凿圆枘方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áo yuán ruì fāng成语简拼:ZYRF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鑿圓枘方
成语解释
比喻不调协,扞格不入。同『方枘圆凿』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
近义词
圆凿方枘
成语接龙
1、凿圆枘方→方昌未艾→艾发衰容→容头过身→身先士卒→卒岁穷年→年华虚度→度日如岁→岁寒三友→友于甚笃
2、凿圆枘方→方驾齐驱→驱羊斗虎→虎豹之驹→驹齿未落→落井下石→石火电光→光前绝后→后顾前瞻→瞻望咨嗟
成语示例
(1)比迫于衣食,强勉万一之遇,而寸长尺短各有所施,凿圆枘方卒以不合。▼宋·秦观《与苏公先生简》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“凿圆枘方”几个大字。
(2)华农子校的庚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凿圆枘方”。
(3)媚媚写不出成语“凿圆枘方”,导致期末考试只得了97分。
(4)小唱不会写成语“凿圆枘方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忠懿哥哥给庭缃和滋蕊介绍了“凿圆枘方”的成语典故。
(6)前往修水县黄坳乡黄坳中学的面包车上,玺丁哥哥给筠芸和颜畅讲解了『凿圆枘方』的故事。
(7)比迫于衣食,强勉万一之遇,而寸长尺短各有所施,凿圆枘方卒以不合。见宋·秦观《与苏公先生简》。
成语出处
语本《楚辞·宋玉·九辩》:『圆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凿凿:zāo 1、<名>凿子;木工穿孔挖槽用的工具。《庄子·天道》:『释椎凿而上。』2、<动>开凿;挖掘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请为君复凿二窟。』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。』[又] 水流冲刷。《雁荡山》:『如大小龙湫、水帘、初月谷之类,皆是水凿之穴。』3、<名>孔;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轮人》:『量其凿深,以为轮广。』4、<名>洞穴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『其后牧儿亡羊,羊入其凿。』5、<形>穿凿附会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『所恶于智者,为其也凿。』[凿空] (1)开通道路。(2)凭空议论,牵强附会。[凿枘] (1)圆凿方枘的略语。凿和枘本是彼此相应相合之物,故又比喻格格不入。(2)比喻互相投合,像榫眼和榫头一样。[凿凿] (1)鲜明的样子。(2)确实。
圆圆:yuán 1、<形>圆形,与『方』相对。《荀子·赋篇》:『圆者中规。』2、<形>完备;周全。《文心雕龙·镕裁》:『故能首尾圆合。』成语有『自圆其说』。3、<形>婉转。白居易《题周家歌者》:『深圆似转簧。』4、<代>指天。古时有人认为天是圆形的,地是方形的。《淮南子·本经》:『戴圆履方。』
枘枘:ruì <名>榫(sǔn)子;榫头。宋玉《九辨》:『圜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。』(鉏鋙 jǔ yǔ:同『龃龉』,不相配合。)成语有『圆凿方枘』。
方方:fāng 1、<名>两船相并,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。《诗经·谷风》:『就其深矣,方之舟之。』2、<名>方形,与『圆』相对。《促织》:『形若土狗,梅花翅,方首,长颈。』3、<形>正直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方正之不容也。』4、<名>方向;方位。《赤壁赋》:『不知东方之既白。』5、<名>区域;地方。《<论语>六则》:『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。』6、<名>方圆;周围。《归园田居》:『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。』7、<动>比拟;相比。《察变》:『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,犹瀼渴之水。』8、<名>方法;计策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以鲁肃为赞军校尉,助画方略。』