严霜夏零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án shuāng xià líng成语简拼:YSXL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嚴霜夏零
成语解释
零:凋零。由于受寒霜摧残,夏季的草木都凋零了。比喻无道的君王恣意暴虐。
成语接龙
严霜夏零→零敲碎打→打破纪录→录用弃瑕→瑕瑜不掩→掩目捕雀→雀角之忿→忿然作色→色胆如天→天下鼎沸
成语造句
(1)宝宝不会写成语“严霜夏零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记事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严霜夏零”几个大字。
(3)麦积区凤凰初中的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严霜夏零”。
(4)弦锐哥哥给梓佩和知芸介绍了“严霜夏零”的成语典故。
(5)小胡写不出成语“严霜夏零”的拼音。
成语出处
《隋书·梁毗传》:『忤意者严霜夏零,阿旨者膏雨冬澍,荣枯由其脣吻,废兴候其指麾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严霜严霜:[yánshuāng] (1)寒冷的霜。严霜过后,叶子逐渐落下来。(2)一种温度低到足以冻杀大部分露天园田草木和果实蓓蕾的霜。严霜结庭兰。――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;冬与严霜争。――[英] 赫胥黎著、严复译《天演论》。
严严:yán 1、<形>严厉;严格。《促织》:『宰严限追比。』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逆阉防伺甚严,虽家仆不得近。』2、<形>严酷。《国殇》:『严杀尽兮弃原野。』3、<形>猛烈;历害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寒风摧树木,严霜结庭兰。』4、<名>威严;威信。《张衡传》:『衡下车,治威严,整法度。』5、<动>尊重;敬重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。』6、<动>整治。《孙雀东南飞》:『鸡鸣外欲曙,新妇起严妆。』[严君] 对父母的尊称。[严重] (1)尊重。(2)处事认真,严肃、庄重。
霜霜:shuāng 1、<名>霜。《长亭送别》:『晓来谁染霜林醉?总是离人泪。』[又] <动>结霜。《江水》:『每至晴初霜旦,林寒涧肃,常有高猿长啸。』2、<名>白色的看来像霜的物体。《秋浦歌》:『不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』《滕王阁序》:『紫电清霜,王将军之武库。』苏轼《送金山乡僧归蜀》:『冰盘若琥珀,何似糖霜美?』3、<形>白;白色。《江城子·密州出猎》:『鬓微霜,又何妨。』4、<形>比喻高洁。《南齐书·沈驎士传》:『玉质逾洁,霜操日严。』5、<名>比喻冷酷或威严。《晋书·索琳传》:『孤恐霜威一震,玉石俱焚。』6、<名>年。贾岛《渡桑干》:『客舍并州已十霜,归心夜忆咸阳。』[霜操] 坚贞高洁的节操。[霜毛] (1)洁白的毛羽。(2)白发。
夏夏:xià 1、<名>四季的第二季。《论贵粟疏》:『春耕,夏耘,秋获,冬藏。』2、<名>我国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,也称『华夏』、『诸夏』。《荀子·儒效》:『居楚而楚,居越而越,居夏而夏。』3、<名>通『厦』,高大的房屋。屈原《九章·哀郢》:『曾不知夏之为丘兮。』4、<名>朝代名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,第一代君主是禹。
零零:líng 1、<动>下雨。《诗经·东山》:『零雨其濛。』2、<动>泪水等像雨一样落下。《出师表》:『临表涕零,不知所言。』3、<动>凋落;凋谢。《秋声赋》:『其所以摧败零落者,乃一气之余烈。』《芙蕖》:『零落难堪,似成弃物矣。』4、<形>零碎的;零散的。《高祖还乡》:『零支子米麦无重数。』
严严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《唐韵》语杴切《集韵》鱼杴切《韵会》疑杴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敎命急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严,敬也。《书·皋陶谟》日严只敬六德。又《玉篇》威也。《礼·祭义》严威俨恪。〈疏〉严谓严肃。又尊也。《礼·大传》收族故宗庙严。〈注〉严犹尊也。《史记·游侠传》诸公以故严重之。又《广韵》严,毅也。又《前汉·史丹传》声中严鼓之节。〈注〉李奇曰:庄严之鼓节也。又《韵会》戒也。昏鼓曰夜严。又《正字通》寒气凛冽曰严。《李白诗》霜朽楚关木,始知杀气严。又《正字通》敌将至,设备曰戒严。敌退,弛备曰解严。又姓。《战国策》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。《正字通》汉明帝讳庄,攺庄助为严助,庄光为严光。又《史记·封禅书》诸布诸严诸逑之属,百有余祠。又严道,县名。