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ōu guó wàng sī
成语简拼:YGWS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憂國忘私
成语解释
忧劳国事,不考虑个人私事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近义词
忧公忘私、忧国忘家
成语示例
(1)其忧国忘私,乘马三年,不别牝牡。▼《古文苑·楚相孙叔敖碑》
成语造句
(1)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“忧国忘私”几个大字。
(2)和理哥哥给伟庭和芸萱讲了“忧国忘私”的故事。
(3)五华县城新中学的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忧国忘私”。
(4)小君写不出成语“忧国忘私”,所以单元测试才考了99分。
(5)小朦不会写成语“忧国忘私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其忧国忘私,乘马三年,不别牝牡。见《古文苑·楚相孙叔敖碑》。
(7)去宝相寺的路上,督叔叔给阿虎和小朋友讲解了『忧国忘私』的故事。
成语出处
《三国志·魏志·徐邈传》:『征东将军胡质、卫尉田豫皆服职前朝,历事四世,出统戎马,入赞庶政,忠清在公,忧国忘私,不营产业,身没之后,家无馀财,朕甚嘉之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忧忧:yōu 1、<动>忧虑。《岳阳楼记》: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。』2、<名>让人忧虑的事情。《论语》:『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』[忧愤] 忧愁愤懑。
国国:guó 1、<名>国家。《察今》:『故治国无法则乱。』2、<名>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。《寡人之于国也》:『察邻国之政,无如寡人用心者。』3、<名>国都;京都。《殽之战》:『武夫力而拘诸原,妇人暂而免诸国。』《岳阳楼记》:『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。』4、<名>地方;地域。《硕鼠》:『逝将去女,适彼乐国。』
私私:sī 1、<名>个人;私人。《论积贮疏》:『公私之积,犹可哀痛。』2、<名>私利。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丹不忍心以己之私,而伤长者之意。』3、<动>偏爱;偏私。《邹忌讽齐王纳谏》:『吾妻之美我者,私我也。』4、<动>私人占有。《诗经·七月》:『言私其豵,献豜于公。』5、<副>私下;秘密;暗中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燕王私握臣手。』6、<动>私通;不正当的男女关系。《聊斋志异·狐谐》:『夜有奔女,颜色颇丽,万悦而私之。』
忧忧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集韵》尤救切,音佑。《玉篇》心动也。◎按《说文》集韵皆训不动,惟玉篇训心动。从心从尤。似应玉篇为是。(忧)(古文)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於求切《正韵》於尤切。本作□。今作忧。《说文》愁也。《尔雅·释诂》思也。〈疏〉忧者。愁思也。《书·洪范》六极,三曰忧。又疾也。《礼·曲礼》某有负薪之忧。〈注〉忧或为疾。又幽也。《易·乾卦》忧则违之。〈注〉谓时当幽隐也。又辱也。《易·系辞》小人道忧也。又居丧曰忧。《书·说命》王宅忧。又孕病曰忧。《晋语》文王在母不忧。又人忧则头低垂。《礼·曲礼》下于带则忧。〈注〉忧则低也。又幽忧曰癙忧。《诗·小雅》癙忧以痒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宗伯》以凶礼哀邦国之忧。又姓。出《姓苑》。又《韵会》乌侯切,音讴。义同。