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经秘旨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án jīng mì zhǐ成语注音:ㄧㄨㄢˊ ㄐㄧㄥ ㄇㄧˋ ㄓㄧˇ
成语简拼:YJMZ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元經秘旨
成语解释
微妙的道理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策策不会写成语“元经秘旨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第一职业中学的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元经秘旨”。
(3)练习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元经秘旨”几个大字。
(4)闰钊叔叔给竹娟和玺荥讲述了“元经秘旨”的成语故事。
(5)小琮写不出成语“元经秘旨”,因此期中考试才考了98分。
成语出处
清·袁枚《续新齐谐·雁岩仙女》:『所说言语,都是元经秘旨,不能记忆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元元:yuán 1、<名>头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『免胄入狄师,死焉。狄人归其元,面如生。』2、<形>为首的。《荀子·王制》:『元恶不待教诛。』3、<数>第一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二世元年七月。』4、朝代名(1271年1368年),开国君王忽必烈。5、<名>黑色。清朝避康熙帝的改『玄』为『元』。《治平篇》:『自此而元焉。』6、<名>天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『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。』7、<名>指帝王的年号。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:『是年夏五,改元景炎。』[元本] (1)首要。(2)元代刊刻的书籍。[元妃] 诸侯的正妻。[元后] (1)远古帝王。(2)后世帝王的正妻。[元气] (1)道家称天地未开时的混浊之气。(2)生命活力。
经经:jīng 1、<名>织物的纵线,与『纬』相对。文同《织妇怨》:『皆言边幅好,自爱经纬密。』2、<名>经络;经脉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技经肯綮之未尝,而况大畖乎?』3、<名>经典;经书。《师说》: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。』《过零丁洋》:『辛苦遭逢起一经。』4、<名>我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,以儒学经传著术为主,与『史』、『子』、『集』相对。《复庵记》:『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。』5、<名>分界;界线。《察传》:『是非之经,不可不分。』6、<动>上吊;缢。《史记·田单列传》:『经其颈于树枝。』7、<动>经过;经历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既窈窕以寻壑,亦崎岖而经丘。』8、<动>治理。《左传·隐公十一年》:『礼,经国家,定社稷。』[又] <动>合符常理。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『海内必以兄为经之人。』[经纪] (1)纲常;法度。(2)条理;秩序。(3)经营;料理。(4)买卖,贸易。[经年] 经过一整年或若干年。[经传] 儒家经典与前人对这些经典所作的解释的统称。
秘秘:1、[古] 祕[mì] (1)(形声。从禾,必(bì)声。本义:一种香草)(2)不可测知;不公开。祕,神也。从示,必声。――《说文》;祕舞更奏。――张衡《西京赋》;祕器。――《后汉书·袁安传》。注:『棺也。』。祕宝。――《后汉书·班彪传》。传:『河图之属。』。祕经。――《后汉书·苏竟传》。注:『图纬书也。』。其事秘,世莫知也。――《史记·武帝本纪》。又如:秘箓(秘文);秘法(秘术,秘密的方法);秘狱(也称掖庭狱,汉代专指幽囚罪人于皇宫掖庭而不作公开审理的监狱)(3)稀奇,世上少有。博学强记,多奇篇秘籍。――《唐诗纪事·段成式》。又如:秘怪(神奇怪异);秘珍(罕见珍品);秘异(奇异);秘籍(珍贵罕见的书籍);秘宝(不常见的珍异宝物)(4)深,深邃。如:秘宇(深殿);秘典(含义深奥的典籍);秘义(深奥的意义)(5)与皇帝有关的。如:秘驾(帝王的车驾);秘馆(即秘阁,帝王藏书之所);秘色(古代越州官窑所产瓷器的颜色,因为帝王所专用,故云)。2、[bì] 秘鲁的简称。3、[mì] (1)秘密、奥妙的事物。而此秘未睹。――《宋书·谢灵运传论》。(2)秘书的简称。受雇为上级处理通讯及日常事务和杂务的人。如:一秘。(3)姓。
