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容文雅
www.16system.cn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ōng róng wén yǎ成语简拼:YRWY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雍容文雅
成语解释
形容文气舒缓,词藻优美而不俗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说话或文章等
近义词
雍容典雅、雍容尔雅、雍容大雅、雍容闲雅
成语造句
(1)暴力、色情作品对那些雍容文雅的文学作品冲击很大
(2)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“雍容文雅”几个大字。
(3)亢爷爷给他的小孙囡和外甥讲了“雍容文雅”的成语典故。
(4)小昂写不出成语“雍容文雅”,因此期中考试仅98分。
(5)小虫不会写成语“雍容文雅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6)柞村镇中学的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雍容文雅”。
(7)前往坪里中学的路途中,道勤哥哥给高惜和愈馨讲解了『雍容文雅』的故事。
成语出处
唐·张说《龙门西龛苏合宫等身观世音菩萨像颂》:『相门华列,儒庭善训,雍容文雅,当代知名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雍容雍容:仪容温文,态度大方,从容不迫。《汉书·薛宣传》:『宣为人好威仪,进止雍容,甚可观也。』《文选·班固<两都赋>序》:『雍容揄扬,着于后嗣。』
文雅文雅:(言谈、举止)温和有礼貌,不粗俗:举止文雅。
雍雍:yōng 1、<形>和谐。《国语·晋语九》:『夫幸非福,非德不当雍,雍不为幸,吾是以惧。』2、<动>通『阻塞』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『隔以山谷,雍以沙幕。』3、<动>通『拥』,拥有。《战国策·秦策》:『雍天下之国。』[雍和] 和睦;融洽。[雍容] 仪容温文,态度大方,从容不迫。[雍州] 古代九州之一,故址即今陕西、甘肃及内蒙额济纳旗一带。
容容:róng 1、<名>容量;容积。《论衡·骨相》:『察表候以知命,犹察斗斛以知容矣。』2、<动>容纳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方正之不容也。』3、<动>宽容。《庄子·庚桑楚》:『不能容人者无亲。』4、<动>容许;许可。《报刘一丈书》:『亡奈何矣,姑容我入。』5、<动>收容。《五人墓碑记》:『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。』6、<名>面容;面貌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。』7、<名>脸色;神色。《琵琶行》:『整顿衣裳起敛容。』8、<动>修饰面容;打扮。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『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悦己者容。』[容膝] 立足之地。[容臭] 古人随身佩带的装有香料的小口袋;香囊。臭,指香料。[容与] (1)放任;放纵。(2)从容逍遥的样子。(3)迟缓不前的样子。(4)小船。[容止] (1)人的仪容举止。(2)收留。