9、<道理;礼义>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『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,旦知方也。』《秋水》: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』10、<名>药方;单方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『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,皆不见效。』11、<介>当;在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故方其盛也,举天下之豪杰。』12、<副>才;刚刚。《雁荡山》:『伐山取材,方有人见之。』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庑下一生伏案卧,文方成草。』13、<副>正;正在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秦王方还柱走,卒惶急不知所为。』14、<副>将要;就要。《涉汇》:『吾方高驰而不欧。』15、<动>纵横;方圆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今齐之地方千里。』[方技] 指医、卜、星、相之术.[方士] 方术之士,指古代从事仙、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。[方夏] 中国。[方舆] 1.指地,古代以为天圆地方,又有天为盖。2.指天下。
凿凿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唐韵》在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疾各切,□音昨。《广韵》錾也。《古史考》孟庄子作凿。《师古曰》凿所以穿木也。又《说文》穿木也。《易·系辞·刳木为舟疏》刳凿其中。又《诗·豳风》二之日凿冰冲冲。《朱注》凿冰,取冰於山也。又黥□。《前汉·□法志》其次用钻凿。〈注〉凿,黥□也。又开也。《前汉·张骞传》然骞凿空。〈注〉凿,开也。空,通也。骞始开通西域道也。又造也。《公羊传·成十三年》公凿行也。〈注〉凿,犹更造之意。《释文》凿,在洛反。犹造意也。又《韵会》六情曰六凿。《庄子·外物篇》心无天游,则六凿相攘。〈注〉六情也。又《正字通》恣意不求合义理,谓之凿。《孟子》为其凿也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以意穿凿。又书名。纬书有《乾坤凿度》。又《广韵》则落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即各切,□音作。《集韵》鲜明貌。《诗·唐风》白石凿凿。〈传〉凿凿,鲜明貌。《释文》凿,子洛反。又《九章算术》粟率五十,凿二十四。言粟五斗,为米二斗四升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粢食不凿。〈注〉不精凿。《释文》凿,子洛反。《杜甫诗》秋菰成黑米,精凿传白粲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昨木切,音族。《广韵》凿镂花叶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在到切,漕去声。《集韵》穿空也。《增韵》孔宠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凡辐,量其凿深以为辐广。《释文》凿,曹报反。又如字。《前汉·楚元王传》羊入其凿。《师古注》凿,在到反。谓所穿冢藏者。《楚辞·九辩》何时俗之工巧兮,灭规矩而攺凿。独耿介而不随兮,愿慕先圣之遗敎。又《集韵》七到切,音操。宂也。又《唐韵正》平声,音漕。《水经注》桓□有问鼎之志,乃漕一洲,以充百数。漕即凿字。又《韵补》叶脞五切,租上声。《易林》铅刀攻玉,无不钻凿。龙体具举,鲁班为辅。
圆圆:《丑集上·囗字部》《唐韵》王权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于权切,□音员。与圜同。方之对也。《说文》圜,全也。《韵会》古方圆之圆皆作圜,今皆作圆。《易·系辞》蓍之德圆而神,卦之德方以智。《管子·心术篇》能大圆者,体乎大方。《韩非子·饰邪篇》左手画圆,右手画方,不能两全。《郭璞·江赋》圆渊九回而悬腾。〈注〉峡江深急,激岸石而成圆流也。《元结·恶圆论歌》宁方为皁,不圆为卿。宁方为污辱,不圆为显荣。又圆梦,占梦以决吉凶也。《秦再思纪异录》长安兴义寺有圆梦堂,禅师智满,圆梦获验,堂因以名。又与员同。《孟子》规矩方员之至也。《诗·商颂》景员维河。《说文长笺》员当作圆,言周景山皆大河也。又与卵同。《山海经》丹山之阳,有凤之圆。《纬略》圆,古卵字。《正字通》经本作丸,纬略因声近,伪为圆。又《集韵》王问切,音运。义同。又叶于分切,音云。《蔡洪·围棋赋》曲直有正,方而不圆。算徒授卒,三百维羣。円えん、¥(YEN),同圆。
