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án jiāng jiǔ lèi
成语注音:ㄧㄨㄢˊ ㄐㄧㄤ ㄐㄧㄨˇ ㄌㄟˋ
成语简拼:YJJL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偏正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沅江九肋
成语解释
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。用以比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近义词
凤毛麟角
成语示例
(1)唯故人二三辈与门生时时相过,文采议论,灿然可观,求子微、怀一,盖沅江九肋也。▼宋·叶梦得《避暑录话》卷上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沅江九肋”几个大字。
(2)黎安哥哥给马立和俏如介绍了“沅江九肋”的成语典故。
(3)亮亮不会写成语“沅江九肋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林口县第一中学的铁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沅江九肋”。
(5)小方写不出成语“沅江九肋”的拼音。
成语出处
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自负》:『袁州出举人,亦犹沅江出龟甲九肋者,盖稀矣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江江:jiāng 1、<名>长江的专称。《公输》:『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。』[又] <名>江面。《群英会将干中计》:『早见东吴船只,蔽江而来。』2、<名>泛指江河;河流。《劝学》:『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而绝江河。』[江表] 长江以外,指江南地区。[江东] 长江下游地区。[江介] 江畔;沿江一带。[江左] 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区;江东。
九九:jiǔ 1、<数>九。2、<数>泛指多数或多次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海内之地,方千里者九。』[九泉] (1)深渊。(2)人死后埋葬的地方。迷信指阴间。[九天] (1)指天的中央和八方。(2)指天的最高处。(3)道家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。[九原] (1)山名,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北,为晋代卿大夫的墓地。(2)指死后埋葬的地方;阴间。[九州] (1)古代中国设置的九个州,具体说法不一。《尚书·禹贡》中为冀、豫、雍、扬、兖、徐、梁、青、荆。(2)泛指中国。[九族] 九代家族,即高祖、曾祖、祖、父、自身、子、子孙、曾孙、玄孙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注认为『九族』是外祖父、外祖母、从母子、妻父、妻母、姑之子、姊妹之子、女之子以及自己的同族。
肋肋:1、[lē] 。2、[lèi] 〈名〉(1)(形声。从肉,力声。本义:肋骨)(2)同本义。肋,肋骨也。――《说文》;肋,勒也,所以捡勒五脏也。――《释名·释形体》。又如:肋下(腋下);肋肢(腋下,胳肢窝);肋窝(也作『肋罗』。胸前腋下的部位。通称胳肢窝)(3)房屋或其它建筑物中的构架木材。如:肋木。(4)胸部的侧面。如:两肋插刀。
沅沅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□愚袁切,音元。水名。《说文》水出牂牁故且兰,东北入江。《山海经》沅水出象郡镡城西。〈注〉象郡,今日南也。《尚书·日记》楚中九江,五曰沅江,出沅州西蛮界。《水经》沅水出牂牁且兰县,为旁沟水,又东至镡城县为沅。《楚辞·九歌》沅有芷兮澧有兰。又州县名。《广舆记》属湖广辰州府,汉武陵地,唐沅州。又有沅陵县。又常德府有沅江县。又云南有镇沅府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五远切,音阮。义同。
江江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古双切,音杠。水名。《风俗通·山泽篇》江者,贡也。出珍物,可贡献也。《释名》江,共也。小江流入其中,所公共也。《说文》水出蜀湔氏徼外岷山,入海。《书·禹贡》岷山导江。《家语》夫江始於岷山,其源可以滥觞。及其至江津也,不舫舟,不避风雨,不可以涉。又《书·禹贡》三江既入。《韦昭国语注》吴松江,钱塘江,浦阳江。《郭璞·山海经注》岷山,大江水所出。崃山,南江水所出。崌山,北江水所出。南江,北江,皆东流注於大江。《庾阐·扬都赋注》松江,东北行七十里得三江口,东北入海为娄江,东南入海为东江,幷[同并]松江为三。《前汉·地理志注》三江,谓北江、中江、南江。又九江,在荆州。《书·禹贡》九江孔殷。《正义》江以南,水无大小,俗人皆呼为江。又州名。春秋时为吴楚地,秦为九江郡,晋为浔阳郡,即古江州。《地理通释》汉九江郡,本在江北,而今所谓江州者,实武昌郡之柴桑县。后以江北之浔阳幷[同并]柴桑而立郡,又自江北徙治江南,以故江南得有浔阳之名。后又因浔阳而攺为江州,实非古江州地也。又姓。本伯益之后,爵封于江,后以国为氏。又星名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天潢旁江星。江星动,人涉水。又帝江,神鸟。出天山,识歌舞。见《山海经》。又《韵补》叶古红切,音公。《楚辞·九章》将运舟而下浮兮,上洞庭而下江。去终古之所居兮,今逍遥而来东。今滇语呼江为公。又名江鱼为公鱼。
九九:《子集上·乙字部》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举有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己有切,□音久。数也。《说文》阳之变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乾元用九,天下治也。《列子·天瑞篇》一变而为七,七变而为九,九变者,究也。又算法曰九九。《韩诗外传》齐桓公设庭爎待人士,不至。东野有以九九见者,曰:九九薄能耳,君犹礼之,况贤於九九者乎。〈注〉若今九章算法。又《荆楚岁时记》俗用冬至次日,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。又《史记·驺衍传》中国之外,有赤县神州者九。又九之为言多也。《公羊传·僖九年》葵丘之会,桓公震而矜之,叛者九国,言叛者衆[音zhòng],非实有九国也。宋赵鹏飞曰:会葵丘惟六国,会咸牡丘皆七国,会淮八国,犹汉纪谓叛者九起也。又阳九,戹也。《左思·吴都赋》世际阳九。〈注〉阳戹五,阴戹四,合为九。又姓。又复姓。《何氏姓苑》岱县人,姓九百,名里。又秦穆公时九方阜,一名歅。善相马,见《列子》。又隷书防诈伪,凡纪数,九借用玖。《□绦曰》洪容斋五笔,九作久,阳数九为老久义也。玖,黑色玉也。借作玖,非。又《韵会》渠尤切,音仇。国名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九侯。〈注〉音仇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居尤切,音鸠。聚也。《论语》九合诸侯。《庄子·天下篇》禹亲操橐[音tuó]耜,以九亲天下之川。〈注〉九,读纠。纠合错亲,使川流贯穿注海也。九与鸠纠勼□通。
肋肋:《未集下·肉字部》《唐韵》卢则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正德切,□音勒。《说文》胁骨也。《广韵》胁肋。《正韵》胁干。《释名》肋,勒也。检勒五脏也。又《集韵》举欣切,音斤。肉之力也。与筋同。详竹部筋字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