轩裳华胄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xuān cháng huá zhòu成语简拼:XCHZ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軒裳華胄
成语解释
轩裳:古代贵族的车服;华胄:显贵的后裔。指贵族世家的子弟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安琪不会写成语“轩裳华胄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程程写不出成语“轩裳华胄”的拼音。
(3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轩裳华胄”几个大字。
(4)文常叔叔给瀚如和伊婷介绍了“轩裳华胄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乌沙中学的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轩裳华胄”。
成语出处
唐·孙恂《猎狐记》:『二秀才轩裳华胄,金玉奇标,既富春秋,又洁操履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华胄华胄:[huázhòu] (1)旧指贵族的后裔。(2)华夏族的后裔,指汉族。
轩轩:xuān 1、<名>古代大夫以上的人乘坐的车。2、<名>泛指一般的车。《公输》:『今有人于此,舍其文轩。』3、<名>栏杆。江淹《别赋》:『月上轩而飞光。』4、<名>窗或门。《过故人庄》:『开轩而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』5、<名>有栏杆的长廊;有窗的小室。《项脊轩志》:『余自束发读书轩中。』6、<形>高。《核舟记》:『中轩敞者为舱。』[轩昂] 高峻的样子;飞扬的样子。[轩眉] 扬眉,得意的样子。[轩辕] (1)黄帝。(2)车。
裳裳:cháng 1、<名>古人穿的下衣。《诗经·绿衣》:『绿衣黄裳。』(衣:上衣。)《琵琶行》:『整顿衣裳起敛容。』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每寒夜起,振衣裳,甲上冰霜迸落,铿然有声。』[注] 古代男女都穿『裳』,不是裤子,是裙的一种,但不同于现在的裙子。[裳裳] 鲜明美盛的样子。《诗经·小雅》:『裳者华,其叶湑兮。』(:茂盛。)
华华:huā 1、<名>花。《长歌行》:『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』[又] <动>开花。《淮南子·时则》:『桃李始华』2、<形>花白。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:『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』huá 1、<形>华丽;华美。《毛遂自荐》:『歃血于华屋之下。』2、<名>精华;精美的东西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物华天宝。』3、<名>文才。刘勰《文心雕龙·程器》:『昔庾元规才华精英。』4、<形>豪华;浮华。《训俭示康》:『吾性不善华靡。』5、<名>光彩。《淮南子·地形》:『末有十日,其华下照也。』6、<形>显贵;显耀。王符《潜夫论·论荣》:『所谓贤人君子者,非必高位厚禄,富贵荣华之谓也。』7、<名>汉族的古称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『我诸戎饮食、衣服不与华同。』huà<名>华山。又叫太华山,五岳中的西岳。《过秦论》:『然后践华为城。』[华表] (1)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柱。(2)古代立于宫殿、城垣或陵墓前的石柱。柱身往往刻有花纹。(3)房屋外部装饰。[华盖] (1)帝王、贵官的伞盖。(2)帝王、贵官的车上也常有华盖,又为车的别称。(3)古星名。迷信认为,人的运气不好,是有华盖星犯命。
胄胄:zhòu 1、<名>头盔。《殽之战》:『秦师过周北门,左右免胄而下。』2、<名>后代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刘豫州王室之胄,英才盖世。』[胄裔] 古代帝王与贵族的子孙。[胄子] 古代帝王与贵族的长子。
