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uān jia duì tóu
成语注音:ㄧㄨㄢ ㄐㄧㄚ ㄉㄨㄟˋ ㄊㄡˊ
成语简拼:YJDT
感情色彩:贬义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常用成语
产生年代:古代成语
成语繁体:寃家對頭成语谜语仇人
成语英文:opponent and foe成语日文目(め)のかたき
成语解释
指仇人,仇敌。
成语用法
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仇人
近义词
对头冤家
反义词
至亲好友
成语接龙
冤家对头→头上末下→下乔入幽→幽期密约→约法三章→章句小儒→儒雅风流→流离播越→越鸟南栖→栖风宿雨→雨沐风餐→餐风咽露→露水夫妻→妻儿老少→少小无猜→猜拳行令→令人作呕→呕心沥血→血国三千→千思万想→想望丰采→采椽不斫→斫雕为朴→朴素无华→华屋山丘
成语示例
(1)还争什么强,要结下下一辈的冤家对头吗!▼骆宾基《胶东的『暴民』》
(2)…吊,种种辱没,九死一生。这国王恁般狠毒,明是冤家对头,躲还躲不来,怎敢亲近!如此一想,灯光之下,看那…——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
(3)…显不过,就扯开说:『岳先生,我知道你和兆鹏是冤家对头。到我书院来寻我的人,我一律视为君子,概不分党政…——当代·陈忠实《白鹿原》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“冤家对头”几个大字。
(2)唱唱不会写成语“冤家对头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3)都都写不出成语“冤家对头”,所以单元测试仅99分。
(4)澜清哥哥给怡慧和为方讲了“冤家对头”的故事。
(5)吐列毛杜中学的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冤家对头”。
(6)最牢固的关系有时候也会结束,即使不是形如陌路、成为冤家对头或者水火不容,我们最后也会被死亡所分开。
(7)我肯定马奇婶婶就是我的冤家对头…
(8)看她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气,一些不把我们放在心上,好象是冤家对头,一任她自己独断独行。
(9)路透社报道苹果的最大冤家对头三星电子的总裁李在榕也会参加。
(10)在经济方面,欧洲和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是冤家对头。
(11)不是我说,哥哥的这样行为,不是儿子,竟是个冤家对头。
(12)还争什么强,要结下下一辈的冤家对头吗!见骆宾基《胶东的『暴民』》。
(13)祸不单行的是飞机发生故障而在沙漠上迫降,两个冤家对头闹出的笑话就更大了。
(14)在去阿巴嘎旗第一中学的出租车上,睿衡大哥哥给莠钰和庐媛介绍了『冤家对头』的历史典故
(15)皇帝这次接见我,依然表现出尊敬的神情,看来他对咱们是抱慈悲态度的,只是那个讨厌的宰相,可以看出他是你的冤家对头。
成语出处
清·李渔《慎鸾交·狠图》:『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,从来不肯见面的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冤家冤家:仇人。情人。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六:『梁简文王之生,志公谓武帝曰:「此子与冤家同年生。」其年侯景生于雁门,乱梁诛萧氏略尽。』唐无名氏《醉公子》词:『门外猧儿吠,知是萧郎至。戋袜下香阶,冤家今夜醉。』
对头对头:[duìtóu] (1)没有错误;正确;合适。方法对头,效率就高。(2)[多用于否定] 与社会标准一致的;正常的。你的脸色不对头。(3)[多用于否定] 合得来。过去他俩不大对头,现在却合得来。
冤冤:yuān 1、<名>冤屈。《书博鸡者事》:『然使君冤未白,犹无益也。』2、<形>冤屈。《窦娥冤》:『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。』[冤家] 仇人。情人。[冤孽] 前生留下的仇怨和罪过。
