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è jǐ ài mín
成语简拼:YJAM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約己愛民
成语解释
约束自己,爱护百姓。
成语接龙
约己爱民→民贵君轻→轻卒锐兵→兵临城下→下水拖人→人不厌故→故入人罪→罪恶如山→山情水意→意味深长
成语造句
(1)成语约己爱民和心情有关。
(2)打开笔记本,第二页赫然是“约己爱民”几个大字。
(3)华华写不出成语“约己爱民”的拼音。
(4)象山港书院的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约己爱民”。
(5)小勇不会写成语“约己爱民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羽婷大哥哥给泳妍和玟希介绍了“约己爱民”的历史典故
(7)前往水立方之前,陆爷爷给他的两个孙女讲述了『约己爱民』的历史典故
(8)清心寡欲,约己爱民;达孝道于先皇,布仁恩于宇下;提拔幽隐,以进贤良;屏斥奸邪,以厚风俗。
成语出处
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四回:『伏愿陛下:清心寡欲,约己爱民;达孝道于先皇,布仁恩于宇下;提拔幽隐,以进贤良;屏斥奸邪,以厚风俗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约约:yuē 1、<动>捆绑。[引] 拴套。《触龙说赵太后》:『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,质于齐。』2、<动>约束;检束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,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。』3、<动>约定。《鸿门宴》:『怀王与诸将约曰。』4、<名>预先商定共同遵守的条件、盟约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契丹与吾约为兄弟。』5、<形>简约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其文约,其辞微。』6、<副>大约;大概。《核舟记》:『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。』
己己:jǐ 1、<代>自己。《谋攻》:『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。』2、<名>天干的第六位。也用作次序的第六。《察传》:『晋师己亥过河也。』
爱爱:ài 1、<动>喜爱.《师说》:『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。』2、<形>亲爱的;心爱的.《柳毅传》:『见大王爱其女牧羊于野。』3、<动>爱护.《陈涉世家》:『吴广素爱人,士卒多为用者。』4、<动>怜惜;同情.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『若爱重伤,则如勿伤。』5、<动>爱惜.《指南录后序》:『国事至此,予不得爱身。』6、<动>吝啬.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吾何爱一丰?。』7、<动>爱好.《阿房宫赋》:『秦爱纷奢,人亦念共家。』[爱服] 心甘情愿地服从.
民民:mín 1、<名>古指奴隶,泛指庶民百姓。《谷梁传·成公元年》:『古者有四民: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』2、<名>人。《五蠹》:『上古之世……民食果蓏蜯蛤,腥臊恶臭而伤腹胃,民多疾病。』
约约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《广韵》於略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乙却切,□音药。《说文》缠束也。《诗·小雅》约之阁阁。〈传〉约,束也。又《周礼·春官·大史》凡邦国都鄙,及万民之有约剂者藏焉。〈注〉约剂,要盟之载辞。《礼·曲礼》约信曰誓。〈疏〉共相约束,以为信也。又《礼·坊记》君子约言。〈疏〉谓省约其言也。又《论语》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。《礼·坊记》小人贫斯约。〈注〉约犹穷也。又《论语》以约失之者,鲜矣。《何晏注》俭约无忧患。又《战国策》苏代约燕王曰。〈注〉约,止也。又《庄子·逍遥游》淖约若处子。《音义》淖约,柔弱貌。又《荀子·劝学篇》春秋约而不速。〈注〉文义隐约。又《吕氏春秋》旄象之约。〈注〉约,节也。一曰美也。又《楚辞·招魂》土伯九约。〈注〉屈也。又姓。约续,古贤者,见《韩非子》。又《广韵》於笑切《集韵》一笑切《韵会》幺笑切,□音要。《前汉·礼乐志》明德乡治本约。〈注〉师古曰:约,读曰要。又《集韵》於敎切,音靿。屈也。又《集韵》乙角切,音渥。□或作约,束也。又《集韵》吉正切,音激。缠也。又同的。《枚乗[音chéng]·七发》九寡之珥以为约。〈注〉约亦的字也。
