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ōu yóu tián dàn
成语简拼:YYTD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優遊恬淡
成语解释
优游:悠闲自得的样子;恬淡:悠闲安适。悠闲自得,不求名利。
成语示例
(1)松峰下,水边石畔,遣兴饮流霞。一灵常皎洁,优游恬淡,真乐无涯。▲元·马钰《满庭芳》词
成语造句
(1)滨滨写不出成语“优游恬淡”的拼音。
(2)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“优游恬淡”几个大字。
(3)魏僧寨中学的蓟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优游恬淡”。
(4)小君不会写成语“优游恬淡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茵茵姐姐给熠凝和彤菽讲了“优游恬淡”的历史故事。
(6)前往新坝乡新坝九年制学校的车上,大林大哥哥给铮炫和凤霞介绍了『优游恬淡』的历史典故
(7)当君子困贱之时,局高天,松峰下,水边石畔,遣兴饮流霞。一灵常皎洁,优游恬淡,真乐无涯。见元·马钰《满庭芳》词。
成语出处
汉·黄石公《三略·下略》:『所以优游恬淡而不进者,重伤人物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优游优游:1、悠闲自得的样子。《诗·大雅·卷阿》:『伴奂尔游矣,优游尔休矣。』2、犹豫不决。《尚书大传》卷四:『周公将作礼乐,优游之,三年不能作。』
恬淡恬淡:[tiándàn] 指人的性格恬静;恬静淡泊。恬淡为上,胜而不美。――《老子》;恬淡志安贫。――阮籍《咏怀》。
优优:yōu 1、<动>演戏。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八年》:『饮酒,且观优。』2、<名>演戏的人。《国语·晋语》:『公之优曰施。』3、<形>充足。《荀子·王制》:『故鱼鳖优而百姓有余用也。』4、<形>良好。《出师表》:『必能使行阵和睦,优劣得所。』5、<形>犹豫不决。《管子·小匡》:『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。』[优伶] 古代艺人的统称。[优渥] 雨水充足。[优游] (1)悠闲自得的样子。(2)犹豫不决。
游游:yóu 1、<动>在水上漂浮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『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』2、<动>游玩。《赤壁赋》: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』3、<动>出游;游历。《两小儿辩日》:『孔子东游。』4、<动>交往。《鸿门宴》:『秦时与臣游,项伯杀人,臣活之。』[又] 特指请教学问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,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。』5、<动>游说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西游于梁。』[辨] 游,遊。凡有关水中活动,一般只用『游』,不可以用『遊』;而有关陆上活动的,『游』与『遊』可以通用。[游食] 吃闲饭。[游子] 离家外出的人。
恬恬:tián 1、<形>安静;心神安适。李白《下途归石门旧居》:『恬然但觉心绪闲。』2、<动>满不在乎;坦然。《荀子·富国》:『轻非誉而恬失民。』成语有『恬不知耻』。
淡淡:dàn(1)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少;稀薄(跟『浓』相对)。如:淡墨;天高云淡。(2)(味道)不浓;不咸:一杯淡酒;这个菜太淡。(3)(颜色)浅:淡青;淡绿◇轻描淡写。(4)冷淡;不热心:淡然处之;淡淡地答应了一声。(5)营业不旺盛:淡季。(6)<方>没有意味的;无关紧要的:淡话;淡事;扯淡。
优优:《补遗·子集》《人字部》《篇海类编》于求切,音尤。五谷精,如人发白也。(优)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於求切《正韵》於尤切,□音忧。《尔雅·释训》优优,和也。《诗·商颂》敷政优优。言人君德政和乐也。又优游,和柔也。《诗·大雅》优游尔休矣。又《诗·大雅》天之降罔,维其优矣。〈传〉渥也。〈笺〉宽也。又《说文》饶也。又饶洽也。《诗·小雅》既优既渥。又有余力也。《论语》仕而优则学。又胜也,对劣之称。又《小尔雅》优,多也。又《正韵》调戏也。《左传·襄六年》宋华弱与乐辔,少相狎,长相优。又伊优,屈曲佞媚貌。又倡优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朔好诙谐,武帝以俳优畜之。又《左传·襄二十八年》□氏鲍氏之圉人为优。《正义》优者,戏名也。《晋语》有优施。《史记·滑稽传》有优孟,优旃,皆善为优戏,而以优着名。又姓。又《集韵》乌侯切,音讴。《前汉·东方朔传》伊优亚者,辞未定也。亚音鸦。又通作要,平声。《礼·深衣》要缝半下。《郑注》要或为优。
游游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(古文)汓《唐韵》以周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夷周切,□音猷。水名。《水经注》淮水於淮浦县枝分,北为游水。又浮行也。《尔雅·释水》顺流而下曰遡游。《诗·秦风》遡游从之。又《周礼·天官》阍人,王宫每门四人,囿游亦如之。〈注〉游,离宫也。又《管子·首宪篇》分理以为十游,游为之宗。又《尚书·考灵曜》地有四游,常动而人不知。又玩物适情之意。《礼·少仪》士依於德,游於艺。又间旷也。《礼·王制》无游民。又自适貌。《诗·小雅》慎尔优游。又枝叶扶疏貌。《诗·郑风》隰有游龙。〈传〉龙红草也。〈笺〉游,犹放纵也。言红草放纵枝叶于隰中。又《集韵》徐由切,音囚。义同。又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力求切,音留。旌旗之旒也。本作斿。亦作旒。《左传·桓二年》鞶厉游缨。又九游,星也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九游九星,在玉井西南。又《韵补》叶延知切,音移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拖蜺旌,靡云旗。前皮轩,后道游。又叶衣虚切,音於。《万震南州异物志赞》合浦之人,习水善游。上视层潭,如猿仰株。考证:(《礼·少仪》少依于德,游於艺。)谨照原文少改士。于改於。
恬恬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徒兼切,音甜。《说文》安也。从心,甜省声。《书·梓材》引养引恬。又静也。《庄子·缮性篇》以恬养志。
淡淡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广韵》《正韵》徒览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杜览切,□音啖。《说文》薄味也。《急就篇注》平薄谓之淡。《史记·叔孙通传》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。〈注〉啖,亦作淡。《如淳曰》食无菜茹为淡。又甘之反也。《礼·表记》君子淡以成,小人甘以坏。又《广韵》徒敢切,音噉。淊淡,水满貌。《前汉·扬雄传》秬鬯泔淡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正韵》□以冉切,音琰。澹淡,水播荡貌。《枚乗[音chéng]·七发》湍流遡波,又澹淡之。又随风貌。《司马相如·上林赋》随风澹淡。又淡淡,安流平满貌。《宋玉·高唐赋》溃淡淡而□入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□徒甘切,音谈。水貌也。或作澹。又与痰通。《王羲之·初月帖》淡闷千呕。《黄伯思云》淡,古痰字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徒滥切,音餤。水味也。《中庸》淡而不厌。又《集韵》以赡切,音艳。水貌。《列子·汤问篇》淡淡焉若有物存。张湛读。考证:(《列子·殷汤篇》淡淡焉若有物存。)谨照原书改汤问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