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ān tiān qū dì
成语简拼:YTQD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寃天屈地
成语解释
形容非常冤枉委屈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接龙
1、冤天屈地→地网天罗→罗掘俱穷→穷年屡月→月章星句→句栉字比→比众不同→同船合命→命词遣意→意前笔后→后来居上→上医医国→国富民安→安之若素→素隐行怪→怪雨盲风→风雨时若→若隐若显→显祖扬宗→宗师案临→临机立断→断脰决腹→腹背受敌→敌不可纵→纵横驰骋
2、冤天屈地→地网天罗→罗织罪名→名山事业→业业矜矜→矜贫恤独→独出己见→见所不见→见弃于人→人己一视→视远步高→高官极品→品貌非凡→凡胎肉眼→眼语颐指→指麾可定→定乱扶衰→衰当益壮→壮发冲冠→冠上履下→下学上达→达官要人→人浮于食→食不兼肉→肉薄骨并
3、冤天屈地→地上天官→官样文章→章台杨柳→柳亸莺娇→娇声娇气→气壮理直→直言无讳→讳兵畏刑→刑于之化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冤天屈地”几个大字。
(2)健健不会写成语“冤天屈地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睿睿写不出成语“冤天屈地”的拼音。
(4)石江初级中学的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冤天屈地”。
(5)雪娇大哥哥给裕润和严钰讲述了“冤天屈地”的历史典故
成语出处
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『真是冤天屈地,要好成歉。吾好意为你寄信,你妻子自不曾到,今日这话,却不知祸从天上来!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冤冤:yuān 1、<名>冤屈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然使君冤未白,犹无益也。』2、<形>冤屈。《窦娥冤》:『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。』[冤家] 仇人。情人。[冤孽] 前生留下的仇怨和罪过。
天天:tiān 1、<名>天空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是日也,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。』《秋声赋》:『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。』《敕勒歌》:『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』2、<名>天气;气候。《卖炭翁》:『可怜身上衣正单,心忧炭贱愿天寒。』3、<名>自然;本性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依乎天理,批大郤,导大窾。』4、<名>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。《殽之战》:『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,天奉我也。』《子鱼论战》:『隘而不列,天赞我也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此天亡我也,非战之罪也。』5、<名>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。《史记·郦食其列传》:『王者以民人为天,而民人以食为天。』[天道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气。[天府] 自然条件优越,物产丰富,地势险要的地方。[天光] 日光。天空的景象。[天理] (1)自然规律。(2)天然的组织结构。(3)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。(4)上天主持的公道。[天伦] 天然伦次,指兄弟。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。[天年] 自然寿命。[天书] (1)帝王的诏敕。(2)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。(3)比喻难认、难懂的书和文字。[天作之合] 天生的配偶。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,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。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、特殊。
屈屈:qū 1、<动>弯曲。《核舟记》:『屈右臂支船。』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手指不可屈伸。』2、<动>屈服。《阎典史传》:『挺立不屈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屈服。《五人墓道》:『安能屈豪杰之流,扼腕墓道,发其志士之悲哉?。』《谋攻》:『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』3、<名>委屈;冤屈。《海瑞传》:『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。』[又] <动>受委屈。《出师表》:『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。』4、<动>亏;短少。《刘东堂言》:『理屈词穷,怒问。』jué 1、<动>竭尽;用尽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,则物力必屈。』
