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ǒng tuì jí liú
成语简拼:YTJL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勇退激流
成语解释
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。比喻在得意顺遂时,见机引退,以求明哲保身。
成语接龙
勇退激流→流芳百世→世道人心→心惊胆落→落落寡欢→欢喜冤家→家给人足→足衣足食→食指繁多→多言多败
成语造句
(1)独峒二中的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勇退激流”。
(2)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“勇退激流”几个大字。
(3)露露写不出成语“勇退激流”的拼音。
(4)她在当红之际勇退激流,离开影坛,令影迷怀念不已。
(5)小丰不会写成语“勇退激流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震罄叔叔给承美和莠二讲述了“勇退激流”的成语故事。
成语出处
宋·苏轼《赠善相程杰》诗:『火色上腾虽有数,急流勇退岂无人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激流激流:[jīliú] 流速很快的水流。一处浅激流。
勇勇:yǒng 1、<形>勇敢。《冯婉贞》:『以三保勇而多艺,推为长。』2、<形>旺盛。《游黄山记》:『遇游僧澄源至,兴甚勇。』
退退:tuì 1、<动>后退;退却。《冯婉贞》:『攻一时,敌退。』2、<动>退回;返回。《捕蛇者说》: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。』3、<动>离开朝廷;不再任职。《陈情表》:『臣之进退,实为狼狈。』4、<动>退下;离去。《葫芦僧判断葫芦案》:『令从人退去,只留这门子一人伏侍。』5、<动>衰退;减退。《芙蕖》:『避暑而暑为之退。』6、<动>谦让。《柳毅传》:『毅撝退辞谢,俯仰唯唯。』
激激:jī 1、<动>阻遏水势以使之腾涌。《孟子·告子上》:『激而行之,可使在山。』《答韦中立论师道书》:『激而发之欲其清,固而存之欲其重。』2、<动>(水势)腾涌冲撞。《与朱元思书》:『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。』3、<动>激动;激发。《出师表》:『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』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激于义而死焉者也。』4、<形>疾速;猛烈。《兰亭集序》:『又有清流激湍,映带左右。』5、<形>(声音)激烈高亢。《谭嗣同》:『冀缓急或可救助,词极激切。』[激楚] (1)音调高亢凄清。(2)通俗、淫逸之音,比喻谄谀之说。[激诡] (1)掩饰真情,标新立异。(2)毁誉失当。[激激] (1)水清的样子。(2)形容急流的声音。
流流:liú 1、<动>水流动。《归去来兮辞》:『泉涓涓而始流。』2、<形>泛指流动。《过秦论》:『伏尸百万,流血漂橹。』3、<动>时间的流逝。《祭妹文》:『则虽年光倒流。』4、<动>流浪;漂泊。《论贵粟疏》:『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,农人所以流亡者也。』5、<动>流放;放逐。古代五刑之一,把罪人放逐到远方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虽放流,眷顾楚国。』6、<动>流传;传播。《尚书·泰誓》:『流毒下国。』7、<名>河流;水流。《劝学》:『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』8、<名>流派;派别。《后汉书·王充传》:『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。』9、<名>某一类人;同一类人。《卖柑者言》:『退而思其言,类东方生滑稽之流。』[流宕] (1)放任;放荡。(2)流浪;漂泊。[流光] (1)闪耀的光。(2)逝去的时光。(3)光芒闪烁。[流眄] 流移不定地观看。[流辟] 淫邪;邪乱。[流冗] 流散;流离。[流俗] (1)世俗;流行的习俗。(2)俗人;世俗之人。
勇勇:《子集下·力字部》《唐韵》余陇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尹竦切,□音涌。《说文》气也。一曰健也。从力,甬声。《玉篇》果决也。《广韵》猛也。《增韵》锐也,果敢也。《左传·文二年》共用之谓勇。《论语》勇者不惧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。考证:(《说文》气也。一曰,健也。从力,甬声。勇者,用也,共用之谓勇。)谨按勇者用也说文无此语。共用之谓勇系左传文,亦非说文。谨改为左传文二年共用之谓勇,移在论语二字上。
退退:《酉集下·辵字部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吐内切,推去声。《玉篇》郤也。《礼·表记》君子三揖而进,一辞而退,以远乱也。《左传·僖二十五年》退一舍而原降。又《玉篇》去也。《老子·道德经》功成名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又逊让也。《礼·曲礼》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。《后汉·钟皓传》好学慕古,有退让风。又进退人才,犹言用舍也。《礼·檀弓》君子进人以礼,退人以礼。又返也。《屈原·离骚》退将复修吾初服。《前汉·董仲舒传》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纲。临政愿治,不如退而更化。又如柔貌。《礼·檀弓》其中退然如不胜衣。又《正字通》吐困切。与褪同。《王建诗》粉光深紫腻,肉色退红娇。〈注〉浅红也。又□。
激激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吉正切《正韵》讫逆切,□音击。《说文》碍衺疾波也。一曰半遮也。《前汉·沟洫志》为石堤激使东注。激者,聚石於堤旁冲要之处,所以激去其水也。又冲也。《潘岳·诗》惊湍激岩阿。又《水经注》沔水北岸数里,有大石,名五女激。又言论过直为激切。《后汉·□宠传》言事者必多激切。又感激也。《后汉·蔡邕传》感激忘身。又违俗立异为激诡。《后汉·范冉传》冉好违时绝俗,为激诡之行。冉或作丹。又激楚,清声也。《楚辞·招魂》宫庭震惊,发激楚些。又姓。《前汉·淮南王传》有激章。又《广韵》古吊切《集韵》吉吊切,□音叫。湍流貌。一曰风声。又《集韵》坚尧切,音骁。与憿同。幸也。通作侥徼。考证:(《楚辞·九歌》宫庭震惊,发激楚些。)谨照原书九歌改招魂。
流流:《巳集上·水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力求切,音留。《说文》水行也。《尔雅·释言》流,覃也。〈疏〉谓水之流,必相延及。《诗·大雅》如川之流。又《尔雅·释诂》流,择也,求也。《诗·周南》左右流之。又下也。《诗·豳风》七月流火。又流漫无节制也。《礼·乐记》乐胜则流。又《书·禹贡》二百里流。《礼·王制》千里之外曰采,曰流。又放也。《书·舜典》流宥五□。又视不端谛曰流。《左传·成六年》郑伯视流而行速。又走也。《战国策》楚襄王流淹于城阳。〈注〉谓走而自匿。又《周礼·冬官·玉人注》鼻勺曰流,凡流皆为龙口。又《前汉·食货志》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。又《前汉·艺文志》儒家流,道家流,阴阳家流,法家流,墨家流,纵横家流,亲家流,农家流,小说家流,各有所从出,分九家。又流布也。《易·谦卦》地道变盈而流谦。又流转也。《礼·仲尼燕居》周流无不徧。又《张协·七命》倾罍一朝,流湎千日。〈注〉齐颜色,均衆[音zhòng]寡谓之流。又长流,官名。《颜之推·家训》名治狱参军为长流。又黄流,酒名。《诗·大雅》黄流在中。又双流,县名。《广舆记》属成都府。又《韵补》叶□如切,音闾。《陆云诗》乐奏声哀,言发涕流。唯愿君子,德与福俱。又叶力救切,音溜。《博□诗》悠悠建平,皇泽未流。朝选于衆[音zhòng],乃子之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