枘枘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而锐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儒税切,□音芮。《玉篇》柄枘。《类篇》刻木端所以入凿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凿不围枘。《循本注》凿非围枘,而枘自入之。《宋玉·九辨》圜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鉏鋙而难入。又《韵会》通作内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注》调其凿内而合之。又《博雅》枘,柱也。又《集韵》奴困切,音嫩。草始生貌也。考证:(《宋玉·九辨》圜枘而方凿兮,吾固知鉏鋙而难入。)谨照原文枘改凿。凿改枘。知下增其字。
方方:《卯集下·方字部》《唐韵》府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分房切,□音芳。《说文》倂船也。象两舟省总头形。或从水作汸。《诗·周南》江之永矣,不可方思。〈传〉方,泭也。《释文》小筏曰泭。《尔雅·释水》大夫方舟。〈注〉倂两船。《史记·郦食其传》方船而下。〈注〉谓□船也。又《易·坤卦》六二直方大。〈注〉地体安静,是其方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圜者中规,方者中矩。《淮南子·天文训》天道曰圆,地道曰方。方者主幽,圆者主明。又《易·观卦》君子以省方观民设敎。〈疏〉省视万方。《诗·大雅》监观四方。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辨方正位。〈注〉别四方。《释文》视日景,以别东西南北四方,使有分别也。《礼·内则》敎之数与方名。〈注〉方名,如东西也。又《易·未济》君子以慎辨物居方。〈疏〉各居其方,皆得安其所。《诗·大雅》万邦之方,下民之王。〈笺〉方,犹向也。〈疏〉诸言方者,皆谓居在他所,人向望之,故云:方,犹向也。又道也。《易·恒卦》君子以立不易方。〈注〉方,犹道也。《礼·乐记》乐行而民乡方。〈注〉方,犹道也。又《易·复卦》后不省方。〈注〉方,犹事。〈疏〉不省视其方事也。又术也,法也。《易·系辞》方以类聚。〈疏〉方谓法术性行。《左传·昭二十九年》官修其方。〈注〉方,法术。又放也。《书·尧典》方命圯族。《释文》方,放也。又有之也。《诗·召南》维鹊有巢,维鸠方之。〈传〉方,有之也。又今也。《诗·秦风》方何为期。〈笺〉方今以何时为还期。《庄子·天地篇》方且本身而异形。〈注〉凡言方且者,言方将有所为也。又谷始生未实也。《诗·小雅》既方既皁。〈笺〉方,房也。谓孚甲始生而未合时也。又倂也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不方足。〈注〉方,犹倂也。又旁出也。《仪礼·大射礼》左右曰方。〈注〉方,旁出也。又板也。《仪礼·聘礼》不及百名,书於方。〈注〉方,板也。《礼·中庸》布在方策。〈注〉方,板也。策,□也。又常也。《礼·檀弓》左右就养无方。〈注〉方,犹常也。又文也。《礼·乐记》变成方谓之音。〈注〉方,犹文章也。又义之宜也。《左传·隐三年》臣闻爱子,敎之以义方。又《闵二年》授方任能。〈注〉方百事之宜也。又比方也。《论语》子贡方人。《何晏注》比方人也。又《博雅》方,大也,正也。又祭名。《诗·小雅》以社以方。〈传〉迎四方气於郊也。又地名。《诗·小雅》侵镐及方。〈注〉镐,方,皆北方地名。又姓。《诗·小雅》方叔涖止。〈传〉方叔,卿士也。又官名。《周礼·夏官·司马》职方氏,土方氏,怀方氏,合方氏,训方氏,形方氏。《前汉·朱云传注》尚方,少府之属官也,作供御器物。又医方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乃悉取其禁方书,尽与扁鹊。《前汉·郊祀志》少君者,故深泽侯人主方。〈注〉侯家人主方药也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符方切,音房。方与,县名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沛公攻胡陵方与。〈注〉音房预,属山阳郡。又《集韵》蒲光切,音旁。彷或作方。《前汉·扬雄传》方皇於西清。〈注〉方皇,犹彷徨也。又文纺切。蝄[音wǎng]或作方。《周礼·夏官·方相氏》敺[音qū]方良。〈注〉方良,罔两也。木石之怪夔罔两。《张衡·东京赋》脑方良。〈注〉方良,草泽之神也。○按《说文》作蝄[音wǎng]蜽。又《集韵》甫两切,音仿。效也。又《韵补》叶肤容切《道藏·左夫人歌》腾跃云景辕,浮观霞上空。霄軿纵横舞,紫盖记灵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