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天立极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ào tiān lì jí成语简拼:ZTLJ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造天立極
成语解释
指君王登上帝位,确立纲纪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写着“造天立极”几个大字。
(2)成语造天立极的形成和名人有关。
(3)国襄大哥哥给余凡和紫苏讲述了“造天立极”的历史典故
(4)加加写不出成语“造天立极”,因此语文考试只有98分。
(5)罗白中学的琴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造天立极”。
(6)小楚不会写成语“造天立极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唐·陈子昂《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》:『伏惟陛下,革命开基。造天立极,方且弘宣帝典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造造:zào 1、<动>到……去。《谭嗣同》:『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。』2、<动>制造;建造。《张衡传》:『复造侯风地动仪。』《赤壁赋》: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。』3、<动>形成。《察变》:『计惟有天造草昧,人功未施。』4、<动>制定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。』5、<动>做;行。《窦娥冤》:『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。』6、<名>世;代。《〈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〉序》:『满清末造……』[造次] (1)仓卒。(2)轻易。(3)鲁莽。[造化] (1)大自然的创造化育。(2)运气;幸运。[造物] 创造自然万物的神力。[造诣] (1)拜访。(2)学问、技艺所达到的程度。
天天:tiān 1、<名>天空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』《秋声赋》:『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。』《敕勒歌》:『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』2、<名>天气;气候。《卖炭翁》:『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』3、<名>自然;本性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』4、<名>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。《殽之战》:『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,天奉我也。』《子鱼论战》:『隘而不列,天赞我也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此天亡我也,非战之罪也。』5、<名>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。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:『王者以民人为天,而民人以食为天。』[天道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气。[天府] 自然条件优越,物产丰富,地势险要的地方。[天光] 日光。天空的景象。[天理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然的组织结构。(3)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。(4)上天主持的公道。[天伦] 天然伦次,指兄弟。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。[天年] 自然寿命。[天书] (1)帝王的诏敕。(2)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。(3)比喻难认、难懂的书和文字。[天作之合] 天生的配偶。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,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。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、特殊。
立立:lì 1、<动>站立;站着。《陈情表》:『茕茕孑立,形影相吊。』2、<动>停立;停止。《陌上桑》:『五马立踟蹰。』3、<动>竖立;耸立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且立石于其墓之门。』《石钟山记》:『大石侧立千尺。』4、<动>设立;建立;制定。《为学》:『人之立志,顾不如蜀鄙之僧哉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立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兵精粮多,足以立事。』5、<动>存在;生存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孤与老贼势不两立。』6、<动>登上帝王或诸侯的位置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陈涉乃立为王,号为张楚。』7、<副>立刻;马上。《鸿门宴》:『沛公至军,立诛杀曹无伤。』
极极:jí 1、<名>房顶正中的大梁。《后汉书·蔡茂传》:『茂初在广汉,梦坐大殿,极上有三穗禾。』2、<名>屋顶;屋脊。《狱中杂记》:『牗其前以通明,屋极有窗以达气。』3、<名>辘轳的横梁。枚乘《上书谏吴王》:『泰山之霤穿石,单极之绠断干。』4、<名>尽头;顶点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『吾王之好鼓乐,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。』5、<名>最高的境地。陆游《何君墓表》:『大抵诗欲工而工非诗之极也。』6、<名>边;边境。《女娲补天》:『往古之时,四极废,九州裂,天不兼覆,地不周载。』7、<动>到达尽头,到达顶点。《阿房宫赋》:『尽态极妍。』8、<动>穷尽;完全占有或享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。』9、<形>疲劳;困倦。王褒《圣主得贤臣颂》:『匈喘胅汗,人极马倦。』10、<副>最;非常;极其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初极狭,才通人。』
造造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(古文)艁《广韵》昨早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在早切,□音皁。《增韵》建也,作也,为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大人造也。《书·大诰》予造天役。〈注〉造,为也。言我之所为,皆天所役使也。又《正韵》始也。《书·伊训》造攻自鸣条。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卒食以乐彻于造。〈注〉谓造饮食处也。又上造,秦官爵名。《前汉·百官公卿表》二上造,十五少上造,十六大上造。又《广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七到切,音慥。《说文》就也。《诗·大雅》小子有造。《礼·王制》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,曰造士。又《正韵》诣也,进也。《书·盘庚》其有衆[音zhòng]咸造,勿亵在王庭。〈注〉衆[音zhòng]皆至王庭,无亵慢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门》凡四方之賔客造焉,则以告。又造次,急遽也。《论语》造次必於是。又祭名。《礼·王制》造乎祢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祝》掌六祈,二曰造。〈注〉祈祷之祭名造。又纳也。《礼·丧大记》大盘造冰。〈注〉造,犹内也。内与纳同。先纳冰盘中也。又造舟,比舟而渡也。《诗·大雅》造舟为梁。〈注〉天子造舟。〈疏〉造舟者,比船于水,加板于上,即今之浮桥。又《集韵》则到切,音竈。《史记·龟筴传》卜,先以造灼钻。〈注〉造谓灼龟烧荆之处。又《集韵》仓刀切,音操。进也。又叶此苟切,凑上声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端往述来,遵天之造。无或攺作,遵天之丑。考证:(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卒食以彻于造。)谨照原文彻上增乐字。
