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于自责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ǒng yú zì zé成语简拼:YYZZ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勇於自責
成语解释
敢于承认错误并自我批评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;指敢于承认错误
成语造句
(1)安福二中的位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勇于自责”。
(2)记事本的第一页上面写着“勇于自责”几个大字。
(3)琅琅不会写成语“勇于自责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4)男子汉要知错就该,勇于自责。
(5)润炬大哥哥给嘉哲和沂颍讲述了“勇于自责”的历史典故
(6)小宝写不出成语“勇于自责”的拼音。
成语故事
春秋时期,秦国人札子在郑国掌握了都城北门的钥匙,派人要秦穆公攻打郑国。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,派大将孟明视等率军出征。郑国商人弦高发现,假装送礼迎接秦军,背后通风报信。晋国乘机出兵打败秦军。秦穆公承认是他的罪过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勇于勇于:在困难面前不退缩;不推委(后面跟动词)。如:勇于负责;勇于承认错误。
自责自责:[zìzé] 自己谴责自己。沉痛自责。
勇勇:yǒng 1、<形>勇敢。《冯婉贞》:『以三保勇而多艺,推为长。』2、<形>旺盛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遇游僧澄源至,兴甚勇。』
于于:yú 1、<介>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、处所,可译为『在』、『到』、『从』等。《子鱼论战》:『宋公子及楚人战于泓。』《出师表》:『受任于败军之际。』2、<介>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,可译为『由于』、『因为』。《进学解》:『业精于勤,荒于嬉。』3、<介>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,可译为『对』、『向』等。《师说》:『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。』《捕蛇者说》:『余将告于莅事者。』4、<介>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,可译为『被』。有时动词前还有『见』、『受』等字和它相应。《伶官传序》:『而智勇多困于所溺。』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。』5、<介>介绍比较的对象,可译为『比』。《劝学》:『冰,水为之,而寒于水。』6、<词缀>用在动词前,无义。《诗经·葛覃》:『黄鸟于飞。』[注] 『于』和『於』二字是同义词。《诗经》《尚书》《周易》多用『于』,其他书多作『於』;有些书(如《左传》)『于』『於』并用,『于』常用于地名前,其余写作『於』。但是,古书中用作人名和语气词的『於』不能写作『于』,参看『於(wū)』。用作人名和词缀的『于』不能写作『於』。此外,其他场合两者可互换,汉字简化后都写作『于』。
自自:zǐ 1、<代>自己。《孙膑减灶》:『庞涓自知智穷兵败,乃自刭。』《望洋兴叹》:『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。』2、<副>亲自。《信陵君窃符救赵》:『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。』《垓下之战》:『项王乃悲歌慷慨,自为诗曰……』3、<代>其;他(她)的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中有双飞鸟,自名为鸳鸯。』《陌上桑》:『秦氏有好女,自。名为罗敷』4、<副>原来;本来。《陌上桑》:『使君自有妇,罗敷。有夫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我自不驱卿,逼迫有阿母。』5、<副>自然;当然。《活板》:『以手拂之,其印自落,殊不沾污。』《订鬼》:『思念存想,自见异物也。』6、<介>从;由。《察今》: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。』《为学》:『越明年,贫者自南海还。』7、<介>在;自从。《三峡》:『自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。』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自君别我后,人事不可量。』8、<连>常『自非』连用,相当于『除非』、『假如不是』。《三峡》:『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』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『唯圣人能内外无患,自非圣人,外宁必有内忧。』9、<连>表示让步,相当于『即使』。《汉书·周昌传》:『昌为人强力,敢直言,自萧、曹等皆卑下之。』10、<助>增音节,不译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物物各自异。种种在其中。』[自好] 自洁其身。[自谴] 自己排谴忧虑。[自修] 自我修养。自然而此治。[自许] 自己以赞美之词说自己。[自引] (1)自己辞去官职。(2)自杀。[自用] 按自己的主张行事,不理会别人的意见。
