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áo pò hùn dùn
成语简拼:ZPHD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鑿破渾沌
成语解释
浑沌:传说中的中央之帝。指违反自然,致成祸害。也指开通耳目,增长人的知识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安安写不出成语“凿破浑沌”的拼音。
(2)记事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凿破浑沌”几个大字。
(3)朗逸叔叔给慕沐和郑燕讲了“凿破浑沌”的历史故事。
(4)明明不会写成语“凿破浑沌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西关中学的冷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凿破浑沌”。
成语出处
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应帝王》:『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「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」是凿一窍,七日而浑沌死。』
成语故事
传说南海之帝为倏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倏与忽约好去浑沌之地,浑沌十分友善招待他们。倏与忽计划回报浑沌的好处说:『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』于是帮浑沌凿一孔,七日后浑沌就死了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浑沌浑沌:[hùndùn] 同『混沌』。
凿凿:zāo 1、<名>凿子;木工穿孔挖槽用的工具。《庄子·天道》:『释椎凿而上。』2、<动>开凿;挖掘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请为君复凿二窟。』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。』[又] 水流冲刷。《雁荡山》:『如大小龙湫、水帘、初月谷之类,皆是水凿之穴。』3、<名>孔;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轮人》:『量其凿深,以为轮广。』4、<名>洞穴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『其后牧儿亡羊,羊入其凿。』5、<形>穿凿附会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『所恶于智者,为其也凿。』[凿空] (1)开通道路。(2)凭空议论,牵强附会。[凿枘] (1)圆凿方枘的略语。凿和枘本是彼此相应相合之物,故又比喻格格不入。(2)比喻互相投合,像榫眼和榫头一样。[凿凿] (1)鲜明的样子。(2)确实。
破破:pò 1、<动>指物体破裂;毁坏;损坏。《琵琶行(并序)》:『银瓶乍破水浆迸。』2、<动>打破;破坏;使损坏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『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。』3、<动>打败;攻下;攻克。《鸿门宴》:『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。』[又] 〈动〉被打败。《六国论》:『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贿秦。』4、<动>突破;破例。《少年中国说》:『惟思将来也,事事皆其所未经者,故常敢破格。』5、<形>残破;破败。《春望》:『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』[又] <形使动>使……残破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亡国破家相随属。』[又] <形使动>使……破;使……击碎。《鸿门宴》:『拔剑撞而破之。』6、<动>破除;去掉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则固已破其奸谋而折其骄气。』7、<动>揭穿;揭破。葛长庚《沁园春·岁去年来》:『分明说破。』8、<动>劈开;砍破。《干将莫邪》:『即以斧破其背,得剑。』9、<动>耗费;破费。《韩非子·显学》:『儒者破家而葬。』10、<形>清楚;透彻。《严监生和严贡生》:『多亏令弟看的破,息将下来了。』[破镝] 发言中肯。[破啼] 停止啼哭,转悲为喜。[破甑] 比喻不值一之物。
浑浑:hún 1、<形>水势盛大。《荀子·富国》:『财货浑浑如泉源。』2、<形>浑浊;不清。陆游《游山西村》:『莫笑农家腊酒浑。』3、<动>混同。《关尹子·二柱》:『浑人我,同天地。』4、<形>遍;满。杜荀鹤《蚕妇》:『底事浑身着苎麻。』5、<副>几乎;简直。《春望》:『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。』6、<副>全;都。《石灰吟》:『粉身碎骨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。』』[浑成] 天然生成。常用来形容文学艺术作品自然,不见雕凿的痕迹。[浑浊] (1)指古代传说中世界开辟前元气未分,模糊一团的状态。(2)浑浊不清,不分明的样子。[浑涵] 广大深沉。