文文:wén 1、<名>线条交错的图形;花纹。后写作『纹』。《公输》:『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。』2、<形>华美;有文彩的。《冯谖客孟尝君》:『黄金千斤,文车二驷,服剑一。』3、<名>文章。《醉翁亭记》:『醉能同其乐,醒能述以文者,太守也。』4、<名>文字。《游褒禅山记》:『独其文犹可识。』5、<名>非军事的,与『武』相对。《谏太宗十思疏》:『文武并用,垂拱而治。』6、<动>在身上刺花纹,叫『文身』。《庄子·逍遥遊》:『越人断发文身。』7、<名>文化;文教。《论语·子罕》:『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?』8、<量>用于旧时的铜钱,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。《魏书·高崇传》:『在市铜价,八十一文得铜一斤,私造薄钱,斤馀二百。』9、<动>修饰;掩盖。《论语·子张》:『小人之过也必文。』成语有『文过饰非』。10、<名>规定、仪式。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六仪》:『仪者必又曰: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』成语有『繁文缛节』。
雅雅:yǎ 1、<形>正确的。《出师表》:『陛下亦宜自谋,以谘诹善道,察纳雅言。』2、<形>高雅;不俗。《滕王阁序》:『都督阎公之雅望,棨戟遥临。』3、<副>平素;一向。《张衡传》:『安帝雅闻衡善术学,公车特征拜郎中。』4、<副>很;甚。《后汉书·窦后记》:『及见,雅以为美。』[雅故] (1)以往;向来。(2)从前的。
雍雍:《戌集中·隹字部》(古文)邕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容切,音痈。《玉篇》和也。《书·尧典》黎民於变时雍。又《尔雅·释天》太岁在戊曰着雍。又水名。《水经》四方有水曰雍。又县名。《前汉·地理志》渔阳郡雍奴县。又《前汉·中山靖王传》雍门子壹微吟。〈注〉张晏曰:齐之贤者,居雍门,因以为号。苏林曰:六国时人,名周。又《广韵》姓也。祭仲壻雍纠。见《左传·桓十五年》。又《集韵》通作雝。《班固·两都赋》乃流辟雍。○按礼王制作辟雝。又《集韵》委勇切,音壅。《周礼·秋官·司寇》雍氏。〈注〉谓堤防止水者也。《释文》雍,於勇反。又《集韵》佑也。《扬雄·甘泉赋》雍神休。〈注〉晋灼曰:雍,佑也。师古曰:雍,聚也。雍读曰拥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用切,音□。《广韵》九州名。雍,拥也。东崤,西汉,南裔,北居庸,四山之所拥翳也。《书·禹贡》黑水西河惟雍州。《释文》雍,於用切。○按尔雅释地作雝。又《韵会》国名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郜雍曹滕。〈注〉雍国,在河内山阳县。《释文》雍,於用反。又《广韵》姓也。《韵会》文王子雍伯之后。
容容:《寅集上·宀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□余封切,音融。《说文》盛也。从宀从谷。《徐铉曰》屋与谷,皆所以盛受也。《增韵》受也,包函也。《易·师卦》君子以容民畜衆[音zhòng]。《书·君□》必有忍其乃有济,有容德乃大。〈注〉谓包之也。又《唐书·狄仁杰传》娄公盛德,为所包容久矣。又仪容也。《礼·冠义》礼义之始,在於正容体。《射义》试之於射宫,其容比於礼,其节比於乐。又《玉藻》君子之容舒迟,见所尊者齐遫,足容重,手容恭,目容端,口容止,声容静,头容直,气容肃,立容德,色容庄。又从容,安也。《书·君□》从容以和。《中庸》从容中道,圣人也。又《尔雅·释器》容谓之防。《郭璞注》形如今牀头小曲屛风,唱射者所以自防隐也,所以容身防矢也。又礼官曰容。《礼·乐记》使之行商容,而复其位。〈注〉容谓礼乐之官。使之检视殷家礼乐之官,而复其位。《前汉·儒林传》徐生善为容。是善礼乐者谓之容也。又飞扬貌。《楚辞·九章》纷容容之无经兮。又《礼·内则》佩容臭。〈注〉香物也。助为形容之饰,犹后世香囊也。又纱之轻者曰轻容。《唐苑类》轻容,无花薄纱也。又州名。古象郡地,唐置容州。又姓。八凯仲容之后。《礼记》有徐大夫容居。又慕容,复姓。又《集韵》尹竦切。与怂慂之慂同,劝也。又《正字通》余垄切,音涌。《前汉·郊祀歌》神之行,旌容容。又与颂通。《说文》貌也。从页,公声。《徐曰》此仪容字。歌颂者,美盛德之形容,故通作颂。后人因以为歌颂字。《前汉·惠帝纪》有罪当盗械者,皆颂系。《颜师古注》古颂与容同。《□法志注》颂谓宽容之,不桎梏也。又叶与章切,音阳。《韩愈·独孤申叔哀辞》如闻其声,如见其容。鸣呼远矣,何日而忘。又《参同契》天道甚浩广,太□无形容。虚寂不可覩,匡郭以消忘。考证:(《礼·冠义》礼文之始,在於正容体。)谨照原文礼文改礼义。(《射义》试之於泽宫。)谨照原文泽宫改射宫。(《礼记》有周大夫容居。)谨照檀弓周改徐。
