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ù gān yàn féi
成语简拼:YGYF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联合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飫甘餍肥
成语解释
饫:饱食;餍:吃饱。饱食肥美的食品。形容生活优裕、奢侈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指生活奢华
成语造句
(1)帆帆写不出成语“饫甘餍肥”的拼音。
(2)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“饫甘餍肥”几个大字。
(3)鲁山八中的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饫甘餍肥”。
(4)小奔不会写成语“饫甘餍肥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业明叔叔给崔慧和旭娟介绍了“饫甘餍肥”的成语故事。
(6)、、、和,这里的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,而在、、、和,却是五谷丰登,饫甘餍肥。
成语出处
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一回:『当此日,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,锦衣纨裤之时,饫甘餍肥之日,背父兄教育之恩,负师友规训之德,以致今日一技无成、半生潦倒之罪,编述一集,以告天下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饫饫:yù 1、<名>宴食。《汉书·陈遵传》:『遵知饮酒饫宴有节。』2、<形>饱。《卖柑者言》:『醉醇醲而饫肥鲜者,孰不巍巍乎可畏、赫赫乎可象也。』
甘甘:gān 1、<形>味美;甜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。』2、<名>香甜美味的食物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为肥甘不足于口与?』3、<形>动听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『则甘言媚词,作妇人状,袖金以私之。』4、<副>情愿;乐意。《病梅馆记》:『予本非文人画士,甘受诟厉,辟病梅之馆以贮之。』[甘霖] 指久旱以后下的透雨。[甘言] 诌媚奉承的话。
餍餍:yàn 1、<形>饱。《史记·张仪列传》:『一岁不收,民不餍糟穅。』王充《论衡·辨祟》:『饱饭餍食。』2、<形>满足。《左传·哀公十六年》:『以险徼幸者其求无餍。』
肥肥:féi 1、<形>肥胖;肥肉;丰满。《渔歌子》:『桃花流水鳜鱼肥。』《醉翁亭记》:『临溪而渔,溪深而鱼肥。』2、<形>茁壮;茂盛。王驾《社日》:『鹅湖山下稻梁肥,豚栅鸡栖半掩扉。』3、<名>肥美的肉肴。《齐桓晋文之事》:『为肥甘不足于口与?』4、<形>肥沃。《过秦论》: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。』[又] <形使动>使……肥沃。《荀子·富国》:『掩地表亩,刺草殖谷,多粪肥田,是农夫众庶之事也。』
饫饫:《戌集下·食字部》(古文)秗《广韵》依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依据切,□音淤。《玉篇》食多也。《广韵》饱也,餍也。又《说文》燕食也。本作□。《诗·小雅》傧尔笾豆,饮酒之饫。《毛传》傧,□。饫,私也。不脱履升堂谓之饫。《郑笺》私者,图非常之事。若议大疑於堂,则有饫礼焉。《朱传》饫,餍也。又《周语》王公立饫,则有房烝,王公诸侯之有饫也,将以讲事成章,建大德,昭大物也,故立成礼,烝而已。又武王克殷,作饫歌。《韦昭曰》立谓立行礼不坐也。立曰饫,坐曰晏。歌辞,互见支字注。又《广韵》赐也。《左传·襄二十六年》将赏为之加膳,加膳则饫赐。又《尚书序》逸书有□饫篇名。〈传〉□,劳。饫,赐也。《集韵》或作饇□。考证:(《周语》王公立饫,则有房丞)谨照原文房丞改房烝。
