔失考,误音兑,字书因之训地名,□非。又丘月切,音阙。《白居易·桐花诗》何此巴峡中,桐花开十月。草木坚强物,所禀固难夺。又叶僻吉切,音狄。《大□度首》石赤不夺,节士之必。敚或敓原字从攴。
隘隘:《戌集中·阜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正韵》乌懈切《韵会》幺解切,□音□。《左传·僖二十二年》古之为军也,不以阻隘也。《战国策》塞黾隘。又《说文》□也。《玉篇》急也,陕也。《诗·大雅》诞置之隘巷。《礼·礼器》君子以为隘矣。《战国策》人之急也,若自在隘窘之中。《荀子·王霸篇》生民则致贫隘。又《正韵》乙革切。与厄阸□同。《战国策》太子辞於齐王而归,齐王隘之。〈又〉寡人之所以闭关不通使者,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,而寡人不与闻焉,是以隘之。〈注〉隘,亦不通也。读作厄。又叶於既切,衣去声。《谢庄·宋孝武帝文》芝盖迫軨,上骧眷辔。万□肃其北□,灵阿具其深隘。又叶伊昔切,音益。《屈原·离骚》惟党人之偸乐兮,路幽昧以险隘。岂余身之惮殃兮,恐皇舆之败绩。《说文》籀作□。《玉篇》本作阸。《集韵》或作厄。《篇海》一作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