责责:zé 1、<动>索取。《促织》:『每责一头,辄倾数家之产。』2、<动>责令;要求。《促织》:『因责常供。』3、<动>责备。《陈情表》:『诏书切峻,责臣逋慢。』4、<名>处罚。《促织》:『当其为里正,受扑责时,岂意其至此哉!』5、<名>责任。《谭嗣同》:『救护之责,非独足下。』zhài 1、<名>欠别人的钱财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先生不羞,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?』2、<动>讨债。《吕氏春秋·疑似》:『昔也往责于东邑人。』后作『债』。[责成] 督促,要求人完成任务作出成绩。[责望] 互相责怪、抱怨。
勇勇:《子集下·力字部》《唐韵》余陇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尹竦切,□音涌。《说文》气也。一曰健也。从力,甬声。《玉篇》果决也。《广韵》猛也。《增韵》锐也,果敢也。《左传·文二年》共用之谓勇。《论语》勇者不惧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。考证:(《说文》气也。一曰,健也。从力,甬声。勇者,用也,共用之谓勇。)谨按勇者用也说文无此语。共用之谓勇系左传文,亦非说文。谨改为左传文二年共用之谓勇,移在论语二字上。
于于:《子集上·二字部》《唐韵》羽俱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云俱切,□音迂。《尔雅·释诂》于,曰也。又往也。《书·大诰》民献有十夫,予翼以于。《诗·小雅》王于出征。又《仪礼·士冠礼》宜之于假。〈注〉于,犹为也。宜之见为大矣。又《聘礼》贿在聘于贿。〈注〉于读曰为。言当视宾之礼,而为之财也。又《司马相如·长门赋叙》因于解悲愁之辞。又未定之辞。《公羊传·僖二十八年》归于者何。归于者,罪未定也。又行貌。《韩愈·上宰相书》于于焉而来矣。又于于,自足貌。《庄子·应帝王》其卧徐徐,其觉于于。又钟两口之间曰于。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凫氏为钟,两栾谓之铣,铣间谓之于。又《前汉·元后传》衣绦缘诸于。〈注〉大掖衣也。又《唐书·元德秀传》明皇命三百里内刺史县令,以声乐集,德秀惟乐工十人,聮[音lián,古同联]袂歌于蔿于。又草名。《尔雅·释草》茜,蔓于。〈注〉生水中。一名轩于。《司马相如·子虚赋》庵闾轩于。又木名。《尔雅·释木》栈木,于木。〈注〉僵木也。江东呼木觡。又淳于,县名。今密州安丘县,古淳于国。又姓。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后,以国为氏,后因去邑为于。又淳于,宣于,鲜于,多于,□于,皆复姓。又三氏姓。勿忸于,阿伏于,见《魏书·官氏志》。又助语辞。《诗·召南》于沼于沚。《朱传》于,於也。《周易》《毛诗》於皆作于。于於古通用。又《集韵》邕俱切,音纡。广大貌。《礼·檀弓》邾娄考公之丧,徐君使容居来吊含。有司曰:诸侯之来辱敝邑者,易则易,于则于,易于亲者,未之有也。又《文王世子》仲尼曰: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,所以善成王也。闻之曰:为人臣者,杀其身有益於君,则为之,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。俱与迂通。又《正韵》休居切,与吁通。叹辞。《诗·周南》于嗟麟兮。考证:(《礼·聘礼》贿在聘于贿)谨按本书之例礼记谓之礼,此出仪礼不当称礼,谨省上礼字。(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凫氏为钟,两栾谓之铣,两铣谓之于。)谨照原文两铣改铣间。(《尔雅·释木》栈木,于木。〈注〉僵木也。江东呼木船。)谨照原注木船改木觡。(《文王世子》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,所以善成王也。仲尼闻之曰,为人臣者,杀其身有益于君,则为之,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。俱与迂通。)谨按周公至其君乎皆仲尼之言,此误於闻之上增仲尼二字,谨照原文周公上增仲尼曰三字,闻之上省仲尼二字。法于益于两于字照原文改於字。
自自:《未集下·自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疾二切,音字。《玉篇》由也。《集韵》从也。《易·需卦》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〈疏〉自,由也。《书·汤诰》王归自克夏,至于亳。《诗·召南》退食自公,委蛇委蛇。〈传〉自,从也。又《玉篇》率也。又《广韵》用也。《书·臯陶谟》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,有庸哉。〈传〉自,用也。《诗·周颂》自彼成康,奄有四方,斤斤其明。〈传〉自彼成康,用彼成安之道也。《古义》自彼者,近数昔日之辞。又自然,无勉强也。《世说新语》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渐近自然。又《集韵》己也。《正韵》躬亲也。《易·乾卦》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又《五音集韵》古文鼻字。注详部首。◎按说文作鼻本字。
责责:《酉集中·贝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侧革切《正韵》侧格切,□音窄。《说文》求也。《左传·桓十三年》宋多责赂於郑。又非也。《书·君奭》诞无我责。〈传〉汝大无非责我留。又诛责也。《诗·邶风·旄丘序》责卫伯也。《礼·表记》君子与其有诺责也,宁有己怨。〈疏〉责,谓许而不与而被责。又责让也。《左传·僖十五年》西邻责言,不可偿也。〈注〉微刺也。又任也。《孟子》有言责者。又取也。《战国策》归其刃而责之金。又问也。《史记·周勃世家》吏簿责条侯。〈注〉簿问其辞情。又自讼也。《前汉·韩延寿传》痛自刻责。又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侧卖切。与债同。《周礼·天官·小宰》听称责以傅别。〈注〉称责,谓贷子。〈疏〉谓举责生子,彼此俱为称意,故曰称责也。《左传·成十八年》施舍已责。〈注〉止逋责。又叶侧棘切。《柳宗元·惩咎赋》既明惧夫天讨兮,又幽栗兮鬼责。惶惶兮夜寤而书骇兮,类麏□之不息。考证:(《礼·表记》君子与有诺责也)谨照原文与下增其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