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ōng bí yín
成语简拼:YBY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擁鼻吟
成语解释
用手捂着鼻子轻声吟咏。形容用雅正的声调拉长声音吟咏。
成语示例
(1)梦笔亭边拥鼻吟,壮图蹭蹬老侵寻。▼宋·陆游《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》诗
成语造句
(1)滨滨不会写成语“拥鼻吟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2)赐了哥哥给玮怡和长珊讲述了“拥鼻吟”的成语典故。
(3)大毛写不出成语“拥鼻吟”,所以昨天考试只有99分。
(4)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“拥鼻吟”几个大字。
(5)青浦区华新中学的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拥鼻吟”。
(6)梦笔亭边拥鼻吟,壮图蹭蹬老侵寻。见宋·陆游《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》诗。
(7)江豚吹浪,晚来风转夜深雨。拥鼻微吟,断肠新句。粉碧罗笺,封泪寄与。见宋·贺铸《拥鼻吟·吴音子》词。
成语出处
唐·唐彦谦《春阴诗》:『天涯已有销魂别,楼上宁无拥鼻吟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拥拥:yōng 1、<动>抱着;拿着。《鸿门宴》:『哙即带剑拥盾以入军门。』2、<动>围着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『以衾拥覆,久而乃和。』3、<动>拥有。《隆中对》:『操已拥百万之众。』4、<动>聚集。《三元里抗英》:『乡民蚁拥蜂攒,布满山麓,约有十余万众。』5、<动>阻塞。韩愈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》:『云横秦岭家何在?雪拥蓝关马不前。』6、<动>簇拥。《梅花岭记》:『(史公)遂为诸将所拥而行。』[拥遏] 阻塞。[拥滞] 停留;延阁。
鼻鼻:bí(1)鼻子:鼻梁;鼻音。(2)<书>开创:鼻祖。
吟吟:yín 1、<动>叹息。《战国策·楚策》:『昼吟夜哭。』2、<动>吟咏。《屈原列传》:『屈原至于江滨,被发行吟泽畔。』3、<动>鸣叫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『熊咆龙吟殷岩泉。』4、<名>古代诗体的一种,能和乐而歌,故亦为曲名。《隆中对》:『亮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』
拥拥:《卯集中·手字部》《唐韵》於陇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委勇切,□雍上声。《说文》本作□。抱也。《礼·玉藻》肆束及带,勤者有事,则收之,走,则拥之。〈疏〉肆余也,谓束带之余组及带之垂者。收谓敛持在手,拥谓抱之於怀也。《前汉·夏侯婴传面雍树驰注》南方谓抱小儿为雍树,面偝也,雍抱持之,令面背己而抱之以驰。雍读曰拥。又持也。《前汉·高帝纪》太公拥彗。〈注〉如今卒持帚也。又卫也,羣从也。又《尔雅·释言邕支载也疏》邕,又作拥。拥护支持,皆载任之义。又《集韵》於容切,音雍。遮也。《礼·内则》女子出门,必拥蔽其面。〈注〉拥,犹障也。或作□。亦作□。
鼻鼻:《亥集下·鼻字部》(古文)自《唐韵》父二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毗至切《正韵》毗意切,□音纰。《说文》鼻,引气自畀也。《释名》鼻,嘒也。出气嘒嘒也。《管子·水地篇》□发为鼻。《白虎通》鼻者,肺之使。又《扬子·方言》鼻,始也。兽初生谓之鼻,人初生谓之首。梁益间谓鼻为初,或谓之祖。祖,居也。又人之胚胎,鼻先受形,故谓始祖为鼻祖。《扬雄·反骚》或鼻祖於汾隅。又猎人穿兽鼻曰鼻。犹持弓曰手弓。《张衡·西京赋》鼻赤象,圈巨狿。又炊鼻,地名。《左传·昭二十六年》师及齐师战於炊鼻。《杜注》炊鼻,鲁地。又有鼻,国名。在永州营道县北。《前汉·昌邑哀王传》舜封象於有鼻。《师古注》有鼻在零陵。《孟子》作有庳。又鼻息,西方国名。见《风俗通》。又《后汉·杜笃传》共川鼻饮之国。〈注〉相习以鼻饮也。又反鼻,蝮蛇别名。又类鼻,草名。生田中,叶如天名精。《李时珍曰》即豨莶。又《内典》阿鼻,此曰无间。从自从畀。俗从白,非。考证:(《扬雄·反骚》或鼻祖於汾阳。)谨照原文汾阳改汾隅。
吟吟:《丑集上·口字部》(古文)唫《唐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鱼音切,音崟。《说文》呻也。《广韵》叹也。又《增韵》哦也,咏也,鸣也。《庄子·德充符》倚树而吟。《战国策》书吟宵哭。《楚辞·渔父》行吟泽畔。《荀子·不苟篇》盗跖吟口。〈注〉吟咏长在人口也。《后汉·梁冀传》口吟舌言。〈注〉谓语吃不能明了。又姓。《正字通》唐嘉州刺史吟约。又音含。《前汉·郊祀歌》灵安留,吟青黄。〈注〉服虔曰:吟音含。○按师古云:服说非也。吟,歌诵也,青黄,四时之乐也。然服有此音,今存之。又《集韵》牛锦切,音僸。《扬雄·解嘲》蔡泽虽噤吟,而笑唐举。〈注〉师古曰:噤吟,颔颐之貌。吟,鱼锦反。又《集韵》宜禁切,音□。长咏也。《韩愈·同宿聮[音lián,古同联]句》白鹤叫相喑。喑或作吟,吟去声。又音噤。《史记·淮阴侯传》虽有舜禹之智,吟而不言。〈注〉吟,巨荫反。又音琴。亦见《史记·淮阴侯传索隐注》。《说文》或作□訡。《集韵》亦作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