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á zì xiǎo fèn
成语简拼:YZXF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睚眥小忿
成语解释
睚眦:发怒时瞪眼睛,引申为极小的怨恨。比喻极小的怨恨。
近义词
睚眦必报、小肚鸡肠
成语示例
(1)睚眦小忿久难忘,牙角频争雀鼠伤,一抹腮红还旧好,解纷惟有送槟榔。▲清·张湄《槟榔》
成语造句
(1)彬彬不会写成语“睚眦小忿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“睚眦小忿”几个大字。
(3)清白中学的唐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睚眦小忿”。
(4)顺顺写不出成语“睚眦小忿”的拼音。
(5)钊杰叔叔给凡泺和侄彤讲了“睚眦小忿”的历史故事。
成语出处
《史记·范睢蔡泽列传》:『一饭之德必偿,睚眦之怨必报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睚眦睚眦:怒目而视。《战国策·韩策二》:『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,而亲信穷僻之人,而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?』
睚睚:yá 见『睚眦』。[睚眦] 怒目而视。左思《吴都赋》:『睚则挺剑,喑呜则弯弓。』
眦眦:zì <名>眼角。《鸿门宴》:『目视项王,头发上指,目眦尽裂。』杜甫《望岳》:『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』[眦裂] 瞪眼怒视,眼眶破裂。[眦占] 侧目而视,表示轻视。
小小:xiǎo 1、<形>小。《曹刿论战》:『小大之狱,虽不能察,必以情。』2、<形>年纪幼小;排行在后的。《柳毅传》:『洞庭龙君小女也。』3、<形>地位低下的。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》:『愿为小相焉。』[又] 〈形意动〉认为……小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『孔子登东山而小鲁。』4、<动>小看;轻视。《盐铁论·利议》:『心卑卿相,志小万乘。』[小可] (1)对年辈相近的人自称;谦称。(2)次要的;一般的。[小生] (1)年轻读书人;年轻人。(2)旧时读书人谦称自己。(3)戏曲中扮演青年男子的配角。
忿忿:fèn 1、<动>愤怒;怨恨。《谋攻》:『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。』[又] <动使动>使……忿怒。《陈涉世家》:『广故数言欲亡,忿恚尉。』
睚睚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唐韵》五佳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宜佳切《正韵》宜皆切,□音崖。《说文》目际也。《类篇》举目也。《前汉·杜钦传》报睚眦怨。〈注〉睚,举眼也。眦,目匡也。言举目相忤者,必报之也。《正字通》睚眦,谓忤眂也。忤眂者,正眂则目上指,侧眂则目指眦。又《六书故》通作厓。《前汉·孔光传》厓眦莫不诛伤。又《广韵》五隘切《集韵》牛解切《正韵》牛懈切,□崖去声。又《集韵》鱼驾切,音讶。义□同。《集韵》或作□□□。
眦眦:《午集中·目字部》《类篇》与眦同。(眦)《唐韵》在诣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才诣切,□音剂。《说文》目厓也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子虚赋》弓不虚发,中必决眦。《前汉书》作眦。《列子·汤问篇》拭眦扬眉而望之。〈注〉眦,目际也。《灵枢经·癫狂篇》目眦决于面者为锐眦,在内近鼻者为内眦。〈注〉眦者,睛外之眼角也。又衣交领处曰眦。《尔雅·释器》衣眦谓之襟。〈注〉谓领交处,如人眼,唇,眦,头也。《集韵》又音赀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疾智切,音渍。亦目厓也。又《集韵》仕懈切《韵会》士懈切《正韵》助迈切,□柴去声。《博雅》睚眦裂也。《类篇》恨视也。又举目相忤貌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睚眦之怨必报。《集韵》或作□。《晋书·载记》伪作疵,非。又《正韵》资四切,音恣。《集韵》鉏佳切,音柴。义□同。
小小:《寅集上·小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私兆切《正韵》先了切,□萧上声。《说文》物之微也。从八从亅。见而分之。《徐曰》亅,始见也。八,分也。始可分别也。《玉篇》细也。《易·系辞》其称名也小,其取类也大。《左传·襄三十一年》君子务知大者远者,小人务知小者近者。又《周礼·天官》有小卿,副贰,大卿,即小宰等也。又狭隘也。《书·仲虺之诰》好问则裕,自用则小。又轻之也。《左传·桓十三年》莫敖狃於蒲骚之役,将自用也,必小罗。又《诗·邶风》愠于羣小。〈注〉小,衆[音zhòng]妾也。又《韵辑》白小,鱼名。又叶苏计切,音细。《白居易·忏悔偈》无始劫来,所造诸罪。若轻若重,无大无小。了不可得,是名忏悔。
忿忿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敷粉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抚吻切,□音魵。《说文》悁也。《玉篇》恨也,怒也。《书·君□》尔无忿疾于顽。〈传〉无忿怒疾之也。又《集韵》父吻切《韵会》扶粉切《正韵》房吻切,□音□。或作贲。通作愤。《大学》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。《释文》忿,弗粉反,集韵等书本此读。又《玉篇》《广韵》匹问切《集韵》芳问切,□音湓。义同。又通作分。《杜甫·送路侍御诗》不分桃花红胜锦。不分者,不平之意,与忿同。又叶非律切,音芾。《刘向·九叹》忧心展转,愁拂郁兮。寃结未舒,长隐忿兮。◎按此字有依敷母切,有依非母切,有依奉母切,皆轻唇音,大略相近。考证:(《大学》身有所忿懥,则不得其正。〈注〉忿,弗粉反。)谨照原书注改释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