淹贯精微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ān guàn jīng wēi成语简拼:YGJW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淹貫精微
成语解释
精微:精深微妙。渊博贯通、精深微妙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学识等
成语造句
(1)臭臭不会写成语“淹贯精微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果栋哥哥给盈诗和誉炘介绍了“淹贯精微”的成语典故。
(3)蓝蓝写不出成语“淹贯精微”的拼音。
(4)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“淹贯精微”几个大字。
(5)榕江县忠诚中学的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淹贯精微”。
(6)我们需要真正淹贯精微的学者来指导。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精微精微:[jīngwēi] 精深微妙,也指精微之处。那幅画的精微之处也刻划得一丝不苟。
淹淹:yān 1、<动>浸渍。《楚辞·九叹》:『淹芳芷于腐井兮。』2、<动>久留;停留。《涉江》:『船容与而不进兮,淹回水而凝滞。』《殽之战》:『敝邑为从者之淹,居则具一日之积,行则备一夕之卫。』3、<形>深入。《新唐书·王义方传》:『淹究经术。』[淹华] 形容仪表温文尔雅。[淹通] 深彻明达。
贯贯:guàn 1、<名>穿钱的绳。《史记·平准书》:『京师之钱累巨万,贯朽而不可校。』2、<量>古代货币单位。一千为一贯。《智取生辰纲》:『五贯足钱一桶。』3、<动>穿过。《柳毅传》:『然而恨贯肌骨,亦何能愧避。』4、<动>融会贯通。《张衡传》:『遂通五经,贯六艺。』5、<名>事;例。《论语·先进》:『仍旧贯,如之何?』6、<名>条理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明道德之广崇,治乱之条贯,靡不毕见。』7、<动>侍奉;服侍。《硕鼠》:『三岁贯女,莫我肯顾。』8、<形>通『惯』,习惯。《孟子·滕文公》:『我不贯与小人乘,请辞。』9、<名>世代居住的地方;原籍。《隋书·食货志》:『其无贯之人,乐州县编户者,谓之浮浪人。』[贯彻] 上下贯穿,通达至底。[贯日] (1)一天又一天,积日。(2)遮蔽日光。[贯叙] 按次序叙录。[贯鱼] 成串的鱼。比喻前后有次序。也写作『鱼贯』。
精精:jīng 1、<名>精米;上等的细米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:『鼓荚播精,足以食十人。』2、<名>精华。《阿房宫赋》:『齐楚之精英。』3、<形>精粹;精纯。《张衡传》:『阳嘉元年,复造候风地动仪,以精铜铸成。』4、<形>精良;精锐。《赤壁之战》:『兵精粮多,足以立事。』5、<形>精美;美好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纤纤作细步,精妙细无双。』6、<动>精通;谙熟。《冯婉贞》:『精技击者不过百人。』7、<形>精湛;精妙。《卖油翁》:『吾射不亦精乎?』8、<形>精心;专一。《张衡传》:『精思附会,十年乃成。』9、<名>精神;精力。《秋声赋》:『有动于中,必摇其精。』10、<形>瘦,不肥。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》:『却才精的,怕府里要裹馄饨,肥的臊子何用?』
微微:wēi 1、<形>隐蔽;不显露。《左忠毅公逸事》:『从数骑出,微行入古寺。』2、<形>深奥;微妙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其辞微,其志洁。』3、<形>小;微小;少。《石钟山记》:『微风鼓浪,水石相搏。』4、<形>轻微。《庖丁解牛》:『动刀甚微。』5、<形>地位不高;没有名望。《陈情表》:『今臣亡国贱俘,至微至陋,过蒙拔擢,宠命优渥。』6、<副>偷偷地;悄悄地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故久立与其客语,微察公子。』7、<副>稍微;略微。《卖油翁》:『见其发矢十中八九,但微颔之。』8、<副>隐约。《口技》:『微闻有鼠作作索索。』9、<副>无;没有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微斯人,吾谁与归?』10、<形>衰微;衰败。《教战守策》:『天下,而唐室固以微矣。』[微独] 不但;非但。[微服] 帝王或官吏等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更换平民的服装。
淹淹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英廉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衣廉切《正韵》衣炎切,□音腌。水名。《说文》水出越巂徼外,东入若水。又渍也。《礼·儒行》淹之以乐好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淹留,久也。《左传·僖三十三年》吾子淹久於敝邑。通作奄。《前汉·郊祀歌》神奄留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淹,败也。水敝为淹。又《集韵》衣检切,音掩。水涯也。一曰缫丝出绪也。《礼·祭义》夫人缫三盆手。〈注〉三盆手者,三淹也。又《广韵》於刃切,音俺。又《集韵》於赡切,音□。义□同。又没也。又《集韵》忆笈切,音裛。亦渍也。考证:(《礼·儒行》淹之以好乐。)谨照原文好乐改乐好。(又通作奄。《前汉·郊祀歌》神淹留。)谨照原文淹留改奄留。