《史记·邓通传》啺邓通蜀严道铜山。又《韵会》州名。隋睦州,宋攺严州。又《前汉·元帝纪》严篽池田。〈注〉晋灼曰:严籞,射苑也。又国名。《后汉·西域传》严国在奄蔡北,属康居。又《正字通》树名。《一统志》琼州有严树,捣皮叶,浸水,和以酿,数日成酒,能醉人。又与庄同。《周礼·秋官·小司寇注》鍼严子为坐。《释文》严,刘音庄,左传作庄。汉明帝名庄,攺为严。《后汉·□纪传》不复办严即时之郡。〈注〉严读曰装。《风俗通》汝南应融义高,闻之惊愕,即严便出。○按《诗》商颂,下民有严。朱子叶剡刚反,与下遑叶。古严与庄本同音,故汉避明帝讳,攺严为庄,似不必别增叶音也。又《集韵》鱼衔切。岩字省文。详山部岩字注。又《五音集韵》五犯切。与俨同。《诗·大雅》有严天子。〈传〉严然而威。《释文》严,毛读鱼检反,郑如字。《书·无逸》严恭寅畏。《释文》作俨。◎按皐陶谟《释文》亦云又鱼检反。《荀子·儒效篇》严严兮其能敬已也。〈注〉严或作俨。又《集韵》鱼窆切,音验。酷也。考证:(《正字通》敌将至,设备曰戒严。敌退,弛备曰余严。)谨照原文余改解。(又《周礼·秋官·小司寇注》严子为坐。)谨照原文严子上增鍼字。
霜霜:《戌集中·雨字部》《唐韵》所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师庄切,□音驦。《玉篇》露凝也。《释名》其气惨毒,物皆丧也。《大戴礼》阳气胜,则散为雨露。阴气胜,则凝为霜雪。《易·坤卦》履霜坚冰至。《诗·秦风》白露为霜。又《字汇补》国名。《西域记》屈霜国。又姓。见《姓苑》。又《正字通》正年曰霜。《李白诗》陛下之寿三千霜。又《集韵》《类篇》□色壮切,音孀。陨霜,杀物也。或作灀。《潘岳·马汧督诔》马生爰发,在险弥亮。精贯白日,猛烈秋霜。
夏夏:《丑集下·夊字部》昰《唐韵》《正韵》胡驾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亥驾切,□音暇。四时,二曰夏。《释名》假也。宽假万物,使生长也。《前汉·魏相传》南方之神炎帝,秉礼,执衡,司夏。又《广韵》胡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亥雅切,□音下。中国曰华夏。《书·康诰》用肇造我区夏。《诗·周颂》肆于时夏。又国号。禹受舜禅,易虞为夏。又国名。《史记·大宛传》大夏,在大宛西南二千余里。《晋史》赫连勃勃。《宋史》李元昊,□僭国号曰夏,属今宁夏。又泽名。《书·禹贡》雷夏既泽。又大夏,禹乐名。《周礼·春官》大司乐舞大夏,以祭山川。钟师掌金奏,凡乐事,以钟鼓奏九夏。《杜子春曰》王出入奏王夏,尸出入奏肆夏,牲出入奏昭夏,賔客至奏纳夏,臣有功奏章夏,夫人祭奏齐夏,族人侍奏族夏,客醉而出奏严模鋈胱噫裣摹F胍粽音陔,骜音遨。○按九夏,有声无辞,注疏以《雅》《颂》诸篇强分配之,非。又大屋曰夏。《宋玉·招魂》冬有穾夏。又大俎曰夏。《诗·秦风》於我乎,夏屋渠渠。《礼·檀弓》见若覆夏屋者矣。〈注〉大俎,一名大房,半体之俎,足下有跗,如堂房也。又五色曰夏。《书·禹贡》羽畎夏翟。〈注〉羽畎,羽山之谷。夏翟,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饰。《周礼·春官·□人之职》秋□夏。服车五乘,孤乘夏篆,卿乘夏缦,盖取诸此。又《集韵》举下切,音贾。地名。负夏,卫地。《礼·檀弓》曾子吊于负夏。又阳夏,在开封。《史记·高祖纪》追项王至阳夏。又木名。《礼·学记》夏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〈注〉夏,榎[音jiǎ]也。楚,荆也。《诗·大雅》不长夏以革。《王博士云》夏用木,革用皮,皆鞭扑之□。又,胡可切,音荷。《□琳·玛瑙勒赋》四賔之筵,播以淳夏。色夺丹乌,明照烈火。又叶创举切,音楚。《扬雄·城门校尉箴》昔在先世,有殷有夏。癸辛不德,而设夫险阻。又叶胡故切,音互。《贾谊·鵩赋》单阏之岁,四月维夏。庚子日斜,鵩集余舍。《春秋释例》除春夏之夏,余皆户雅切。《正字通》按古先有四时之夏,余义皆假借。○按《正字通》此字下有畟字,重田部,今删。
零零:《戌集中·雨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郞丁切,音灵。《说文》余雨也。从雨令声。又《玉篇》徐雨也。又《广韵》落也。《诗·鄘风》灵雨既零。〈传〉零,落也。又《字汇》畸零,凡数之零余也。又《后汉·高句骊传》好祠鬼神,社稷零星。〈注〉风俗通曰:辰之神为零星。又水名。《前汉·匈奴传》零吾水上。又《前汉·司马相如传》通零关道。〈注〉徐广曰:越嶲有零关县。又《前汉·地理志》武陵郡零阳,零陵郡零陵。又《韵会》丁零,亦地名。通作灵令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明成化举人零混。又与苓通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豕零也。〈注〉进学解所谓豨苓也。又《广韵》落贤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灵年切,□音莲。《广韵》先零,西羌也。《前汉·赵充国传》先零豪言,愿时渡湟水北。〈注〉零,音怜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郞定切,音令。《广韵》零落。《集韵》或作□。亦作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