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án è wèi xiāo
成语简拼:YEWX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元惡未梟
成语解释
枭:杀头。指没有惩治首恶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接龙
元恶未枭→枭俊禽敌→敌众我寡→寡恩少义→义愤填胸→胸怀大志→志高气扬→扬厉铺张→张大其辞→辞穷理尽
成语造句
(1)风采华侨中学的檀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元恶未枭”。
(2)格格不会写成语“元恶未枭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航航写不出成语“元恶未枭”的拼音。
(4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元恶未枭”几个大字。
(5)颖祺叔叔给雪影和珊艴讲解了“元恶未枭”的历史故事。
(6)方今天下骚扰,元恶未枭,君受大任,干国之重,而久自抑损,非所以光扬洪烈矣。
(7)去耒阳市第十一中学的公交车上,逻片大哥哥给玉芬和莓甜讲述了『元恶未枭』的历史典故
成语出处
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:『方今天下骚扰,元恶未枭,君受大任,干国之重,而久自挹损,非所以光扬洪烈矣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元元:yuán 1、<名>头。《左传·僖公三十三年》:『免胄入狄师,死焉。狄人归其元,面如生。』2、<形>为首的。《荀子·王制》:『元恶不待教诛。』3、<数>第一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二世元年七月。』4、朝代名(1271年1368年),开国君王忽必烈。5、<名>黑色。清朝避康熙帝的改『玄』为『元』。《治平篇》:『自此而元焉。』6、<名>天。《淮南子·原道》:『执元德于心而化驰若神。』7、<名>指帝王的年号。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:『是年夏五,改元景炎。』[元本] (1)首要。(2)元代刊刻的书籍。[元妃] 诸侯的正妻。[元后] (1)远古帝王。(2)后世帝王的正妻。[元气] (1)道家称天地未开时的混浊之气。(2)生命活力。
恶恶:è 1、<形>罪恶;邪恶。与『善』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。』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,贾余庆献谄于后。』2、<形>丑;丑陋。与『美』相对。《釆草药》:『未花时釆,则根色鲜泽;花过而釆,则根色黯恶。』3、<形>坏;不好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岁恶不人,请卖爵子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今君与廉颇同列,廉君宣恶言,而君畏匿之。』4、<形>污秽。《五蠹》:『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』《报刘一丈书》:『立厩中仆马之间,恶气袭衣裾』5、<形>险恶;凶险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而境界危恶,层见错出,非人世所堪。』wù 1、<动>憎恶;讨厌;不喜欢。《鱼我所欲也》:『死亦我所恶,所恶有甚于死者,故患有所不避也。』2、<名>耻辱;羞辱。《史记·平原君列传》:『此百世之怨,而赵之所羞,而王弗知恶焉。』3、<动>嫉妒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。』wū 1、<代>哪里;怎么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以小易大,彼恶知之?』《满井游记》:『余之游将从此始,恶能无记?。』2、<叹>相当于『啊』、『唉』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上》:『恶!是何言也。』
未未:wèi 1、<副>没有;不曾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计未定,求人可使报秦者。』2、<副>不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。』3、<副>用在句尾表疑问,相当于『否』、『没有』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是足以报使君未耶?』4、<名>地支的第八位,古代用以记日子。《登山记》:『是月丁未,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。』5、<名>十二时辰之一,相当于下午一至三点。[未亡人] 旧时寡妇自称。