家家:jiā 1、<名>住房;住所。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》:『家徒四壁立。』2、<名>家庭;家族。《促织》:『每责一头,辄顷数家之产。』3、<形>自家的;本家的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家君作宰,路出名区。』4、<名>人家;人户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秦王购之金千斤,邑万家。』5、<形>家中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非为织作迟,君家妇难为。』6、<动>定居;安家。陶渊明《还旧居》:『畴昔家上京,六载去还归。』7、<名>家产;家业。《史记·吕不韦列传》:『皆没其家而迁之蜀。』8、<名>奴隶社会中卿大夫的封邑。《季氏将伐颛臾》: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贫而患不均。』9、<名>朝廷;官府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当横行天下,为汉家除残去秽。』10、<动>把……居为一家所有。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:『三王家天下。』11、<形>家养的;驯化的。齐己《野鸭》:『野鸭殊家鸭,离群忽远飞。』12、<名>学术或政治派别。《过秦论》:『于是废先王之道,焚百家之言。』13、<名>有专长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。《望洋兴叹》:『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。』白居易《观刈麦》:『农家少闲月。』14、<量>家;户。《水浒传》:『且说登州山下有一家猎户。』[又] <量>种;样。杨万里《秋雨叹》:『蕉叶半黄荷叶碧,两家秋雨一声。』15、<助>自称、人称的语尾。如自称侬家、咱家,人称君家、伊家。《要做则做》:『后生家每临事,辄曰「吾不会做」,此大谬也。』
对对:duì 1、<动>回答。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或对话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『暴见于王,王语暴以好乐,暴未有以对也。』《曹刿论战》:『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「夫战,勇气也。」』2、<动>并着;向着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『对此欲倒东南倾。』《望天门山》:『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』3、<动>敌对;对立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『而所与对敌,或值人杰。』4、<名>配偶。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『择对不嫁。』5、<名>对偶的词句。如『对联』、『对句』。[对薄] 受审问。薄,狱辞的文书,相当于现在的诉状。古代审讯时,依据状文核对事实,故称对薄。[对策] (1)古代科举考试取士的一种方法。用政治、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,让应考者对答。明清时在殿试时进行。(2)对付的策略或办法。
头头:一、tou(1)(头儿)名词后缀。a)接于名词性词根:木头;石头;骨头;舌头;罐头;尺头;苗头。b)接于动词词根:念头;扣头;饶头;接头儿;看头儿;听头儿。c)接于形容词词根:有准头;尝了甜头儿。(2)方位词后缀:上头;下头;前头;后头;里头;外头。二、tóu(1)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、鼻、眼等器官的部分。(2)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:剃头;留头;梳头;平头;分头。(3)(头儿)物体的顶端或末梢:山头;笔头儿;中间粗,两头儿细。(4)(头儿)事情的起点或终点:话头儿;提个头儿;这样一条线一条线地,织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呀!(5)(头儿)物品的残余部分:布头儿;蜡头儿;铅笔头儿。(6)(头儿)头目。(7)(头儿)方面:他们是一头儿的;心挂两头。(8)第一:头等;头号。(9)领头的;次序居先的:头车;头马;头羊。(10)用在数量词前面,表示次序在前的:头趟;头一遍;头半本;头几个;头三天(=前面的三天)。(11)<方>用在『年』或『天』前面,表示时间在先的:头年(=去年或上一年);头天(上一天);头两年(=去年和前年,或某年以前的两年);头三天(=昨天、前天和大前天,或某天以前的三天)。(12)临;接近:头五点就得动身;头鸡叫我就起来了;头吃饭要洗手。(13)用在某两个数字之间,表示约数,兼表数目不大:十头八块;三头五百。(11)量词。a)用于牛、驴、骡、羊等家畜:一头牛;两头驴。b)用于蒜:一头蒜。
