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ān tíng zé huì
成语注音:ㄧㄨㄢ ㄊㄧㄥˊ ㄗㄜˊ ㄏㄨㄟˋ
成语简拼:YTZH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淵渟澤匯
成语解释
比喻事物的集聚汇合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造句
(1)本子的封面上写着“渊渟泽汇”几个大字。
(2)传彬叔叔给达涵和椿萱介绍了“渊渟泽汇”的成语故事。
(3)凯凯不会写成语“渊渟泽汇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淇滨区综合高中的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渊渟泽汇”。
(5)小波写不出成语“渊渟泽汇”,因此期中考试只得了98分。
成语出处
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九流绪论中》:『汉兴,董贾诸人,渐趋醇朴,一代文章,垂复古始,淮南又群集浮华,纲罗淫僻,渊渟泽汇,萃为此编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渊渊:yuān 1、<名>深水潭。《劝学》:『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。』2、<形>深。《庄子·在宥》:『其居也渊而静。』[渊薮] 原指鱼和兽聚集的地方。比喻事物或人物汇聚之处。[渊玄] 深邃;深奥。
泽泽:zé 1、<名>聚水的洼地。一般指湖沼。《滕五阁序》:『山原旷其盈视,川泽纡其骇瞩。』2、<名>雨露。《项脊轩志》:『百年老屋,尘泥渗漉,雨泽下注。』3、<名>津液。《采草药》:『大率用根者,若有宿根,须取无茎叶时采,则津泽皆归其根。』4、<形>光泽;润泽。《采草药》:『未花时采,则根色鲜泽。』5、<名>恩惠;好处。《西门豹治邺》:『故西门豹为邺令,名闻天下,泽流后世』[又] <名使动>使……得到恩泽。《答司马谏议书》:『未能助上大有为,以膏泽斯民。』6、<名>内衣。《诗经·秦风·无衣》:『岂曰无衣,与子同泽。』[泽国] (1)境内多河流、湖泊、沼泽的地区和国家。(2)被水淹的地区。
汇汇:1、huì(1)汇合:百川所汇;汇成巨流。(2)聚集;聚合:汇报;汇印成书。(3)聚集而成的东西:词汇;总汇。2、huì通过邮电局、银行等把甲地款项划拨到乙地:电汇;外汇;汇给他一笔路费。
渊渊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囦《唐韵》乌圆切《集韵》《正韵》营圆切《韵会》幺圆切,□音□。《说文》回水也。从水,象形。左右岸也,中象水貌。《管子·度地篇》水出地而不流者,命曰渊。又深也。《诗·卫风》秉心塞渊。又潭名。《水经注》伊水东为渊潭。又渊渊,鼓声。《诗·小雅》伐鼓渊渊。又姓。世本有齐大夫渊□。又《集韵》一均切,音蜵。亦深也。
渟渟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广韵》特丁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唐丁切,□音庭。《埤苍》渟,水止也。《史记·李斯传》决渟水致之海。或作亭。《前汉·西域传》其水亭居。又与停同。《后汉·赵岐传》渟车呼与共载。又《集韵》汤丁切,音厅。与汀同。水际平地也。
泽泽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丈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直格切,□音宅。《周语》泽,水之钟也。《风俗通·山泽篇》水草交厝,名之为泽。泽者,言其润泽万物,以阜民用也。又光润也。《礼·少仪》泽刃首。又雨泽。《易·夬卦》泽上于天。又德泽。《书·毕命》泽润生民。又洗濯曰泽。《礼·曲礼》共饭不泽手。〈疏〉以手宜洁净,不得临食始捼莎也。又亵衣曰泽。《诗·秦风》与子同泽。〈笺〉袴也。又香泽。《梁□文帝乐府》八月香油好煎泽。又泽宫。《礼·射仪》必先习射于泽。泽者,所以择士也。又州名。《韵会》秦上党郡,隋为泽州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施只切,音适。与释同。《诗·周颂》其耕泽泽。〈疏〉释释然土皆解散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达各切,音铎。格泽,星名,音鹤铎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格泽,星如炎火之状。又《集韵》夷益切,音绎。与醳同。《礼·郊特牲》旧泽之酒。〈注〉泽,读为醳。
汇汇:《寅集下·彐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于贵切,音胃。《说文》本作□,虫似豪猪也。《广韵》虫也。似豪猪而小。《尔雅·释兽》汇毛刺。〈注〉与蝟同。今蝟状如鼠。〈疏〉汇,即蝟也。其毛如针。又《玉篇》类也。《易·泰卦》拔毛茹,以其汇征吉。又与□同。《说文》□,草木□孛之貌。《类篇》今文书作汇。《玉篇》一作□。《集韵》一作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