《集韵》作□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於救切。《集韵》虑也。诗序,百姓见忧。徐邈读。又叶於希切,音衣。《易林》不见叔姫,使伯心忧。又叶衣虚切,音於。《易林》出入休居,安止无忧。《黄庭经》三神之乐由隐居,倏忽游遨无遗忧。又叶伊姚切,音妖。《三略》士可下而不可骄,将可乐而不可忧。又叶一笑切,音要。《诗·王风》我生之初,尚无造。我生之后,逢此百忧。又《唐风》扬之水,白石皓皓。素衣朱绣,从子于鹄。既见君子,云何其忧。鹄,居号切。又叶於纠切,音黝。《晋语》商之衰也,其铭有之,曰:嗛嗛之德,不足就也。不可以矜而,只取忧也。嗛嗛之食,不足狃也。不能为膏而,只离咎也。《集韵》本作□,或作懮。《说文》从心从页。页,首也。心忧则发白。又《字汇补》亦与□同。《说文》忧和之行也。引《诗》布政忧忧。后人以□愁之字从忧,遂以忧和之字从□,浸失六书之原矣。
国国:《丑集上·囗字部》(古文)囗囶圀《唐韵》古或切《集韵》骨或切,□觥入声。《说文》邦也。《周礼·夏官·量人》掌建国之法,以分国为九州。又《冬官·考工记》匠人营国,旁三门,国中九经九纬,经涂九轨,左祖右社,面朝后市。《礼·王制》五国以为属,十国以为连,二十国以为卒,二百一十国以为州。《孟子》大国,地方百里,次国,地方七十里,小国,地方五十里。又《周礼·地官·掌节》山国用虎节,土国用人节,泽国用龙节。〈注〉山国多山者,土国平地也,泽国多水者。又灭人之国曰胜国。《左传注》胜国者,绝其社稷,有其土地也。又九州之外曰外国。亦曰绝国。《后汉·班超传》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。〈又〉远处绝国。又两国相距曰敌国。《孟子》敌国不相征也。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。《李陵·答苏武书》闻子之归位,不过典属国。〈注〉典,掌也。即掌属国之事者。又城郭国,行国。《宋程大昌备北边对》汉西域诸国,有城郭国,有行国。城郭国,筑城为守者,行国不立城,以马上为国也。又姓。《姓苑》太公之后。齐有国氏,世为上卿,宋有国卿。又囯,《正字通》俗国字。囻,同国,民国期间俗字。
忘忘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武方切《正韵》无方切,□音亡。《说文》不识也。《增韵》忽也。又遗也。《书·微子之命》予嘉乃德,曰笃不忘。谓不遗也。又《仪礼·士冠礼》寿考不忘。〈注〉长有令名,不忽然而遽尽也。又善忘,病也。《庄子·达生篇》气下而不上,则使人善忘。又坐忘,无思虑也。《庄子·大宗师》回坐忘。又《广韵》《正韵》巫放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无放切,□音妄。《韵会》弃忘也。《增韵》遗忘也。《周礼·地官·司刺》三宥,一曰遗忘。又志不在也。《左传·隐七年》郑伯盟,歃如忘。〈注〉志不在于歃血也。又《韩愈·别窦司直诗》中盘进橙栗,投掷倾脯酱。欢穷悲心生,婉恋不能忘。《说文》从心从亡。会意。
私私:《午集下·禾字部》《唐韵》息夷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相咨切,□音司。《说文》禾也。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。又对公而言谓之私。《书·周官》以公灭私。《诗·小雅》雨我公田,遂及我私。《礼·孔子间居》天无私覆,地无私载,日月无私照。又家臣称私。《仪礼·士相见礼》见於大夫曰:某也,夫子之贱私。《礼·玉藻》士自称於大夫曰外私。〈注〉此大夫非己所臣,则称外私。又恩私也。《仪礼·燕礼》寡君,君之私也。〈注〉谓独受恩厚。《礼·郊特牲》妇餕余,私之也。《释名》私,恤也,所恤念也。又《尔雅·释亲》女子谓姊妹之夫曰私。《诗·卫风》谭公维私。又天子以下皆曰私。《前汉·张放传》大官私官。《服虔注》私官,皇后之官。《后汉·百官志》中宫私府令一人。又姓。汉私匡。又便也。《左传·襄十五年》师慧过宋,朝将私焉。〈注〉谓小便。○按《说文》专以禾训私,而厶自为部,训奸衺也。引韩非、仓颉作字,自营为厶,则私不兼公私义。今经传公厶字皆作私,不复作厶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