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i jù xún zhāng
成语注音:ㄓㄞ ㄐㄨˋ ㄒㄩㄣˊ ㄓㄤ
成语简拼:ZJXZ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摘句尋章
成语解释
摘取、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。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抄袭
近义词
[同]寻章摘句
成语示例
(1)老夫少年虽曾摘句寻章,推敲一道,从未谙之,这些壁间之作都是小女代为,不过初学涂鸦,有何好处。▲清·烟霞散人《凤凰池》第四回
(2)元·汤式《一枝花·心怀雨露恩套·梁州》曲:『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,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。』
成语造句
(1)打开本子,上面赫然是“摘句寻章”几个大字。
(2)大勇写不出成语“摘句寻章”,导致语文测试才考了97分。
(3)桂梧高中的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摘句寻章”。
(4)佳均大哥哥给本兰和瑰芝讲述了“摘句寻章”的历史典故
(5)琅琅不会写成语“摘句寻章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在去纸坊五中的时候,秋瑶叔叔给莎蕲和咏瑶讲解了『摘句寻章』的历史故事。
(7)老夫少年虽曾摘句寻章,推敲一道,从未谙之,这些壁间之作都是小女代为,不过初学涂鸦,有何好处。见清·烟霞散人《凤凰池》第四回。
成语出处
元·汤式《一枝花·赠人》套曲:『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,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摘摘:zhāi(1)取(植物的花果叶或戴着、挂着的东西);摘梨;摘一朵花;摘帽子;把灯泡摘下来。(2)选取:摘要;摘录。(3)摘借:摘了几个钱救急。
句句:jù <名>句子;文句。《过小孤山大孤山》:『乃知太白「开帆入天镜」之句为妙。』gōu<动>勾勒;勾画。后写作『勾』。《柳敬亭传》:『说书虽小技,然必句性情,习方俗。』[句读] jùdòu文章中应停顿之处。主意较完整,能断开的为句;语意欠完整,只需稍作停顿的为读。
寻寻:xún 1、<量>古代长度单位,八尺为一寻。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:『千寻铁琐沉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头。』2、<动>寻找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既窈窕以寻壑,亦崎岖而经丘。』3、<动>探求。《与陈伯之书》:『寻君去就之际,非有他故。』4、<动>顺着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寻向所志,遂迷,不复得路。』5、<副>随即;不久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南阳刘子骥,高尚士也;闻之,欣然规往。未果,寻病终。』[寻常] (1)八尺一寻,两寻一常。古代常用的长度单位。(2)平常。[寻思] 思索。
章章:zhāng 1、<量>音乐的一曲。《史记·吕后本纪》:『王乃为歌诗四章,令乐人歌之。』2、<量>文章或作品的一篇。《赤壁赋》:『诵明月之诗,歌窈窕之章。』3、<名>文章。《三国志·陈思王植传》:『下笔成章。』4、<名>法令规章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『与父老约,法三章耳。』5、<名>奏章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是无难,别具本章。』6、<名>印章。《核舟记》:『又用篆章一,文曰「初平山人」。』7、<名>花纹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黑质而白章。』8、<形>明显;鲜明。《甘藷疏序》:『足以活人者多矣。或隐弗章。』9、<动>表扬。《商君书·说民》:『章善则过匿。』后来写作『彰』。[章程] 章术法式。[章服] 古代以日、月、星、龙、蟒、鸟、兽等图文作为等级标志的礼服。[章甫] 殷代礼帽。
摘摘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他正切,音剔。《说文》拓果树实也。一曰指近之也。《傅毅·舞赋》摘齐行列。〈注〉指摘行列。使整齐也。又《广韵》发也,动也。《元稹诗》共邀连榻坐,兼去摘船行。《自注》音剔。又《唐韵》竹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陟革切,□音谪。手取也。《唐书·建宁王倓传》天后次子贤作歌曰: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三摘尚云可,四摘抱蔓归。或作擿。
句句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九遇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俱遇切,□音履。《玉篇》止也,言语章句也。《类篇》词绝也。《诗·关雎疏》句古谓之言。秦汉以来,衆[音zhòng]儒各为训诂,乃有句称。句必联字,而言句者,局也。聮[音lián,古同联]字分疆,所以局言者也。又偻句,地名,龟所出也。《左传·昭二十五年》初,臧昭伯如晋,臧会窃其宝龟偻句。又《礼·乐记》句中钩。〈疏〉谓大屈也。言音声大屈曲,感动人心,如中当於钩也。又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庐人》句兵欲无弹。〈注〉句兵,戈戟属。《释文》句,俱具反。又音钩。又《史记·叔孙通传》胪句。〈注〉上传语告下为胪,下告上为句。又高句骊,辽东国名,汉为县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元菟郡高句骊。又句容,县名。《地理志》丹阳郡句容县。又《广韵》古□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居□切,□音遘。《广韵》句当。《宋史·曹彬传》江南句当公事回。又姓。《华阳国志》王平,句扶,张翼,廖化□为将。