贯贯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古玩切,音瓘。《说文》贯,钱贝之贯。《前汉·食货志》京师之钱累百钜万,贯朽而不可校。又《博雅》穿也。《五经文字》既穿曰贯。《易·剥卦》贯鱼。《释文》贯,穿也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岂不同条共贯与。〈注〉贯者,聮[音lián,古同联]络贯穿。又中也。《仪礼·乡射礼》不贯不释。〈注〉贯,犹中也。又《谷梁传·昭十九年》羁贯成童。〈注〉羁贯,谓交午剪发以为饰。又《晋书·文苑传》架彼辞人,共超清贯。《正字通》侍从之官曰清贯。又姓。《姓氏急就篇》赵相贯高。《古音略》贯高之贯,音冠。又《博雅》累也。又《韵府》本贯,乡籍也。又国名。《括地志》故贯城即古贯国,在曹州济阴县。又《诗·魏风》三岁贯女。〈传〉贯,事也。《释文》古乱反。○按朱传:贯,习也。音惯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古患切,音惯。惯,亦作贯。《尔雅·释诂》贯,习也。《诗·齐风》射则贯兮。《释文》毛古乱反,中也。郑古患反,习也。《前汉·贾谊传》习惯如自然。〈注〉师古曰:贯,亦习也。又《集韵》乌关切,音弯。弯,亦作贯。《史记·伍子胥传》贯弓执矢向使者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古丸切,音官。义同。○按《说文》毋,穿物持之也,音古丸切,贯音古玩切,毋与贯通,故经典贯亦音官。
精精:《未集上·米字部》《广韵》《正韵》子盈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咨盈切,□音晶。《说文》择也。《广韵》熟也,细也,专一也。《书·大禹谟》惟精惟一。《易·系辞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。又密也。《公羊传·庄十年》觕者曰侵,精者曰伐。〈注〉精,犹精密也。侵,责之不服,推兵入竟,伐,击之益深,用意稍精密。又灵也,真气也。《易·系辞》精气为物。〈疏〉阴阳精灵之气,氤氲积聚而为万物也。《左传·昭七年》子产曰:用物精多,则魂魄强,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。又《庄二十五年·日有食之疏》日者阳精,月者阴精。又《襄二十八年·春无水疏》五星者五行之精:木精曰岁星,火精曰荧惑,土精曰镇星,金精曰太白,水精曰辰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其中有精,其精甚真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劳乎子之精。又《广韵》正也,善也,好也。《礼·经解》洁静精微易敎也。又明也。《前汉·京房传》阴雾不精。〈注〉精,谓日光清明也。又凿也。《论语》食不厌精。《屈原·离骚》精琼爢以为粻。〈注〉精,凿也。又《韵会小补》巧也。又《增韵》凡物之纯至者皆曰精。又古者以玉为精。《楚语》一纯二精。又地精,黄精,草名。《博雅》地精,人葠也。黄精,一名仙人余粮。又精卫,鸟名。《山海经》发鸠之山有鸟,名精卫。又□米曰精。《庄子·人间世》鼓筴播精。〈注〉□米曰精。又精绝,国名。《水经注》南河又东经精绝国。《前汉·西域传》精绝国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余里。又精庐,精舍。《前汉·儒林传论》精庐暂建。〈注〉精庐,讲读之舍。《后汉·李充传》充立精舍讲授。又《广东新语》猺之渠帅,号曰精夫。又《韵会》同睛。又鸟名。与鶄通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交精旋目。〈注〉交精,似凫而脚高,有毛冠,辟火灾。又与菁同。《尔雅·释草·茢薽注》一名天蔓精。又叶咨良切,音将。《左思·吴都赋》婺女寄其曜,翼轸寓其精。〈注〉精,咨良切,叶上疆。又《广韵》子姓切《集韵》子正切,□音婧。强也。
微微:《寅集下·彳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无非切,音薇。《尔雅·释诂》幽微也。《易·系辞》知微知彰。《书·大禹谟》道心惟微。又《广韵》微,妙也。《礼·礼运》德产之致也精微。又《说文》隐行也。《史记·秦始皇纪》微行咸阳。又《广韵》细也。《孟子》乃孔子,则欲以微罪行。又《玉篇》不明也。《诗·小雅》彼月而微,此日而微。又《韵会》衰也。《诗·小雅》式微式微。〈笺〉微乎微者也。《史记·杞世家》杞小微。又《韵会》贱也。《尚书序》虞舜侧微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匿微也。〈注〉微谓逃藏也。《左传·哀十六年》白公奔山而缢,其徒微之。〈注〉微,匿也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蔽,微也。《晋语》公子重耳过曹,曹共公闻其骈胁,谍其将浴,设微薄而观之。〈注〉微,蔽也。又杀也。《礼·檀弓》礼有微情者。〈疏〉微,杀也,言贤者丧亲,必致灭性,故制使三日而食,哭踊有数,以杀其内情。又伺察也。《前汉·郭解传》使人微知贼处。〈注〉微,伺问之也。又《尔雅·释训》骭疡为微。〈注〉骭,脚胫。疡,疮也。《诗·小雅》既微且尰。又《韵会》非也。《诗·邶风》微我无酒。又《韵会》无也。《礼·檀弓》齐饿者,不食嗟来之食。曾子曰:微与。〈注〉微,犹无也。又国名。《书·牧誓》微卢彭濮。〈传〉微在巴蜀。又《尔雅·释山》未及上翠微。〈疏〉未及顶上,在旁陂陀之处,山气青缥色,故曰翠微也。又紫微,太微,少微,□星名。《晋书·天文志》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。北一曰紫微,天帝之座也,天子之常居也。太微,天子庭也。五帝之座也,十二诸侯府也。少微,在太微西,士大夫之位也,明大而黄,则贤士举也。又三微。《后汉·章帝纪》春秋於春每月书王者,重三正,慎三微也。〈注〉三微者,三正之始,万物皆微,物色不同,故王者取法焉。十一月,时阳气始施於黄泉之下,色皆赤,赤者阳气,故周为天正,色尚赤。十二月,万物始牙而色白,白者阴气,故殷为地正,色尚白。十三月,万物莩甲而出,其色皆黑,人得加功展业,故夏为人正,色尚黑。又姓。《左传·哀八年》微虎。〈注〉鲁大夫。又微生,复姓。《论语》微生高。考证:(《书·舜典》虞舜侧微。)谨按舜典无此文,系出书序。谨将书舜典改为尚书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