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ú lóng màn yǎn
成语注音:ㄧㄩˊ ㄌㄨㄙˊ ㄇㄢˋ ㄧㄢˇ
成语简拼:YLMY
感情色彩:中性成语
成语结构:主谓式成语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产生年代:近代成语
成语繁体:魚龍曼衍
成语解释
鱼龙:是古代百戏的名称;漫衍:指巨兽的名称,古指百戏的名字。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。后形容事物杂乱。也比喻变化很多。
成语用法
作宾语;指事物
近义词
鱼龙漫衍、鱼龙曼羡
成语示例
(1)纵然气象万千,然辞语太没范围,不免鱼龙曼衍。▲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五回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“鱼龙曼衍”几个大字。
(2)侃侃写不出成语“鱼龙曼衍”的拼音。
(3)毛毛不会写成语“鱼龙曼衍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生鑫叔叔给安茵和紫萤讲了“鱼龙曼衍”的历史故事。
(5)西闫初中的休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鱼龙曼衍”。
(6)在去古华园的路途中,呼姐姐给璐芙和霁云讲解了『鱼龙曼衍』的故事。
(7)纵然气象万千,然辞语太没范围,不免鱼龙曼衍。见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三十五回。
成语出处
《汉书·西域传赞》:『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,作巴俞都户、海中砀极、漫衍鱼龙、鱼抵之戏以观视之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曼衍曼衍:1、变化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:『和之以天倪,因之以曼衍,所以穷年也。』2、连绵不断。《汉书·晁错传》:『土山丘陵,曼衍相属。』3、古代百戏的一种。唐司空图《成均讽》:『鱼龙息曼衍之陈,鞮译沮兜离之献。』
鱼龙鱼龙:古爬行动物,生存在中生代,外形象鱼,四肢呈鳍状。生活在水中。
鱼鱼:yú(1)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,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,一般身体侧扁,有鳞和鳍,用鳃呼吸。种类极多,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。(2)姓。
龙龙:lóng 1、<名>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动物。《劝学》:『积水成渊,蛟龙生焉。』2、<名>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,也指帝王用的东西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『高祖为人,隆准而龙颜。』3、<名>比喻杰出的人物。《隆中对》:『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。』[龙飞] (1)比喻帝王将兴或即位。(2)比喻升官,得意。[龙凤] (1)指优异才能的人。(2)形容帝王的相貌。[龙鳞] 指皇帝或其威严。[龙钟] (1)衰老的样子。(2)潦倒的样子。(3)流泪的样子。
曼曼:màn 1、<形>长。《诗经·鲁颂·閟宫》:『孔曼且硕。』2、<形>柔美;细美。《韩非子·扬权》:『曼理皓齿。』[曼曼] (1)道路漫长。(2)时间长。[曼衍] (1)变化。(2)连绵不断。(3)古代杂戏名。
衍衍:yǎn 1、<动>蔓延;扩展。《后汉书·桓帝纪》:『流衍四方。』《墨子·非攻中》:『广衍数于万。』2、<形>余裕;盛多。《荀子·君道》:『圣王财衍以明辨异。』杜笃《论都赋》:『国富人衍。』3、<名>书籍中由于排版、传抄错误等原因造成多出来的不应有的字句,如『衍文』。4、<形>平坦。《管子·轻重丁》:『北方之萌者,衍处负海。』5、<名>山坡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『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,其口止于鄜衍。』[衍更] 演变。[衍溢] (1)泛溢。(2)充满。
鱼鱼:《亥集中·鱼字部》《唐韵》语居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牛居切,□御平声。《说文》本作□,水虫也。象形,与燕尾相似。〈注〉徐锴曰:下火象尾而已,非水火之火。《韵会》隷省作鱼。《易·中孚》豚鱼吉。〈注〉鱼者,虫之隐者也。《仪礼·有司彻》鱼□。〈注〉鱼无足翼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白鱼跃入王舟中。〈注〉马融曰:鱼者介鳞之物,兵象也。又蠹鱼,亦名衣鱼,本草生,久藏衣帛及书纸中。又《诗·小雅》象弭鱼服。〈传〉鱼服,鱼皮。《陆玑疏》鱼服,鱼兽之皮也。似猪,东海有之。一名鱼狸,其皮背上斑文,腹下纯青,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。又《唐书·车服志》初罢龟袋,复给以鱼。《辽史·兴宗记》试进士於廷,赐冯立等绯衣银鱼。《金史·舆服志》亲王佩玉鱼,一品至四品佩金鱼,以下佩银鱼。又《左传·闵二年》归夫人鱼轩。〈注〉以鱼皮为饰。又马名。《尔雅·释畜》二目白,鱼。〈注〉似鱼目也。《诗·鲁颂》有驔有鱼。又地名。《左传·僖二年》齐寺人貂漏师于多鱼。又《文十六年》惟裨儵鱼,人实逐之。〈注〉鱼,鱼复县,今巴东永安县。又《晋语》夷鼓,彤鱼氏之甥也。〈注〉彤鱼,国名。又姓。《左传·成十五年》鱼石为左师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秦之先为嬴姓,其后分封,以国为姓,有修鱼氏。又与吾同。《列子·黄帝篇》姬,鱼语女。〈注〉姬读居,鱼读吾。又叶鱼羁切,音宜。《徐干·七喻》大宛之牺,三江之鱼。云鶬水鹄,禽蹯豹胎。胎音怡。又叶语鸠切,音牛。《庾阐诗》炼形去人俗,飘忽乗[音chéng]云游。暂憩扶桑阴,忽见东岳鱼。考证:(今以为弓鞬步又者也。)谨照陆玑疏原文步又改步叉。