文文:《卯集下·文字部》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无分切,音纹。《说文》错画也。《玉篇》文章也。《释名》文者,会集衆[音zhòng]彩,以成锦绣。合集衆[音zhòng]字,以成辞义,如文绣然也。《易·系辞》物相亲,故曰文。《周礼·天官·典丝》供其丝纩组文之物。〈注〉画绘之事,青与赤谓之文。《礼·乐记》五色成文而不乱。又《尚书序》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,始画八卦,造书契,以代结绳之政,由是文籍生焉。〈疏〉文,文字也。《说文》序》依类象形,故谓之文。其后形声相益,即谓之字。《古今通论》仓颉造书,形立谓之文,声具谓之字。又《易·乾卦文言疏》文谓文饰。又《易·坤卦》文在中也。〈疏〉通达文理。《史记·礼书》贵本之谓文,亲用之谓理。两者合而成文,以归太一,是谓太隆。又《书·尧典》钦明文思安安。〈疏〉发举则有文谋。又《礼·礼器》先王之立礼也,有本有文。忠信,礼之本也。义理,礼之文也。《史记·乐书》礼自外作,故文。〈注〉文犹动,礼肃人貌。貌在外,故云动。又《礼·乐记》礼减而进,以进为文。乐盈而反,以反为文。〈注〉文,犹美也,善也。又《左传·僖二十三年》吾不如衰之文也。〈注〉有文辞也。又《前汉·酷吏传》司马安之文法。〈注〉以文法伤害人也。〈又〉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。〈注〉言其文案整密也。又姓。《前汉·循吏传》文翁,庐江舒人也。又《史记·諡法》经纬天地曰文,道德博闻曰文,勤学好问曰文,慈惠爱民曰文,愍民惠礼曰文,锡民爵位曰文。又兽名。《山海经》放臯之山有兽焉,其状如蜂,岐尾,反舌,善呼,曰文文。又《集韵》文运切,音问。《论语》小人之过也,必文。《朱传》文,饰之也,去声。又眉贫切,音珉。饰也。《礼·玉藻》大夫以鱼须文竹,刘昌宗读。又《韵补》叶微匀切。《崔駰·达旨》摛以皇质,雕以唐文。六合怡怡,比屋为仁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都邑游侠,张赵之伦。齐志无忌,拟迹田文。又叶无沿切。《蔡洪棊赋》画路表界,白质朱文。典直有正,方而不圆。
雅雅:《戌集中·隹字部》《唐韵》乌加切《集韵》於加切,□音丫。《说文》楚乌也。一名鸒,一名□居。秦谓之雅。从隹从牙。〈注〉徐铉曰:今俗别作鸦,非是。《集韵》亦作鸦鵶。又《小尔雅》小而腹下白,不反哺者谓之雅乌。又《唐韵》五下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语下切,□音庌。义同。又《玉篇》正也。《尔雅疏》雅,正也。《周礼·春官·大师》敎六诗:曰风、曰赋、曰比、曰兴、曰雅、曰颂。〈注〉雅,正也。言今之正者,以为后世法。又《诗·小雅》以雅以南。〈笺〉雅,万舞也。周乐尙武,故谓万舞为雅。雅,正也。又《论语》子所雅言。〈注〉孔曰:雅言,正言也。《朱注》雅,常也。又《玉篇》仪也,娴雅也。《史记·司马相如传》从车骑,雍容间雅甚都。又《玉篇》素也。《史记·张耳□余传》张耳雅游。〈注〉韦昭曰:雅,素也。又《史记·淮南王传》天子以伍被雅辞,多引汉之美。《后汉·窦后纪》及见雅以为美。又乐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笙师》应雅。〈注〉雅,状如漆筩而弇口,大二围,长五尺六寸,以羊韦鞔之,有两纽疏画。又酒器名。《东观汉记》今日岁首,请上雅寿。〈注〉雅,酒閜也。别作□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元诗人雅□。又《五音集韵》五加切,音牙。人名。周书有君雅,通作牙。又叶语可切。《仲长统·述志诗》百虑何为,至要在我。叛散五经,灭弃风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