御下蔽上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ù shàng bì xià成语简拼:YSBX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禦下蔽上
成语解释
压制下级,蒙骗上级。指欺上瞒下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处事
近义词
欺下瞒上
成语示例
(1)妒贤嫉能,御下蔽上,而不忧其有害于圣政也。▼宋·朱熹《己酉拟上封事》
成语造句
(1)霏霏不会写成语“御下蔽上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乐乐写不出成语“御下蔽上”的拼音。
(3)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“御下蔽上”几个大字。
(4)棋轩大哥哥给蕊萍和预馨介绍了“御下蔽上”的历史典故
(5)水口镇沙冈中学的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御下蔽上”。
(6)妒贤嫉能,御下蔽上,而不忧其有害于圣政也。见宋·朱熹《己酉拟上封事》。
(7)在去北回归线天文广场的火车上,朱大爷给滨滨和波波讲了『御下蔽上』的历史故事。
成语出处
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『其所授者,妒贤嫉能,御下蔽上,以成其私,不为主计,而主不觉悟,故失其国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御御:yù 1、<动>驾车。《殽之战》:『梁弘御戎,莱驹为右。』[又] <动为动>为……驾车。《左传·成公二年》:『邴夏御齐侯。』2、<名>驾车的人。《诗经·车攻》:『徒御不惊。』3、<动>驾着;乘着。《三峡》:『虽乘奔御风,不以疾也。』4、<动>统治。《过秦论》:『振长策而御宇内。』5、<动>治理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』6、<动>驾御;控制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。』7、<动>使用;用。《涉江》:『腥臊并御,芳不得薄兮。』8、<动>侍奉。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:『厥弟五人,御其母以从。』9、<动>抵御;抵挡。《殽之战》:『晋人御师必于殽。』yà<动>迎。《庄子·至乐》:『昔者海鸟止于鲁郊,鲁侯御而觞之于庙。』[御风] 乘风而行。[御沟] 入宫的河道。[御宇] 帝王统治国土。
下下:xià 1、<名>下面;位置较低的处所。《劝学》:『上食埃土,下饮黄泉。』2、<形>低。《采草药》:『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。』3、<形>下等;次序在后的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闻寡之耳者,受下赏。』4、<名>地位低下的人;职务低的人;下级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且相如素贱人,吾羞,不忍为之下。』5、<动>从高处到低处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转入石门,越天都之胁而下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下去。《李愬雪夜入蔡州》:『元济于城上请罪,进城梯而下之。』6、<动>降下;落下。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:『纷纷暮雪下辕门。』7、<动>下坠。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泣数行下。』8、<动>到……去。多指从上游向下游、从北向南、从大城镇去乡村等。《谭嗣同》:『君乃自湖南溯江,下上海。』9、<动>下达;颁布。《<指南录>后序》:『维扬帅下逐客之令。』10、<动>攻下;攻占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蕲下,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。』11、<动>少于;低于。《师说》:『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矣。』12、<动>谦下;降低身份去交往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公子为人,仁而下士。』13、<量>表示动作的次数。《口技》:『忽然抚尺一下,群响毕绝。』14、<名>方面;方。柳宗元《驳复仇议》:『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,则合于礼矣。』[下车] 地方官员风到任。[下处] 临时居住的地方;寓所;客店。