冤冤:《子集下·冖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於袁切,音鸳。《说文》屈也。从兔从冖。兔在冖下不得走,益屈折也。《广韵》枉曲也。《史记·于定国传》张释之为廷尉,天下无冤民。定国为廷尉,民自以不冤。又冤句县。《韵会》在曹州。句音劬。《正韵》亦作寃。
家家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《唐韵》古牙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居牙切,□音加。《说文》家居也。《尔雅》户牖之间谓之扆。其内谓之家。《诗·周南》宜其室家。〈注〉家谓一门之内。又妇谓夫曰家。《孟子》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。又一夫受田百亩,曰夫家。《周礼·地官》上地家七人,中地家六人,下地家五人。〈注〉有夫有妇,然后为家。又大夫之邑曰家,仕於大夫者曰家臣。《左传·襄二十九年》大夫皆富,政将在家。又天家,天子之称。《蔡邕·独断》天子无外,以天下为家。又居其地曰家。《史记·陆贾传》以好畤田地,善往家焉。又着述家。《前汉·武帝纪》表章六经,罢黜百家。又《太史公自序》成一家之言。又家人,易卦名。又姓。汉剧令家羡,宋家铉翁。又《集韵》古胡切,音姑。《诗·豳风》予未有室家。叶上据荼。又《小雅》复我邦家。叶上居樗。又与姑同。大家,女之尊称。汉曹世叔之妻班昭称大家,即超妹。又叶古俄切,音歌。《古雉朝飞操》我独何命兮未有家,时将暮兮可奈何。又《孔臧·蓼赋》苟非德义,不以为家。安逸无心,如禽兽何。又叶古暮切,音固。《焦氏·易林》三足孤鸟,灵明为御。司过罚恶,自残其家。《说文》从宀,豭省声。周伯温曰:豕居之圈曰家,故从宀从豕。后人借为室家之家。○按《六书故》作①,人所合也。从□,三人聚宀下,①之义也。乑古族字,乑伪为豕,《说文》谓从豭省,无义。①字从宀从□,或从宀从乑。乑字从亻从人人,与□形近。又□。考证:(《说文》居也。《尔雅·释宫》户牖之间曰扆,其内谓之家。)谨照原文改家居也。尔雅户牖之间谓之扆。(《左传·襄二十六年》大夫皆富,政将在家。)谨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九年。
对对:《寅集上·寸字部》《唐韵》都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都内切,□音碓。《说文》应无方也。本作□。《尔雅·释言》对,遂也。〈疏〉遂者,因事之辞。《广韵》答也。《增韵》扬也。《诗·大雅》以对于天下。〈注〉答天下仰望之心也。《书·说命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。又《礼·曲礼》侍坐於先生,先生问焉,终,则对。〈又〉君子问更端,则起而对。〈注〉离席对也。又次对,转对。《王球贻谋录》唐百官入合,有待制次对官。后唐天成中,废待制次对官,五日一次,内殿百官转对。又当也,配也。《诗·大雅》帝作邦作对。〈注〉言择其可当此国者而君之也。又对簿。《史记·李将军传》广年六十余矣,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。又敌也。《吴陆逊曰》刘备今在境界,此疆对也。又凡物□峙曰对。《杜甫·万丈潭诗》山危一径尽,岸绝两壁对。考证:(《礼·曲礼》侍於先生,先生问焉,终,则对。)谨照原文侍下增坐字。
头头:《戌集下·页字部》《唐韵》度侯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徒侯切,□音投。《说文》首也。《礼·玉藻》头容直。《释名》头,独也,於体高而独也。又古者谓一人为一头。《春秋元命苞》十纪,其一曰九头纪,即人皇氏。人皇兄弟九人故也。又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贽,冬用雉,夏用腒,左头奉之。〈注〉头,阳也。〈疏〉执禽者左首。雉以不可生服,故杀之。虽死犹尚左,以从阳也。又人名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晋侯之竖头须,守藏者也。〈注〉竖,小吏,名头须。又药名。《本草纲目》百头,贯衆[音zhòng]也。一名鸱头。《陶弘景曰》叶似大蕨,毛芒似老鸱头。又《唐韵》《正韵》古音徒。《古诗》东方千余骑,夫壻居上头。何用识夫壻,白马从骊驹。《王延寿·鲁灵光殿赋》上纪开辟,邃古之初。五龙比翼,人皇九头。又与兜通。《山海经》讙头国。〈注〉讙兜,尧臣,有罪投南海而死,帝怜之,使其子居南海而祠之。《博物志》作讙兜国。考证:(《广韵》《正韵》古音徒。)谨按广韵正韵无此音。查系唐韵正文。今改广韵正韵为唐韵正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