龙龙:《亥集下·龙字部》(古文)竜□□□□□龒《唐韵》《集韵》力钟切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卢容切,□音笼。《说文》龙,鳞虫之长,能幽能明,能细能巨,能短能长,春分而登天,秋分而潜渊。《广雅》有鳞曰蛟龙,有翼曰应龙,有角曰虯龙,无角曰螭龙,未升天曰蟠龙。《本草注》龙耳亏聪,故谓之龙。《易·乾卦》时乗[音chéng]六龙以御天。又星名。《左传·僖五年》龙尾伏辰。〈疏〉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之宿。又《襄二十八年》龙,宋郑之星也。又山名。龙门,在河东,见《禹贡》。龙山,见《山海经》。封龙,见《括地志》。又邑名。《左传·成二年》齐侯伐我北鄙,三日取龙。〈注〉龙,鲁邑。在泰山博县西南。又《前汉·地理志》炖煌郡有龙勒县。又官名。《左传·昭十七年》太皡氏以龙纪,故为龙师,而龙名。又句龙。《左传·昭二十九年》共工氏有子曰句龙。又马名。《周礼·廋人》马八尺以上为龙。《礼·月令》驾苍龙。又龙辅,玉名。《左传·昭二十九年》公赐公衍羔裘,使献龙辅於齐侯。又草名。《诗·郑风》隰有游龙。《陆玑·草木疏》一名马蓼,生水泽中,今人谓之小荭草。又神名。《山海经》有神名烛龙。《屈原·离骚》日安不到,烛龙何照。又姓。汉有龙且。又复姓。夏关龙逢,即豢龙氏后。汉御史扰龙羣,即刘累之后。又人名。奢龙,黄帝臣。《管子·五行篇》奢龙辨乎东方,故使为土师。又舜臣名。《书·舜典》帝曰:龙命汝作纳言,夙夜出纳朕命。又《广雅》龙,君也。又《广韵》通也。又《玉篇》竉也。《诗·商颂》何天之龙。我龙受之。《毛传》读如字。《朱传》宠也。又《玉篇》和也,萌也。又《正韵》与宠同。《诗·商颂·何天之龙释文》郑读作宠,荣名之谓也。○按朱传作叶音。又《正韵》音曨。《孟子》有私龙断焉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莫江切,音厖。《集韵》黑白亲色也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玉人上公用龙。〈注〉谓亲色,非纯玉也。又叶蒲光切,音庞。《易·坤卦》故称龙焉。叶上嫌於无阳。《扬雄·解嘲》以鸱枭而笑凤凰,执蝘蜒而嘲龟龙。《说文》从肉飞之形,童省声。《徐铉曰》象宛转飞动之貌。考证:(《尔雅·释畜》马高八尺为龙。)谨按尔雅作駥不作龙。今改周礼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。
曼曼:《辰集上·曰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无贩切,音万。《说文》作曼。引也。从又冒声。《玉篇》长也。《诗·鲁颂》孔曼且硕。〈传〉曼,长也。〈笺〉修也,广也。又《前汉·司马相如传》郑女曼姬。〈注〉曼者,言其色理曼泽也。《楚辞·天问》平胁曼肤。〈注〉曼,轻细也。又《前汉·司马迁传》曼辞以自解。〈注〉如淳曰:曼,美也。又《庄子·马蹄篇》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。〈注〉曼,突也,言曲颈於扼以抵突也。又《扬子·法言》周之人多行,秦之人多病。行有之也,病曼之也。〈注〉曼,无也。又姓。《前汉·五行志》曼满。〈注〉郑大夫。又《广韵》母官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谟官切,□音瞒。《博雅》曼曼,长也。《屈原·离骚》路曼曼其修远兮。〈注〉曼,或作漫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莫半切,音幔。曼衍,无极也。《庄子·寓言篇》因以曼衍,所以穷年。又《集韵》母伴切,音满。曼漶,不分别貌。又与蛮同。《公羊传·昭十六年》楚子诱戎曼子杀之。《释文》曼音蛮。二传作戎蛮。又《正韵》微夫切,音无。《扬子》圣人曼云。注:曼音无。○按《法言·重黎篇》曼训无,不音无。又《韵补》叶无沿切。《楚辞·大招》嫮目宜笑,蛾眉曼只。容则秀雅,稚朱颜只。魂兮归来,静以安只。颜,倪坚切。安,於虔切。
衍衍:《申集下·行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以浅切,音演。水溢也。《说文》水朝宗于海也。又《小尔雅》泽之广者谓之衍。又美也。《诗·小雅》酾酒有衍。又布也。《前汉·司马相如传》离靡广衍。又游衍。自恣之意。《诗·大雅》昊天曰旦,及尔游衍。又衍沃,平美之地。《左传·襄二十五年》井衍沃。又曼衍,无极也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和之以天倪,因之以曼衍。又沙衍,水中有沙者。《穆天子传》天子乃遂东征,南绝沙衍。又箧衍,笥也。《庄子·天运篇》刍狗之未陈也,盛以箧衍,巾以文绣。又《博雅》衍衍,行也。《谢朓诗》衍衍清风烂。又水名。《史记·荆轲传》丹匿衍水中。《索隐曰》在辽东。又朐衍,地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属北地郡。又姓。《通志·氏族略》衍,子姓,宋微仲衍之后。又《广韵》于线切,延去声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夷然切,音延。进也。《周礼·春官》望祀望衍。《郑注》读为延。〈疏〉衍,衍祭也。《刘歆·甘泉赋》高峦峻阻,临眺旷衍。叶泉字韵。《直音》或作衍。衍字从彡,不从氵作。考证:(《周礼·春官》望祀望衍。《郑注》读平声。)谨照原文读平声改读为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