枭枭:xiāo 1、<名>一种猛禽。白居易《凶宅》:『枭鸣松桂枝。』2、<形>勇猛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刘备天下枭雄。』3、<动>砍头后悬首示众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『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。』[枭獍] 古时传说枭为食母的恶鸟,獍为食父的恶兽。比喻大逆不道的人。[枭首] 古代酷刑,斩头并悬挂示众。[枭雄] (1)凶狠专横。(2)指骁悍而有野心的雄杰。
元元:《子集下·儿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愚袁切,音原。《精薀》天地之大德,所以生生者也。元字从二从人,仁字从人从二。在天为元,在人为仁,在人身则为体之长。《易·乾卦》元者,善之长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元,始也。又《广韵》长也。又大也。《前汉·哀帝纪》夫基事之元命。〈注〉师古曰:更受天之大命。又首也。《书·益稷》元首明哉。《前汉·班固叙传》上正元服。〈注〉师古曰:元,首也。故谓冠为元服。又本也。《后汉·班固传》元元本本。又百姓曰元元。《战国策》制海内,子元元。《史记·文帝本纪》以全天下元元之民。〈注〉古者谓人云善人,因善为元,故云黎元。其言元元者,非一人也。又《公羊传·隐元年》元年者何,君之始年也。《左传注》凡人君即位,欲其体元以居正,故不言一年一月。《罗泌·路史》元者,史氏之本辞也。君即位之一年称元,古之史皆然。书太甲元年维元祀,虞夏有元祀之文,非春秋始为法也。又气也。《公羊传注》变一为元。元者,气也。又正月一日曰元日。《书·舜典》月正元日。〈注〉朔日。又諡法,行义悦民,始建国都,主义行德,□曰元。又姓。《韵会》左传,卫大夫元咺。又后魏孝文拓拔氏为元氏,望出河南。又《韵补》叶虞云切,音輑。《桓谭·仙赋》呼则出故,翕则纳新。夭矫经引,积气关元。《史记·叙传》庄王之贤,乃复国□。既赦郑伯,班师华元。◎按新、□□非文韵。考证:(《书·尧典》月正元日。)谨照原书尧典改舜典。
恶恶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(古文)亚《唐韵》乌各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遏鄂切《正韵》遏各切,□音垩。《广韵》不善也。从心亚声。《通论》有心而恶谓之恶,无心而恶谓之过。又丑陋也。《书·洪范》六极,五曰恶。〈传〉丑陋也。《五行传》貌不恭之罚也。又瑕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筑氏》敝尽而无恶。〈注〉虽至敝尽,无瑕恶也。又粗也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以恶食食项王使者。谓粗饭也。又年凶曰岁恶。又器物不良曰苦恶。又粪秽也。《前汉·昌邑王传》如是青蝇恶矣。《师古曰》恶即矢也。越王句践为吴王尝恶。又多所不可曰性恶。《后汉·华陀传》为人性恶难得意。又《广韵》乌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乌故切,□污去声。憎也,疾也。《左传·隐三年》周郑交恶。〈注〉两相疾恶也。又忌也。《礼·王制》奉讳恶。〈注〉奉谓进也,讳谓先生之名,恶谓子卯忌日,谓奉进於王,以所讳所恶也。又耻也。《孟子》羞恶之心。又《广韵》哀都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汪胡切《韵会》汪乌切,□音污。安也,何也。《论语》恶乎成名。《孟子》居恶在。又叹辞。《孟子》恶,是何言也。又与滹同。《礼·礼器》晋人将有事于河,必先有事于恶池。《古今字考》恶同滹,池同沱,即滹沱河也。古但作亚,加心作恶。加言作□,□转注。因各转声成亚,恶,□三文。《集韵》□即恶也。
未未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无沸切,音味。《说文》未,味也。六月,百果滋味已具,五行木老於未,象木重枝叶之形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未曰协洽。《礼·月令注》季夏者,斗建未之辰也。又《前汉·律正志》昧薆於未。《释名》未,昧也。日中则昃,向幽昧也。又《玉篇》未犹不也,未有不,即有也。又未央,复姓。见《李淳风·乙巳占》。
枭枭:《辰集中·木字部》《唐韵》古尧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坚尧切,□音骁。《说文》不孝鸟也。《诗·大雅》为枭为鸱。《陆玑疏》自关而西,为枭为流离。其子适长大,还食其母。故张奂云:鶹鷅食母。又其肉甚美,可为羹臛。《北户录》古人尚鴞羹,意欲灭其族,非以为美也。又县首木上曰枭首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巿。又健也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北貉燕人来致枭骑助汉。又山巓曰枭。《管子·地员篇》其山之枭,多桔符楡。其山之末,有箭与苑。又雄也。《淮南子·原道训》湫漻寂寞,为天下枭。又枭瞯,深目貌。《王褒·四子讲德论》燋齿枭瞯,文身裸袒之国,靡不奔走贡献。又枭卢,樗蒱采名。幺为枭,六为卢。晋谢艾曰:枭,邀也。六博得邀者胜。《楚辞》成枭而牟呼五白。枭二为珉采,牟,胜也。胜枭必五白。又《本草别录》桃终冬不落者为枭桃。又姓。《姓谱》隋炀帝诛杨元感,改其姓为枭氏。考证:(《楚辞》成枭为牟。)谨照原文为牟改而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