蔽蔽:bì 1、<动>遮住;遮掩。《鸿门宴》:『常以身翼蔽沛公。』2、<动>蒙蔽。《论语·阳货》:『女闻六言六蔽矣乎。』[又] 受蒙蔽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由此观之,王之蔽甚矣。』3、<动>隐藏,躲藏。《黔之驴》:『蔽林间窥之。』4、<动>总括;概括。《论语·为政》:『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思无邪。』
上上:shàng 1、<名>上面;位置在高处的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辍耕之垄上,怅恨久之。』《墨池记》:『新城之上。有池洼然而方以长。』2、<形>等级高的;质量高的;上等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拜相如为上大夫。』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,受上赏。』3、<名>地位高的人;主持、领导的人。《谋攻》:『上下同欲者胜。』特指君主、帝王。《周亚夫军细柳》:『上自劳累。』《东方朔》:『上伟之。』4、<形>时间或次序在前的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上称帝喾,下道歉齐桓,中述汤武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东方千余骑,夫婿居上头。』5、<动>上升;登上。《陈情表》:『郡县逼迫,催臣上道。』《游黄山记》:『十里,上黄泥冈。』6、<副>向上。《鸿门宴》:『哙遂入,披帷西向立,瞋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』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『上不臣于王,下不治其家,中不索交诸侯。』7、<动>献上;送上;呈上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臣乃敢上壁。』《狱中杂记》:『狱辞上。中有立决者。』8、<动>向上;走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上堂拜阿母。』《柳敬亭传》:『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。』9、<动>装上;加上。《冯婉贞》:『以枪上刺刀相博击。』10、<动>通『尚』。崇尚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『上农除未,黔首是富。』shǎng<名>上声。汉语声调之一。钟嵘《诗品序》:『至平上去入,则余病未能。』[上足] (1)徒弟的美称,相当于『高足』。(2)指骏马。[上手] (1)技艺高超的人;高手。(2)先例;榜样。(3)先前经手的人。(4)较尊的位置;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。[上头] (1)首位;第一。(2)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,是成年人象征。娼妓初次接客。
御御:《寅集下·彳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类篇》牛据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鱼据切,□音御。《说文》使马也。《徐锴曰》卸解车马也。从彳从卸,皆御者之职。《诗·小雅》徒御不惊。又《正韵》统也。《贾谊·过秦论》振长策而御宇内。又《韵会》凡天子所止曰御。前曰御前,书曰御书,服曰御服,皆取统御四海之内。《蔡邕·独断》御者,进也。凡衣服加於身,饮食适於口,妃妾接於寝皆曰御。《释名》御,语也。尊者将有所欲,先语之也。亦言职□,尊者有所勤御,如御牛马然也。《礼·王制》千里之内以为御。〈注〉御谓衣食。〈疏〉御是进御所须,故为衣食。又《广韵》侍也,进也。《诗·小雅》饮御诸友。〈传〉御,进也。〈笺〉御,侍也。吉甫远从镐地来,饮之酒,使诸友侍之。又《正韵》劝侑也。《礼·曲礼》御食于君。〈注〉劝侑曰御。又主也。《礼·曲礼》问大夫之子,长曰能御矣,幼曰未能御也。〈注〉御犹主也。〈疏〉谓主事也。又御也。《诗·邶风》我有旨蓄,亦以御冬。又傅御,日御,御史,□官名。《诗·大雅》王命傅御,迁其私人〈笺〉傅御贰王治事,谓冢宰也。《左传·桓十七年》天子有日官,诸侯有日御。〈注〉日官,日御,典历数者。《前汉·百官表》御史大夫秦官,位上卿,秩千石,有绣衣直指。《后汉·百官志》侍御史掌察举非法,受公卿郡吏奏事,有违失,劾举之。凡郊庙朝会,则二人监威仪,有违失,则劾奏。又女官。《周礼·天官·女御》掌御叙于王之燕寝。《周语》内官不过九御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周有御鞅。又《类篇》偶举切,驭上声。止也。《左传·襄四年》季孙不御。〈注〉御,止也。《释文》御,鱼吕反。又鲁邑名。《左传·襄二十二年》雨过御叔,御叔在其邑。〈注〉御叔,鲁御邑大夫。《释文》御,鱼吕反。又御龙,复姓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刘累学扰龙,以事孔甲,孔甲赐之姓,曰御龙氏。又《集韵》鱼驾切,牙去声。相迎也。《诗·召南》百两御之。〈笺〉御,迎也。《礼·曲礼》君命召,虽贱人,大夫士必自御之。《集韵》或作迓。考证:(《诗·邶风》我有旨畜。)谨照原文畜改蓄。