沌沌:[zhuàn] 水名。在湖北省。上游为东荆河,至汉阳县沌口注入长江。沌,水名,在江夏。――《广韵》。
凿凿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唐韵》在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疾各切,□音昨。《广韵》錾也。《古史考》孟庄子作凿。《师古曰》凿所以穿木也。又《说文》穿木也。《易·系辞·刳木为舟疏》刳凿其中。又《诗·豳风》二之日凿冰冲冲。《朱注》凿冰,取冰於山也。又黥□。《前汉·□法志》其次用钻凿。〈注〉凿,黥□也。又开也。《前汉·张骞传》然骞凿空。〈注〉凿,开也。空,通也。骞始开通西域道也。又造也。《公羊传·成十三年》公凿行也。〈注〉凿,犹更造之意。《释文》凿,在洛反。犹造意也。又《韵会》六情曰六凿。《庄子·外物篇》心无天游,则六凿相攘。〈注〉六情也。又《正字通》恣意不求合义理,谓之凿。《孟子》为其凿也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以意穿凿。又书名。纬书有《乾坤凿度》。又《广韵》则落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即各切,□音作。《集韵》鲜明貌。《诗·唐风》白石凿凿。〈传〉凿凿,鲜明貌。《释文》凿,子洛反。又《九章算术》粟率五十,凿二十四。言粟五斗,为米二斗四升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粢食不凿。〈注〉不精凿。《释文》凿,子洛反。《杜甫诗》秋菰成黑米,精凿传白粲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昨木切,音族。《广韵》凿镂花叶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在到切,漕去声。《集韵》穿空也。《增韵》孔宠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凡辐,量其凿深以为辐广。《释文》凿,曹报反。又如字。《前汉·楚元王传》羊入其凿。《师古注》凿,在到反。谓所穿冢藏者。《楚辞·九辩》何时俗之工巧兮,灭规矩而攺凿。独耿介而不随兮,愿慕先圣之遗敎。又《集韵》七到切,音操。宂也。又《唐韵正》平声,音漕。《水经注》桓□有问鼎之志,乃漕一洲,以充百数。漕即凿字。又《韵补》叶脞五切,租上声。《易林》铅刀攻玉,无不钻凿。龙体具举,鲁班为辅。
破破:《午集下·石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普过切,颇去声。坏也,剖也,裂也,劈也,坼也。《正字通》凡物坏,及行师败其军,夺其地,皆曰破。说文专训石碎,泥。又《韵会》曲破,乐名。乐书云:唐明皇天宝,乐章多以边地名曲。如伊州,甘州之类。曲终繁声,名为入破。又《字汇补》披义切,音媲坏也。又叶博屑切,音鷩。《吕览》膏以明自煎,铎以声自穴。翠以羽殃身,蚌以珠致破。
浑浑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户昆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胡昆切,□音魂。《说文》混流声。《枚乗[音chéng]·七发》沌沌浑浑。〈注〉浑浑,波相随貌。又洿下貌。又浊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浑兮其若浊。又大也。《班固·幽通赋》浑元运物。又肧浑,言如肧胎之浑然也。《郭璞·江赋》类肧浑之未凝。又齐同也。《孙绰·天台赋》浑万象以冥观。又《集韵》户衮切,音溷。丰流也。一曰亲流。《前汉·刘向传》贤不肖浑淆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浑,盛也。〈注〉们浑,肥满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浑,坠也。〈注〉水落貌。又姓。《左传》郑大夫浑罕。又古本切,音衮。与滚同。大水流貌。《荀子·富国篇》财货浑浑如泉源。
沌沌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广韵》徒损切《集韵》杜本切《正韵》徒本切,□音囤。混沌,元气未判也。亦作浑沌。《扬子·太□经》浑沌无端,莫见其根。又不开通之貌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中央之帝为浑沌。〈注〉浑沌,无孔窍也。又浑沌,四凶之一。即讙兜也。本兽名。《神异经》崑仑有恶兽,名曰浑沌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徒浑切,音屯。水势也。《枚乗[音chéng]·七发》沌沌混混,状如奔马。〈注〉波相随貌。又《博雅》混混沌沌,转也。《孙子·兵势篇》浑浑沌沌,形圆而不可败。又《集韵》殊伦切,音淳。与纯同。粹也。又都困切,音顿。与忳同。愚貌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忳忳兮。或作沌。又柱兖切,音篆。水名。在江夏。《水经注》涉水,又迳沌水,口水,南通县之太白湖,湖水东南通江,又谓之沌口。又有沌阳县,处沌水之阳,故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