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záo gǔ dǎo suǐ
成语注音:ㄗㄠˊ ㄍㄨˇ ㄉㄠˇ ㄙㄨㄟˇ
成语简拼:ZGDS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连动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鑿骨搗髓
成语解释
形容十分刻毒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恶毒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封面上写着“凿骨捣髓”几个大字。
(2)芳芳写不出成语“凿骨捣髓”的拼音。
(3)胡口中学的荣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凿骨捣髓”。
(4)沛雅叔叔给蕾名和艳楠介绍了“凿骨捣髓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小花不会写成语“凿骨捣髓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成语出处
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十六回:『若得那先生凿骨捣髓的臭骂了一场,即刻收拾了书箱去了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凿凿:zāo 1、<名>凿子;木工穿孔挖槽用的工具。《庄子·天道》:『释椎凿而上。』2、<动>开凿;挖掘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请为君复凿二窟。』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。』[又] 水流冲刷。《雁荡山》:『如大小龙湫、水帘、初月谷之类,皆是水凿之穴。』3、<名>孔;窍。《周礼·考工记·轮人》:『量其凿深,以为轮广。』4、<名>洞穴。《汉书·刘向传》:『其后牧儿亡羊,羊入其凿。』5、<形>穿凿附会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『所恶于智者,为其也凿。』[凿空] (1)开通道路。(2)凭空议论,牵强附会。[凿枘] (1)圆凿方枘的略语。凿和枘本是彼此相应相合之物,故又比喻格格不入。(2)比喻互相投合,像榫眼和榫头一样。[凿凿] (1)鲜明的样子。(2)确实。
骨骨:gǔ 1、<名>骨头。《殽之战》:『必死是间,余收尔骨焉。』[又] 指死人。杜甫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》:『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』2、<名>文学作品的刚健的风格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风骨》:『结言端直,则文骨成焉。』[又] 人的气质、气概。《宋书·武帝纪》:『及长,身长七尺六寸,风骨奇特。』[骨力] (1)力气。(2)笔法雄健有力。[骨立] 人相当消瘦。
捣捣:dǎo 1、<动>捣;春。贾思勰《齐民要术·种谷》:『捣麋鹿羊矢。』李白《捣衣篇》:『夜捣戎衣向明月。』2、<动>攻击;攻打。《史记·孙膑传》:『批亢捣虚。』chóu通『稠』,聚。《史记·龟策列传》:『上有捣蓍,下有神龟。』[捣虚] 乘虚而击。
凿凿:《戌集上·金字部》《唐韵》在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疾各切,□音昨。《广韵》錾也。《古史考》孟庄子作凿。《师古曰》凿所以穿木也。又《说文》穿木也。《易·系辞·刳木为舟疏》刳凿其中。又《诗·豳风》二之日凿冰冲冲。《朱注》凿冰,取冰於山也。又黥□。《前汉·□法志》其次用钻凿。〈注〉凿,黥□也。又开也。《前汉·张骞传》然骞凿空。〈注〉凿,开也。空,通也。骞始开通西域道也。又造也。《公羊传·成十三年》公凿行也。〈注〉凿,犹更造之意。《释文》凿,在洛反。犹造意也。又《韵会》六情曰六凿。《庄子·外物篇》心无天游,则六凿相攘。〈注〉六情也。又《正字通》恣意不求合义理,谓之凿。《孟子》为其凿也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以意穿凿。又书名。纬书有《乾坤凿度》。又《广韵》则落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即各切,□音作。《集韵》鲜明貌。《诗·唐风》白石凿凿。〈传〉凿凿,鲜明貌。《释文》凿,子洛反。又《九章算术》粟率五十,凿二十四。言粟五斗,为米二斗四升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粢食不凿。〈注〉不精凿。《释文》凿,子洛反。《杜甫诗》秋菰成黑米,精凿传白粲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昨木切,音族。《广韵》凿镂花叶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在到切,漕去声。《集韵》穿空也。《增韵》孔宠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·轮人》凡辐,量其凿深以为辐广。《释文》凿,曹报反。又如字。《前汉·楚元王传》羊入其凿。《师古注》凿,在到反。谓所穿冢藏者。《楚辞·九辩》何时俗之工巧兮,灭规矩而攺凿。独耿介而不随兮,愿慕先圣之遗敎。又《集韵》七到切,音操。宂也。又《唐韵正》平声,音漕。《水经注》桓□有问鼎之志,乃漕一洲,以充百数。漕即凿字。又《韵补》叶脞五切,租上声。《易林》铅刀攻玉,无不钻凿。龙体具举,鲁班为辅。
骨骨:《亥集上·骨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韵会》古忽切《集韵》吉忽切,□音汨。《说文》肉之核也。《释名》骨,滑也。骨坚而滑也。《灵枢经》肾主骨,张筋化髓干,以立身。《周礼·天官·疾医》以酸养骨。〈注〉酸木味,木根立地中似骨。〈疏〉谓似人之骨立肉中者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精神者,天之分。骨骸者,地之分。属天,清而散。属地,浊而聚。又牲骨。《礼·祭统》凡为俎者,以骨为主。《仪礼·乡射礼注》以骨名肉,骨贵也。又姓。《隋书·骨仪传》骨仪,京兆长安人。又《唐书·东夷传》新罗,其族名第一骨,第二骨,以自别。又苦骨,苦参别名。又多骨,白荳□别名。见《本草纲目》。
捣捣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都晧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覩老切,□音倒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手椎也。《礼·内·则》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,必脄。一曰筑也,敲也,舂也。《诗·小雅》我心忧伤,惄焉如捣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依也。《郭璞注》谓可依倚之也。又《集韵》□留切,音稠。聚也。《史记·龟筴传》上有捣蓍,下有神龟。〈注〉捣,古稠字。捣蓍即藂蓍。○按《字汇》改从木,入木部檮字。注误。或作捣。又作捯。俗作□。
髓髓:《亥集上·骨字部》《集韵》同□。《释名》髓,遗也,遗,〈氵匮〉也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浃肌肤而臧骨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