己己:《寅集中·己字部》《唐韵》居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苟起切《正韵》居里切,□音纪。《广韵》身也。《韵会》对物而言曰彼己。《书·大禹谟》舍己从人。《礼·坊记》君子贵人而贱己,先人而后己。又《韵会》私也。《论语》克己复礼。又《释名》纪也。《诗·小雅》式夷式己。〈笺〉为政当用平正之人,用能纪理其事也。又日名。《说文》己,中宫也,象万物辟藏诎形也。己承戊,象人腹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己曰屠维,月在己曰则。《礼·月令》季夏之月,其日戊己。〈注〉己之为言起也。又官名。《后汉·西域传》元帝置戊己校尉,屯田於车师前王庭。〈注〉戊己中央,镇覆四方。又开渠播种,以为厌胜,故称戊己焉。又《集韵》口已切,音起。姓也。《诗·商颂》韦顾既伐,昆吾夏桀。〈笺〉顾昆吾,皆己姓也。
爱爱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乌代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於代切《正韵》於盖切,□同□。仁之发也。从心旡声。又亲也,恩也,惠也,怜也,宠也,好乐也,吝惜也,慕也,隐也。又《孝经·谏诤章疏》爱者,奉上之通称。又《諡法》啬於赐与曰爱。又姓。宋刺史爱申。又叶乌胃切,音秽。《诗·小雅》心乎爱矣,遐不谓矣。《楚辞·九章》世溷浊莫吾知,人心不可谓兮。知死不可让,愿勿爱兮。《袁宏·名臣赞》沧海横流,玉石同碎。达人兼善,废已存爱。《谢瞻·答灵运诗》寻涂涂既睽,即理理已对。丝路有恒悲,矧乃所在爱。小篆作□。
民民:《辰集下·氏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弥邻切,音泯。《说文》衆[音zhòng]萌也。言萌而无识也。《易·师卦》君子以容民畜衆[音zhòng]。《书·咸有一德》后非民罔使,民非后罔治。《礼·缁衣》民以君为心,君以民为体。又四民。《谷梁传·成元年》古者四民:有士民,有商民,有农民,有工民。〈注〉德能居位曰士,辟土植谷曰农,巧心劳手成器物曰工,通财货曰商。又司民,星名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民》及孟冬祀司民之日,献其数于王。〈注〉司民,轩辕角也。《释文》轩辕十七星,如龙形,有两角,角有大民、小民。又官名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民》掌登万民之数,自生齿以上,皆书於版。又民曹,汉官名。《后汉·百官志》民曹尚书主凡吏上书事。〈注〉《蔡质·汉旧仪》曰:典膳治功作,监池、苑囿、盗贼事。又民部,今户部也。《文献通考》汉置尚书郞四人,其一人主财帛委输。至魏文帝,置度支尚书寺,专掌军国支计。吴有户部,晋有度支,皆主筭也。后周置大司徒卿一人,如《周礼》之制,隋初有度支尚书,则幷[同并]后周民部之职。开皇二年,改度支为民部。永徽初,改民部为户部。又北方有比肩民,见《尔雅·释地》。南方有裸民,见《吕氏春秋》。又白民国,白身,背有角,乗[音chéng]之寿二千岁。羽民国,其民皆生羽毛。卵民国,其民皆生卵。毛民国,其民皆生毛。又有劳民、摇民、埙民、盈民、琶瘛Ⅱ饷裰罟跫?山海经》。又鹤民国,人长三寸,日行千里,见《穷神秘苑》。又姓,见《姓苑》。又叶邻知切,音离。《夏禹襄陵操》洪水滔天,下民愁悲。上帝愈咨,三过吾门不入。父子道衰,嗟嗟不欲烦下民。又叶弥延切,音眠。《杨方·合欢诗》齐彼蛩蛩兽,举动不相捐。生有同穴好,死成倂棺民。《六书略》民,象俯首力作之形。○按民字之义非一。有总言人者,《诗》天生蒸民,厥初生民。是也。有对君而言者,《书》民惟邦本。是也。有别於在位而言者,《诗》宜民宜人。注:人谓臣,民谓衆[音zhòng]庶。是也。有对幽而言者,《论语》务民之义,《左传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。是也。有对已而言者,《诗》民莫不谷,我独于罹。是也。有对农而言者,《汉·食货志》粟甚贵伤民,甚贱伤农。是也。况四民兼士农工商,岂力田始称民乎。《六书略》之说穿凿,不可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