轩轩:《酉集下·车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虚言切,音掀。《说文》曲輈轓车也。《徐曰》载物则直輈。轩,大夫以上车。轓,两旁壁也。《左传·闵二年》鹤有乘轩者。〈注〉轩,大夫车。〈又〉归夫人鱼轩。〈注〉鱼轩,夫人车。又《定九年》与之犀轩。〈注〉犀轩,卿车。夫人车以鱼为饰,卿车以犀皮为饰也。又车前高曰轩,前下曰轾。《诗·小雅》戎车既安,如轾如轩。〈注〉轾,车覆而前也。轩,车却而后也。《后汉·马援传》居前不能令人轾,居后不能令人轩。〈注〉言为人无所轻重也。又檐宇之末曰轩。《左思·魏都赋》周轩中天。〈注〉周轩,长廊有窗而周回者。又殿堂前檐特起曲椽无中梁者亦曰轩。天子不御正座而御平台,曰临轩。《前汉·史丹传》天子自临轩槛。〈注〉轩槛,栏版也。又轩县,乐县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胥》诸侯轩县。〈注〉轩县三面,其形曲,故又谓之曲县。又笑貌。《后汉·方技传》轩渠笑自若。《天禄外史》韩王轩然仰笑。又舞貌。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轩轩然迎风而舞。又自得之貌。《唐书·孔戣传》轩轩自得。又与宪通。《礼·乐记》致右宪左。〈注〉宪读为轩,足仰也。又黎轩,国名。《史记·大宛传》北有奄蔡、黎轩。〈注〉国在西海之西。又姓。黄帝号轩辕,后因为氏。又轩丘,复姓。梁相轩丘豹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许建切,音宪。《礼·内则》麋鹿田豕,麕皆有轩。〈注〉切肉大如藿叶也。又《集韵》居言切,音鞬。人名。《前汉·功臣表》衆[音zhòng]利侯伊即轩。又《集韵》许偃切,音幰。车轼。又《篇海》呼旱切。与□通。人名。郑有轩虎。又叶许斤切,音欣。《陆云·夏府君诔》丘园靡滞,鸾骥凭轩。岂方伊类,捉发躬勤。考证:(《礼·乐记》坐右宪左。)谨照原文坐右改致右。
裳裳:《申集下·衣字部》《唐韵》市羊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辰羊切《正韵》陈羊切,□音常。《说文》下帬也。《释名》下曰裳。裳,障也,所以自障蔽也。《诗·邶风》绿衣黄裳。《礼·曲礼》暑无褰裳。《扬子·方言》惜乎衣未成而转为裳也。《集韵》本作常。
华华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唐韵》户花切《集韵》胡瓜切,□音划。《书·舜典》重华协于帝。〈传〉华谓文德。又《礼·檀弓》华而睆。〈疏〉凡绘画,五色必有光华,故曰华画也。又《广韵》草盛也。又粉也。《曹植·洛神赋》铅华弗御。又发白也。《后汉·陈蕃传》蹇谔之操,华首弥固。又华林,园名。《魏志》芳林园即今华林园。又地名。《战国策》说赵王于华屋之下。《史记·秦本纪注》华阳,地名。《吴志·孙皓传》皓举大衆[音zhòng]出华里。又《水经注》河水东南径华池。又华表。《古今注》尧设诽谤木,今之华表。又星名。《晋书·天文志》大帝九星曰华盖。又《韵会》胡化切,音话。《书·禹贡》至于太华。《尔雅·释山》华山,为西岳。又姓。《潜夫论》华氏子,姓也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宋戴公子者,食采于华,因氏焉。又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华枫枰栌。〈注〉华皮可以为索。又《集韵》呼瓜切,音譁。《礼·曲礼》为国君者华之。〈注〉华,中裂之,不四拆也。《尔雅·释木》瓜曰华之。又与花同。《尔雅·释草》华,荂也。《扬子·方言》齐楚之间或谓之华,或谓之荂。《佩觿集》华有户瓜,呼瓜二翻,俗别为花。又《韵补》呼戈切。《边让·章华赋》体迅轻鸿,荣曜春华。进如浮云,退如激波。又胡戈切。《徐锴·说文系传》华,本音和,故今人谓华表为和表。《枣据诗》矫足登云阁,相伴步九华。徙倚凭高山,仰攀桂树柯。又《诗·本音》灼灼其华。〈注〉音敷。〈考〉《诗》如常棣之华,颜如舜华,维常之华,□叶车韵。隰有荷华,叶下都韵。黍稷方华,叶下途韵,凡七见,皆读敷。又《唐韵古音》亦音敷。郭璞曰:江东谓华为敷。陆德明曰:古读华如敷,不独江东也。汉光武曰:仕宦当作执金吾,娶妻必得阴丽华。又《韵会》苦蛙切《正韵》枯瓜切,□音夸。不正也。或作蕐。详□字注。□又作□。考证:(《礼·檀弓》华而晥。)谨照原文晥改睆。(《诗·本音》灼灼其华。〈注〉音敷。〈考〉诗如棠棣之华。)谨照原文棠改常。
胄胄:《未集下·肉字部》《广韵》直佑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直又切,□音宙。《增韵》裔也。又系也,嗣也。又长也。《书·舜典》帝曰:夔,命汝典乐,敎胄子。〈传〉胄,长也。又后也。《左传·襄十四年》谓我诸戎,是四岳之裔胄也。〈注〉胄,后也。又《广韵》亦姓。又《增韵》国名。《集韵》或作伷。《正字通》与冂部甲胄字别,甲胄下从冃,冃音冒。此胄字下从肉,自有分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