下下:《子集上·一字部》(古文)丅《广韵》胡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亥雅切,□遐上声。在下之下,对上之称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地者亲下。又《说文》底也。《玉篇》后也。又贱也。又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始见于君,执挚至下。《郑注》下谓君所。《贾疏》不言所而言下者。凡臣视袷已下,故言下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亥驾切,遐去声。《正韵》降也,自上而下也。《易·屯卦》以贵下贱。《诗序》君能下下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下,落也。《郉疏》下者,自上而落也。草曰零,木曰落。又去也。《周礼·夏官·司士》岁登,下其损益之数。又《韵补》叶后五切,音户。《诗·召南》于以奠之,宗室牖下。与女叶。《吴棫曰》毛诗下字一十有七,陆德明皆此读。《□第·古音考》与吴同。又叶胡佐切,音贺。《曹丕·寡妇赋》风至兮清厉,阴云曀兮雨未下。伏枕兮忘寐,逮乎朝兮起坐。考证:(《尔雅·释训》下,落也。)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。
蔽蔽:《申集上·草字部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必袂切,音闭。《说文》小草也。又《广韵》掩也。《礼·月令》是察阿党则罪,无有掩蔽。又微也。《尔雅·释诂疏》蔽者,覆障使微也。又《论语》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。《何晏注》犹当也。又《小尔雅》断也。又《楚辞·招魂》菎蔽象碁。〈注〉蔽,博箸。又地名。《郑语》鄢、蔽、补、丹、依、□、正、莘。〈注〉八邑也。又《集韵》毗祭切,音弊。义同。又分勿切,音弗。《周礼·春官·巾车》有蒲蔽、棼蔽、藻蔽、藩蔽。〈注〉蔽车御风尘者。又必列切,音龞。《类篇》薆也。《江淹诗》乳窦既滴沥,丹井复寥泬。岩崿转奇秀,崟岑还相蔽。又匹蔑切,音撇。别也。一曰击也,拂也。《史记·荆轲传》跪而蔽席。又璧吉切,音必。《诗·召南》蔽芾甘棠,沈重读必。或作□、□。考证:(《郑语》鄢蔽补丹依□正莘。)谨照原文依□改依□。(《周礼·春官》巾车有蒲蔽棼蔽藻蔽蘩蔽。)谨照原文蘩蔽改藩蔽。
上上:《子集上·一字部》(古文)丄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时亮切,音尙。在上之上,对下之称。崇也,尊也。《易·乾·文言》本乎天者亲上。又《广韵》君也。太上极尊之称。《蔡邕·独断》上者,尊位所在。但言上,不敢言尊号。又上日。《书·舜典》正月上日。〈注〉孔氏曰:上日,朔日也。叶氏曰:上旬之日。曾氏曰:如上戊,上辛,上丁之类。又姓。汉上雄,明上观,上志。又上官,复姓。又《唐韵》时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是掌切,□商上声。登也,升也,自下而上也。《易·需卦》云上于天。《礼·曲礼》拾级聚足,连步以上。又进也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朔上三千奏牍。又与尙通。《诗·魏风》上慎旃哉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上亲,上齿,上贤,上贵。又《匡衡传》治天下者审所上。又《韵补》叶辰羊切,音常。《楚辞·九怀》临渊兮汪洋,顾林兮忽荒。修予兮袿衣,骑霓兮南上。又叶时刃切,音慎。《王微观海诗》照本苟不昧,在末理知莹。忽乗[音chéng]抟角势,超腾送崖上。又叶矢忍切,音审。《郭璞·游仙诗》翘首望太清,朝云无增景。虽欲思陵化,龙津未易上。《说文》上,高也。指事。时掌切。◎按字有动静音,诸韵皆以上声,是掌切,为升上之上,属动,去声,时亮切,为本在物上之上,属静。今详《说文》上声上字,高也,是指物而言,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。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。后仿此。考证:(《楚辞·九怀》临渊兮汪洋,顾林兮忽荒。修予兮袿衣,骑电兮忽上。)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。忽上改南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