时人曰:前有王句,后有张廖。又《类篇》拘也。又与彀同。《诗·大雅》敦弓既句。《释文》句,说文作彀。张弓曰彀。又《唐韵》《集韵》古侯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居侯切,□音沟。俗作勾。《说文》曲也。《礼·月令》句者毕出。《左传·哀十七年》越子为左右句卒。〈注〉钩伍相着,别为左右屯。《前汉·赵充国传》入鲜水北句廉上。〈注〉句廉,渭水岸曲而有廉棱也。又《集韵》亦作区。《礼·乐记》区萌达。〈注〉屈生曰区。《释文》区音勾,古侯反。又句芒,春神。《礼·月令》其神句芒。又句龙,社神。《左传·昭二十九年》共工氏有子,曰句龙,为后土。又句绎,邾地。《春秋·哀二年》盟于句绎。又句渎,齐地。《左传·襄十九年》执公子牙于句渎之丘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济阴郡,句阳县。〈注〉左传句渎之丘也。又寃句、句章,□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会稽郡句章县,济阴郡寃句县。〈注〉师古曰,句音钩。又句吴。《史记·吴世家》自号句吴。〈注〉吴言句者,发声也。犹言于越耳。又《五音集韵》亦姓。《史记·仲尼弟子传》句井疆。〈注〉正义曰:句作钓。又《广韵》其俱切《集韵》权俱切,□音衢。须句,地名。《春秋·文七年》公伐邾,取须句。《音义》句,其俱反。又句町,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牂牁郡句町县。〈注〉师古曰,音劬挺。又《字汇补》与絇同。履头饰也。《周礼·天官·履人》青句。〈注〉句当为絇。《前汉·王莽传》句履。〈注〉师古曰,其形岐头。又《集韵》恭于切,音俱。本作拘。或作佝,□止也。又《史记·孝文纪》故楚相苏意为将军,军句注。〈注〉应劭曰,山险名也。索隐曰,句音俱。包恺音钩。又与矩同,方也。《庄子·田子方》履句履者知地形。《陆德明·音义》句音矩。徐云:其俱反。李云:方也。又古有切,音九。《淮南子·地形训》自东北至西北方,有岐踵民,句瘿民。〈注〉句,读若九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□篆文句字,从口□(丩)声。考证:(《史记·仲尼弟子传》句井疆。〈注〉正义曰,句作勾。)谨照原文勾改钓。
寻寻:《寅集上·寸字部》《唐韵》徐林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徐心切,□音浔。《说文》绎理也,本作□,从工口,从又寸。工口,乱也。又寸,分理之也。彡声。《增韵》求也。《前汉·黄霸传》语次寻绎。〈注〉抽引而出也。又度名。《周礼·地官·媒氏注》八尺曰寻,倍寻曰常。《小尔雅》四尺谓之仞,倍仞谓之寻。《孟子》枉尺而直寻,宜若可为也。又仍也,继也。《左传·昭元年》日寻干戈,以相征讨。《古语》毫末不扎,将寻斧柯。又俄也。《晋羊祜让开府表》以身误陛下辱高位,倾覆亦寻而至。又用也。《左传·僖五年》将寻师焉。〈注〉寻,用也。又侵寻,犹浸淫也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巡郡县,侵寻太山矣。又借作温燖。《左传·哀十二年》吴使人请寻盟。子贡曰:若可寻也,亦可寒也。〈注〉寻,重也,温也,前盟巳寒,更温之使热。与燖义同。又长也。《扬子·方言》自关以西,秦晋梁益间,凡物长谓之寻。又俗谓庸常为寻常。又姓。晋寻会,唐刘黑闼将寻相。《韵会》毛氏曰:从口。俗从几作□,非。□。
章章:《午集下·立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诸良切《正韵》止良切,□音彰。《说文》乐竟为一章。从音从十。十,数之终也。又采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五服五章哉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画缋之事,青与赤谓之文,赤与白谓之章。又明也。《易·垢卦》品物咸章。《书·洪范》俊民用章。又文章也。《诗·小雅》维其有章矣。〈笺〉礼文也。又篇章。《诗疏》诗有章句,总义包体,所以明情也。又成事成文曰章。《孟子》不成章不达。《周语》将以讲事成章。又《周语》余敢以私劳,变前之大章。〈注〉表也,表明天子与诸侯异物也。又条也,程也。《史记·高祖纪》约法三章。《太史公自序》张苍为章程。〈注〉章。正数之章术也。又大林木曰章。《史记·货殖传》千章金材。又《尔雅·释山疏》山形上平者名章。又地名。《山海经》鲜山又东曰章山。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吴大败楚于豫章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勃海郡属县章武,章乡,会稽郡属县句章,西河郡千章县,广平国斥章,东平国章县。《后汉·光武纪》建武六年,改春陵乡为章陵县。又官名。《周礼·春官》保章氏。《前汉·王子侯表》千章侯。《百官志》东阁主章令丞。《师古注》主章,掌大材也。《前汉·宣帝纪》元康元年置建章卫尉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庚曰上章。又乐名。《礼·记注》大章,尧乐名。又印章。《汉官仪》吏秩比二千石以上,银印龟钮其文曰章,刻曰某官之章。又章奏。《独断》凡羣臣书通於天子者四,曰章,曰奏,曰表,曰驳议。又《左传·僖五年》日南至。〈疏〉步历之始,以朔旦冬至为首,历之上元,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,至十九年闰月尽,复得十一月。朔旦冬至,故以十九年为一章,积章成部,积部成纪。治历者以此章部为法,以知气朔。又章甫,殷冠名。《礼·郊特牲》章甫,殷道也。又总章,舜明堂名。又建章,汉宫名。在长安。城西周回二十余里。又姓,秦将章邯。又諡法。《逸书》温克令仪曰章。又国名。《左传注》谢,章,薛,舒,吕,祝,终,泉,毕,过,此十国皆任姓。又俗或谓舅曰章。又《六书音义》周章,怔营貌。又惧貌。亦作慞。又《字汇补》与樟同。《司马相如·子虚赋》楩楠豫章。又与獐同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山以章。〈注〉读为獐。《韵会小补》又叶之风切,音中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有庸哉,同寅协恭和衷哉,天命有德,五服五章哉。又之亮切。同障。《礼·亲记》四面有章。考证:(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楩楠豫章。)谨照原文上林赋改子虚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