甘甘:《午集上·甘字部》《唐韵》古三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沽三切,□感平声。《说文》美也。《徐曰》物之甘美者也。《韵会》五味之一。《正韵》甜也。《书·洪范》稼穑作甘。〈传〉甘味生于百谷。《诗·卫风》谁谓荼苦,其甘如荠。《礼·月令》中央土,其味甘。又言之悦耳。亦曰甘。《左传·昭十一年》币重而言甘。又《诗·卫风》愿言思伯,甘心首疾。〈传〉甘,厌也。〈疏〉谓思之不已,乃厌足於心,用是生首疾也。凡人饮食口,甘遂至于厌足,故云:甘,厌也。又《左传·庄九年》管召,雠也。请受而甘心焉。〈注〉甘心,言欲快意戮杀之。又《易·临卦》六三甘临,无攸利。〈注〉甘者,佞邪说。媚不正之名也。又《玉篇》乐也。《淮南子·缪称训》故人之甘甘非正为跖也。〈注〉人之甘甘,犹乐乐而为之。又《淮南子·道应训》大疾则苦而不入,大徐则甘而不固。〈注〉甘,缓意也。又姓。《书·说命》台小子旧学于甘盘。〈注〉甘盘,殷贤臣。又甘茂甘罗,□秦人。又《抱朴子辩问卷》子韦甘均,占□之圣也。又汉复姓有甘庄甘土甘先三氏。又地名。《书·甘誓》大战于甘。〈传〉甘,有扈郊地名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初,甘昭公有宠於惠后。〈注〉甘昭公,王子带也,食邑於甘。又《昭十七年》陆浑子奔楚,其衆[音zhòng]奔甘鹿。〈注〉甘鹿,周地。又山名。《山海经》中山经,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。又水名。《山海经》鹿蹄之山,甘水出焉。〈注〉按水经:甘水出南山甘谷。又州名。《五音集韵》元魏西凉州攺甘州。又《前汉·郊祀志》武帝作甘泉宫。又木名。《诗·召南》蔽芾甘棠。〈传〉甘棠,杜也。〈疏〉郭璞曰:今之杜梨。《山海经》有不死之国,阿姓,甘木是食。〈注〉甘木即不死树。又《正韵》果名,俗作柑。《风土记》甘橘之属,滋味甘美。又《古今注》甘实形如石榴者,谓之壷甘。又草名。《博雅》陵泽,甘遂也。〈又〉美丹,甘草也。又《集韵》古暗切,音绀。土之味也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胡甘切,音酣。《书·五子之歌》甘酒嗜音。又熟也。《庄子·徐无鬼》甘寝。○按《正韵》别作户甘切,胡、户同母。不宜分列。
餍餍:《戌集下·食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艳切,音厌。《玉篇》饱也,足也。《左传·襄十六年》以险徼幸者,其求无餍。《孟子》餍酒肉而后反。又通作厌。《书·洛诰》万年厌于乃德。〈注〉厌,饫也。《释文》厌於艳反,徐於廉反。又《广韵》一盐切《集韵》於盐切《正韵》衣炎切,□音懕。义同。《吴棫·韵补》《左传》序,餍而饫之。《孟子》餍酒肉。或作□。《书·洛诰》注:饱也。亦作懕。通作厌。《周礼·大司徒》注:厌服于十二敎。疏云:谓厌饫服行。又《贾山传》好善无餍。无音,《孟子》不夺不餍。《左传》贪惏无餍。有平去二音。旧韵□餍厌三字训解不同,许於经传有明音,即依本音,如无明音,即平仄声通使。毛氏曰:三字训解不同,谓厌斁、厌禳、厌服、厌厌之类,当随出处。若训饱足者,平去声三字□同,其间字音独异,如《孟子》不夺不餍有二音,至餍酒肉、餍足乃独去音,皆合通押。按本韵三字各出,如厌之为斁,餍之为饫,犹曰不同,如□字直是省文,各出误矣。互详厌字注。
肥肥:《未集下·肉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符非切,音腓。《说文》多肉也。从肉从卪,会意。《徐曰》肉不可过多,故从卪寓戒。《礼·礼运》安之以乐,而不达于顺,犹食而弗肥也。又《博雅》肥,盛也。又《广韵》肥腯。《蔡邕·独断》凡祭宗庙礼,牲之别名,豚曰腯肥。《诗·小雅》既有肥牡,以速诸舅。《左传·桓六年》博硕肥腯。又田有肥瘠。《书·禹贡厥田惟中中传》田之高下肥瘠。九州之中为第五。又马亦称肥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冠盖相望,乗[音chéng]坚策肥。又饶裕也。《易·遯卦》上九肥遯。〈疏〉肥,饶裕也。又幡名。《吴语》建肥胡。〈注〉肥胡,幡名。又鸟名。《山海经》英山有鸟焉,其名曰肥遗。又蛇名。《山海经》太华之山有蛇焉,名曰肥□。〈注〉肥,□,皆毒虫也。又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。《尔雅·释水》归异出同流,肥。〈疏〉谓小水支分归入大海则异,其泉源初出,则同流者名肥。又水名。《诗·卫风》我思肥泉。〈疏〉肥泉,是卫水也。又地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合肥。〈注〉属九江郡。应劭曰:夏水出父城东南,至此与淮合,故曰合肥。又县名。《史记·高祖功臣年表》肥如侯蔡寅。〈注〉肥如,县名,属辽西。又国名。《左传·昭十二年》秋八月壬午灭肥。〈注〉肥,白狄也。又姓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先问先王贵臣肥义。又人名。季康子名肥。见《左传·哀三年》。又《集韵》补美切,音秕。薄也。《列子·黄帝篇》口所偏肥,晋国黜之。〈注〉薄也。又水名。肥者,通作淝。《诗·卫风》我思肥泉。《释文》肥,或作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