旨旨:zhǐ 1、<形>味美。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:『我有旨酒。』2、<名>意思;意图。《周易·系辞下》:『其旨远,其辞大。』《旧五代史·寇彦卿传》:『好书史,复善伺太祖旨。』3、<名>帝王的诏书,命令。《旧唐书·刘洎传》:『陛下降恩旨。』
元元:《子集下·儿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愚袁切,音原。《精薀》天地之大德,所以生生者也。元字从二从人,仁字从人从二。在天为元,在人为仁,在人身则为体之长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长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元,始也。又《广韵》长也。又大也。《前汉·哀帝纪》夫基事之元命。〈注〉师古曰:更受天之大命。又首也。《书·益稷》元首明哉。《前汉·班固叙传》上正元服。〈注〉师古曰:元,首也。故谓冠为元服。又本也。《后汉·班固传》元元本本。又百姓曰元元。《战国策》制海内,子元元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以全天下元元之民。〈注〉古者谓人云善人,因善为元,故云黎元。其言元元者,非一人也。又《公羊传·隐元年》元年者何,君之始年也。《左传注》凡人君即位,欲其体元以居正,故不言一年一月。《罗泌·路史》元者,史氏之本辞也。君即位之一年称元,古之史皆然。书太甲元年维元祀,虞夏有元祀之文,非春秋始为法也。又气也。《公羊传注》变一为元。元者,气也。又正月一日曰元日。《书·舜典》月正元日。〈注〉朔日。又諡法,行义悦民,始建国都,主义行德,□曰元。又姓。《韵会》左传,卫大夫元咺。又后魏孝文拓拔氏为元氏,望出河南。又《韵补》叶虞云切,音輑。《桓谭·仙赋》呼则出故,翕则纳新。夭矫经引,积气关元。《史记·叙传》庄王之贤,乃复国□。既赦郑伯,班师华元。◎按新、□□非文韵。考证:(《书·尧典》月正元日。)谨照原书尧典改舜典。
经经:《未集中·糸字部》坕《唐韵》《广韵》古灵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坚灵切,□音泾。《说文》织也。《玉篇》经纬,以成缯帛也。《易·屯卦》君子以经纶。〈疏〉经,谓经纬。又《易·颐卦》拂经於丘。〈注〉经犹义也。又《书·酒诰》经德秉哲。〈传〉能常德持智。《左传·昭二十五年》夫礼,天之经也。〈注〉经者,道之常。又《诗·大雅》经之营之。〈传〉经,度之也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冢宰》体国经野。〈注〉经,谓为之里。〈疏〉南北之道谓之经,东西之道谓之纬。又《周礼·天官·大宰》以经邦国。〈注〉经,法也。王谓之礼经常所秉以治天下者也。又《礼·月令》毋失经纪。〈注〉谓天文进退度数。又《礼·经解疏》经解者,以其记六艺政敎之得失也。又《左传·昭二十五年》为夫妇外内,以经二物。〈注〉夫治外,妇治内,各治其物。又《论语》自经於沟渎,而莫之知也。《何晏注》经,经死於沟渎之中。《晋语》雉经於新城庙。《释名》屈颈闭气曰雉经,如雉之为也。又《广韵》古定切,音径。经纬也。又织也。又《离骚·王逸注》经,径也。《释名》经,径也。如径路无所不通,可常用也。又《韵补》叶居良切。《韩愈·此日足可惜诗》闭门读书史,清风窗户凉。日念子来游,子岂知我情。别离未为久,辛苦多所经。情音翔。《五经文字》作□者,讹。
秘秘:《午集下·示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兵媚切,音贲。《说文》神也。《徐曰》秘之言闭,秘不可宣也。《广韵》劳也,密也,藏也。《史记·孝文纪》秘祝之官。〈注〉秘祝移过於下,国家讳之,故曰秘。《前汉·刘向传》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。〈注〉言中以别外。《班固·两都赋》校理秘文。又官名。《唐书·百官志》秘书省监一人,又秘书郞三人。又姓。《西秦录》有仆射秘宜。又《字汇补》□吉切,音必。《郤正释讥》无远不至,无幽不悉。挺身取命,干兹奥秘。《正字通》从示从必。俗从禾作秘,伪。
旨旨:《辰集上·日字部》《广韵》职雉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轸视切,□音指。《说文》美也。《书·说命》王曰旨哉。〈传〉旨,美也。《诗·邶风》我有旨蓄。〈传〉旨,美也。又《正字通》凡天子谕告臣民曰诏旨,下承上曰奉旨。又《玉篇》意也,志也。《易·系辞》其旨远。〈疏〉旨意深远。又《韵补》叶脂利切。《左思·魏都赋》盖比物以错辞,述清都之闲丽。虽选言以□章,徒九复而遗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