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éi méi zéi yǎn
成语注音:ㄗㄟˊ ㄇㄟˊ ㄗㄟˊ ㄧㄢˇ
成语简拼:ZMZY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一般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倜假眼
成语解释
形容神情鬼鬼祟祟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坏人
近义词
贼眉鼠眼
成语造句
(1)成语贼眉贼眼的结构和「无边无沿」一样,都是ABAC形式。
(2)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“贼眉贼眼”几个大字。
(3)奎奎写不出成语“贼眉贼眼”,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。
(4)卫南学校的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贼眉贼眼”。
(5)小林不会写成语“贼眉贼眼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寅熙叔叔给日花和碧秀介绍了“贼眉贼眼”的成语故事。
(7)曾国藩见此人三十余岁年纪,一头癞子,鼻勾腮尖,贼眉贼眼的,心中已先讨厌。
(8)肥原是第一个看到遗书的,捷足先登,还贼眉贼眼,不但看了属于他的,也看了不属于他的。
成语出处
清·石昆玉《三侠五义》第三回:『正说话间,只见小和尚左手拿一只灯,右手提一壶茶,走进来贼眉贼眼,将灯放下,又将茶壶放在桌上,两只贼眼东瞧西看,连话也不说,回头就走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贼眼贼眼:[zéiyǎn] 神情邪祟不正的眼睛。
贼贼:zéi 1、<动>伤害。《论语·先进》:『贼夫人之子。』2、<动>杀害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:『宣子骤谏,公患之,使钥麑贼之。』3、<名>刺客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『燕王昏乱,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。』4、<名>祸患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淫侈之俗日日紧长,是天下之大贼也。』5、<名>强盗。《童区寄传》:『贼二人得我,我幸皆杀之矣。』6、<名>违法乱纪、犯上作乱的人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操虽托名汉相,其实汉贼也。』7、<名>偷东西的人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又可怪者,大盗积贼,杀人重囚,气杰旺,染此者十不一二。』8、<形>凶残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臧使者枉用三尺,以仇一言之憾,固贼戾之士哉!』[贼风] 从小缝小孔里透进来的风。[贼秃] 对和尚的侮辱性称呼。
眉眉:méi(1)眉毛。(2)指书页上方空白的地方:书眉;眉批。
眼眼:yǎn 1、<名>眼珠。《庄子·盗跖》:『比干剖心,子胥抉眼,忠之祸也。』《晋书·阮籍传》:『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。』[引] 眼睛。辛弃疾《清平乐·独宿博山王氏菴》:『眼前万里江山。』2、<名>孔洞;窟窿。陆游《老学庵笔记》卷一○:『第中窗上下及中一二眼作方眼。』3、<量>用于井、泉水。白居易《钱塘湖石记》:『湖中又有泉数十眼。』
贼贼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广韵》昨则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疾则切,□音蠈。盗也。《玉篇》刧人也。《书·舜典》□贼奸宄。〈传〉杀人曰贼。又《诗·大雅》不僭不贼。〈传〉不残贼。又《左传·僖九年》不僭不贼。〈注〉贼,伤害也。又《周礼·夏官·大司马》贼贤害民,则伐之。〈疏〉贼虐。又害苗之虫。《诗·小雅》去其螟螣,及其蟊贼。〈传〉食节曰贼。《陆玑疏》贼似桃李中蠹虫,赤头身长而细耳。
眉眉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武悲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悲切,□音麋。《说文》目上毛也。《释名》媚也。有妩媚也。《春秋·元命包》天有摄提,人有两眉,为人表□,阳立于二,故眉长二寸。〈注〉摄提二星颇曲,人眉似之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东齐谓老曰眉。《郭璞注》言秀眉也。《诗·豳风》为此春酒,以介眉寿。〈注〉豪眉也。又渠眉,玉饰之沟瑑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典瑞》驵圭璋,璧琮,琥璜之渠眉。又井边地曰眉。《前汉·游侠传》扬雄酒箴曰:观瓶之居,居井之眉。〈注〉若人目上之有眉也。又姓。宋眉寿,明眉旭。又《韵会》通作麋。《大戴礼·主言篇》孔子愀然扬麋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伊尹之状,面无须麋。又通作嵋。峨嵋山,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,两山相对如蛾眉。又州名。魏置眉州,因峨眉山为名。○按《说文》本作睂,从目,象睂之形。上象额理也。徐曰:仌,頟理也。指事。隶作眉,《字汇补》又作□□,非。
眼眼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五限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语限切,□颜上声。《说文》目也。《灵枢经·大惑论》五藏六府之精气,皆上注于目,为之精。精之窠为眼,骨之精为童子,筋之精为黑眼,气之精为白眼,故童子黑眼法于阴,白眼赤衇法于阳。《释名》限也。瞳子限限而出也。《易·说卦》巽其於人也,为多白眼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眼如望羊。《晋书·阮籍传》籍能为青白眼。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仙书云:眼方者寿千岁。弘景末年,一眼有时而方。又马有夜眼。《本草纲目》马夜眼在马足膝上,有此能夜行。又果名。《嵆含·草木状》南方之果,珍异者有龙眼。又香名。《洪刍香谱》白眼,香黄熟之别名。又彪眼泉,地名。见《北史·常景传》。又姓。见《姓苑》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鱼恳切,垠上声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望其毂欲其眼也。〈注〉眼出大貌。一曰突出貌。郑康成读。又叶五建切,言去声。《谢灵运·斤竹□诗》企石挹飞泉,攀林摘叶卷。想见山阿人,薜萝若在眼。又叶伊甸切,音宴。《苏辙·雪诗》终胜溪嶂长熏眼,典衣共子成高讌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