地地:dì 1、<名>大地;地面。《赤壁赋》:『寄蜉蝣于天地,渺沧海之一粟。』2、<名>土地;田地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殚其地之出,竭其庐之人。』3、<名>领土;地域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今齐地方千里,百二十城。』4、<名>处所;地方。《琵琶行》:『浔阳地僻无音乐。』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:『此地有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。』5、<名>处境;境地。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『久处卑贱之位,困苦之地。』6、<名>路程。《红楼梦》:『那轿夫抬进去。走了一射之地。』(一射之地:即一箭之地,约一百五十步。)7、<名>底子。《林黛玉进贾府》:『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。』8、<助>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。杜甫《陪柏中丞观宴将士》:『几时束翠节,特地引红妆。』冯梦龙《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『忽地起一阵大风。』[地镜] (1)地面的积水。(2)传说中的宝镜。
冤冤:《子集下·冖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於袁切,音鸳。《说文》屈也。从兔从冖。兔在冖下不得走,益屈折也。《广韵》枉曲也。《史记·于定国传》张释之为廷尉,天下无冤民。定国为廷尉,民自以不冤。又冤句县。《韵会》在曹州。句音劬。《正韵》亦作寃。
天天:《丑集下·大字部》兲《唐韵》《正韵》他前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他年切,□腆平声。《说文》颠也。至高在上,从一大也。《白虎通》镇也,居高理下,为物镇也。《易·说卦》乾为天。《礼·礼运》天秉阳,垂日星。荀子曰:天无实形,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。邵子曰:自然之外别无天。《程子遗书》天之苍苍,岂是天之形。视下亦复如是。《张子正蒙》天左旋,处其中者顺之,少迟则反右矣。《朱子·语类》离骚有九天之说,诸家妄解云有九天。据某观之,只是九重。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,里面重数较软,在外则渐硬,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,那里转得愈紧矣。○按天形如卵白。细察卵白,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,第八重白膜稍硬,最后九重便成硬殻。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。今西洋历说,天一层缓似一层,此七政退旋,所以有迟速也。又星名。《尔雅·释天》天,根氐也。《周语》天根见而水涸。又古帝号。葛天氏,见《疏仡纪》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经》形天与帝争神,帝断其首,乃以乳为目,脐为口,操干戚以舞。形一作□。《陶潜诗》□天舞干戚,猛志故常在。或作兽名,非。又地名。《蜀地志》蜀卭僰山后四野,无晴日,曰漏天。《杜甫诗》地近漏天终岁雨。又山名。《九州要记》凉州古武城有天山,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。一曰在伊州。〈注〉天山,即祁连山。又天,乐名。钧天广乐,见《史记·赵世家》。又署名。《唐六典》内阁惟秘书阁,宏壮曰木天。今翰林院称木天署。又景天,草名。《陶弘景曰》以盆盛,置屋上,辟火灾。又髡□。《易·暌□》其人天且劓。又姓。汉长社令天高。见《姓苑》。○按先韵,古与真文通,故天字皆从铁因反。考之经史皆然,惟《易》六位时成,时乘六龙以御天,与庚青通耳。《正字通》谓,至尊莫如天,天以下又莫如君父,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,所论颇正大。□,武后所造天字,似篆文天。
屈屈:《寅集上·尸字部》《广韵》区勿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曲勿切,□音诎。《说文》无□也。从□出声。又曲也,请也。又《增韵》郁也,轧也。《正字通》凡曲而不伸者,皆曰屈。《易·系辞》尺蠖之屈,以求信也。《孟子》威武不能屈。又作绌。《荀子·非相篇》缓急羸绌。〈注〉犹屈伸也。又通作诎。《史记·晏婴传》诎於不知已,而信於知己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渠勿切,音掘。竭也,尽也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贾谊曰:用之无度,则物力必屈。与诎绌□通。又与倔通。倔强,梗戾貌。《史记·陆贾传》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,屈强於此。《师古曰》不柔服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九勿切,音□。地名。晋公子夷吾所居,出良马。在今河东县。《左传·僖二年》屈产之乗[音chéng]。又姓。楚公族屈原,楚大夫屈宜申。又屈侯,复姓。又大屈,弓名。《左传·昭七年》楚灵王享公於新台,好以大屈,既而悔,公反之。又《广韵》九月切《集韵》《类篇》丘月切,□音阙。《欧阳修·程文□墓铭》不学而刚,有摧必折。毅毅程公,其刚不屈。又与绌通。《礼·玉藻》君命屈狄。〈注〉狄,翟也。后夫人之服,刻雉为五采,子男之妻,受王后之命者,刻缯不画,故曰屈狄。《周礼》作阙翟。又叶居诣切,音计。《曹植·王陵赞》从汉有功,少文任气。高后封吕,直而不屈。
地地:《丑集中·土字部》“(古文)埊□埅□嶳《广韵》徒四切《集韵》大计切《韵会》徒二切《正韵》徒利切,□音弟。《说文》元气初分,重浊阴为地,万物所□列也。《白虎通》地者,易也。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。《释名》地,底也,其体底下,载万物也。《易·说卦传》坤为地。《内经》岐伯曰:地为人之下,太虚之中。黄帝曰:冯乎。曰:大气举之。《周礼·地官》土训掌道地图,以诏地事,道地慝,以辨地物,而原其生,以诏地求。《博物志》地以名山为辅佐,石为之骨,川为之脉,草木为之毛,土为之肉。又第也,但也。《前汉·丙吉传》西曹地忍之。又叶徒何切,音沱。《屈原·橘颂》闭目自慎,终不失过兮。秉德无私,参天地兮。《扬雄·羽猎赋》鸟不及飞,兽不得过,军惊师骇,刮野埽地。○按吴棫收地入个韵,音隋,则过可如字读,沱隋亦平去间耳。本作坔。考证:(《内经》岐伯曰,地为人之下,太虚之中。黄帝曰,何凭。曰,大气举之。)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