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hā zǐ zhuó mò
成语简拼:ZZZM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渣滓濁沫
成语解释
渣滓:物品提炼后的废物;浊沫:混浊的泡沫。指无用之物。
成语用法
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无用之物
近义词
残渣余孽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“渣滓浊沫”几个大字。
(2)黄潭初级中学的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渣滓浊沫”。
(3)瑞瑞写不出成语“渣滓浊沫”,导致期末考试只得了97分。
(4)小嘉不会写成语“渣滓浊沫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涌恪大哥哥给卓迪和游玥讲了“渣滓浊沫”的典故。
(6)去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西天乡中心学校的公交车上,俊欧哥哥给惠欣和少芬讲解了『渣滓浊沫』的故事。
成语出处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20回:『男儿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渣滓渣滓:(1)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。(2)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的人,如盗贼、骗子、流氓。
渣渣:zhā(渣儿)(1)渣滓:油渣儿;豆腐渣。(2)碎屑:面包渣儿。
滓滓:1、[zǐ] (1)污浊。皦然泥而不滓者。――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。又如:滓敝(肮脏破烂);滓淤(污泥;污浊的东西);滓尘(污浊的尘世);滓窳(污浊)(2)低贱。如:滓贱(低贱);滓韵(低劣的诗歌)。2、[zǐ] (1)沾污。血滓太阿铓,看腥污髑髅囊。――郑若庸《玉玦记》。又如:滓污(污染);滓秽太清(使天空受到污染。比喻玷污清明)(2)污染;玷污。司马太傅(道子)斋中夜坐,于时天月明净,都无纤翳,太傅叹以为隹。谢景重在座,答曰:『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。』太傅因戏谢曰:『卿居心不净,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?』――《世说新语·言语》;岂可使芳杜厚颜,薜荔无耻,碧岭再辱,丹崖重滓!――《北山移文》。又如:滓秽(玷污)。
浊浊:zhuó 1、<形>水浑浊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。』2、<形>浑浊。《渔家傲》:『浊酒一杯家万里。』3、<形>混乱。《涉江》:『世溷浊而莫余知兮,吾方高驰而不顾。』4、<形>污浊的;坏的。《窦娥冤》:『只合把清浊分辨,可怎生糊突了盗跖、颜渊。』5、<形>低践的;愚昧的。《诫兄子严敦书》:『(杜季良)清浊无所失。』6、<形>声音低沉粗重。《晋书·谢安传》:『有鼻疾,故其音浊。』[浊富] 不义而富。[浊流] (1)浑浊的不干净的水流。(2)品格卑污的人。[浊世] 混乱的时世。
沫沫:mò(沫儿)沫子:唾沫;肥皂沫儿;马跑得满身是汗,口里流着白沫。
渣渣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广韵》侧加切《集韵》庄加切,□音□。水名。出义阳。与溠同。又《集韵》助驾切,音乍。义同。俗以此为渣滓字。
滓滓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阻史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壮士切,□音笫。《说文》淀也。《李陵·与苏武书》动增泥滓。又汁滓。《周礼·春官·醴齐注》醴,犹体也。成而汁滓相将。又滓方,器名。《陆羽·茶经》滓方以集诸滓器。又平声。《史记·屈原传》泥而不滓。〈注〉滓音湽。
浊浊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直角切,音濯。水名。《说文》水出齐郡属嬀山。又《括地志》浊水,源出蒲州解县东北平地。又《水经注》浊水,上承云阳县东大黑泉。又《水经注》南昌有浊水。又水不清也。《诗·邶风》泾以渭浊。又星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浊谓之毕。《史记·律书》浊者,触也。又姓。《史记·货殖传》浊氏连骑。又《集韵》竹角切,音斲。人名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主於子路妻兄颜浊邹家。又《韵补》叶昌六切,音逐。《前汉·颍川歌》颍水浊,灌氏族。
沫沫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正韵》莫葛切《韵会》莫曷切,□音末。水名。《说文》水出蜀西徼外,东南入江。又浮沫也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相煦以湿,相濡以沫。又涎沫也。《庄子·至乐篇》乾余骨之沫为斯弥。〈注〉沫,口中汁也。又喷沫,跳波也。《马融·长笛赋》□瀑喷沫。又汤华也。《陆羽·茶经》凡酌置诸盌,令沫饽均。沫饽,汤之华也。华之薄者曰沫。又红沫。《酉阳亲俎》红沫,炼丹砂为黄金,碎以染笔,书入石中,削去逾明,名曰红沫。又已也。《屈原·离骚》身服义而未沫。又汗流貌。《前汉·郊祀歌》沾赤汗,沫流赭。〈注〉应劭曰:流沫如赭也。李奇曰:沫如靧面之靧。师古曰:沫沬两通。沬者,言被面如頮也,字从水傍,午未之未,音呼内反。沫者,言汗流沫出也,字从水傍,本末之末,音亦如之。又《韵补》叶谟杯切,音枚。《屈原·离骚》芳菲菲而难□兮,芬至今犹未沫。又叶莫结切,音蔑。《郭璞·江赋》濯翮疏风,鼓翅□□。挥弄洒珠,拊拂瀑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