天天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兲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他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他年切,□腆平声。《说文》颠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镇也,居高理下,为物镇也。《易·说卦》乾为天。《礼·礼运》天秉阳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无实形,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别无天。《程子遗书》天之苍苍,岂是天之形。视下亦复如是。《张子正蒙》天左旋,处其中者顺之,少迟则反右矣。《朱子·语类》离骚有九天之说,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据某观之,只是九重。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,里面重数较软,在外则渐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里转得愈紧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细察卵白,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,第八重白膜稍硬,最后九重便成硬殻。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。今西洋历说,天一层缓似一层,此七政退旋,所以有迟速也。又星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天,根氐也。《周语》天根见而水涸。又古帝号。葛天氏,见《疏仡纪》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经》形天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,乃以乳为目,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形一作□。《陶潜诗》□天舞干戚,猛志故常在。或作兽名,非。又地名。《蜀地志》蜀卭僰山后四野,无晴日,曰漏天。《杜甫诗》地近漏天终岁雨。又山名。《九州要记》凉州古武城有天山,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。一曰在伊州。〈注〉天山,即祁连山。又天,乐名。钧天广乐,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。又署名。《唐六典》内阁惟秘书阁,宏壮曰木天。今翰林院称木天署。又景天,草名。《陶弘景曰》以盆盛,置屋上,辟火灾。又髡□。《易·暌□》其人天且劓。又姓。汉长社令天高。见《姓苑》。○按先韵,古与真文通,故天字皆从铁因反。考之经史皆然,惟《易》六位时成,时乘六龙以御天,与庚青通耳。《正字通》谓,至尊莫如天,天以下又莫如君父,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,所论颇正大。□,武后所造天字,似篆文天。
立立:《午集下·立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力入切,音力。《说文》立,住也。《释名》立,林也。如林木森然,各驻其所也。《广韵》立,行立。《礼·曲礼》立必正方。又成也。《礼·冠义》而后礼义立。又坚也。《易·大过》君子以独立不惧。《论语》三十而立。又树立也。《易·说卦传》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曰仁与义。《书·伊训》立爱惟亲,立敬惟长。《左传·襄二十四年》穆叔曰:太上立德,其次立功,其次立言。又置也,建也。《书·牧誓》立尔矛。《周礼·天官》建其牧,立其监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师服曰:天子建国,诸侯立家。又存立也。《论语》己欲立而立人。又速意也。《史记·平原君传》锥之处囊中,其末立见。又直起也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上林苑中,大柳树断仆地,一朝起立。又《杜甫·朝献太清宫赋》四海之水皆立。《张翥诗》蝃蝀下饮湖水立。又《赵孟頫[音fǔ]诗》骥闻秋风双耳立。又赤立。《宋史·乔行□传》百姓多垂罄之宝,州县多赤立之帑。又阙立。《张衡·周天大象赋》阙立拟乎两观,水府司乎百川。又立政,尚书篇名,周公作。又车名。《后汉·舆服志》有立车。又与粒通。《诗·周颂》立我烝民。〈笺〉立,当作粒。又姓。汉有贤人立如子,唐有长兴令立述。又于贵切。同位。《石经春秋》公即位,作公即立。《周礼·春官》小宗伯掌神位。〈注〉故书位作立。郑司农云:古者立位同字。
极极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其辄切《集韵》极叶切,□音笈。《说文》驴上负也。《篇海》为木版跨驴背以负物者。又《广韵》巨业切,音跲。极插也。(极)《唐韵》渠力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竭忆切《正韵》竭戟切,□禁入声。《说文》栋也。《徐曰》极者屋脊之栋,今人谓高及甚为极,义出於此。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极。《易·系辞》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。〈注〉无称之称,不可得而名也。又皇极,大中也。《书·洪范》皇建其有极。〈疏〉人君为民之主,大自立其有中之道。又北辰曰北极,老人星曰南极。《书·舜典·正义》引《王蕃·浑天说》曰:北极出地三十六度,南极入地三十六度,而嵩高正当天之中极。又三极,三才也。《易·系辞》三极之道。〈疏〉谓天、地、人三才,至极之道也。又《尔雅·释地》东至于泰远,西至于邠国,南至于濮鈆,北至于祝栗,谓之四极。又五极,五常之中正也。《书·吕□》属于五极,咸中有庆。又六极,穷极恶事也。《书·洪范》威用六极:一曰凶短折,二曰疾,三曰忧,四曰贫,五曰恶,六曰弱。又四方上下,亦谓之六极。《庄子·天运篇》天有六极。又八极。《韵会》四极,方隅之极也。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纪纲八极,经纬六合。又至也。《诗·周颂》立我烝民,莫非尔极。又取止也。《诗·大雅》匪疚匪棘,王国来极。又尽也。《易·系辞》极其数,遂定天下之象。又放也。《仪礼·大射仪》赞设决,朱极三。〈注〉极,放也。以朱韦为之,所以韬指利放弦也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月在癸曰极。又国名。《春秋·隐二年》无骇帅师入极。又疲也。《世说》顾和谒王导,导小极对之疲睡。又《正韵》讫逆切,音戟。与亟同。《荀子·箴赋》反覆甚极。又《集韵》讫力切,音棘。殊也。又《唐韵》渠绮切,音技。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贱之而弗憎,贵之而弗喜,随其天资,而安之不极。又《广韵》渠记切,音曁。《楚辞·天问》厥萌在初,何所意焉。璜台十成,何所极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