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成语拼音:yìng duì bù qióng
成语简拼:YDBQ
常用程度:生僻成语
成语繁体:應對不窮
成语解释
应对:言语应答。指言语应答没有词穷的时候。形容人学识广博而思维敏捷,善于言辞。
成语用法
作谓语、状语;用于书面语
成语接龙
应对不穷→穷极凶恶→恶贯已盈→盈盈伫立→立功自效→效死输忠→忠不可兼→兼爱无私→私心自用→用行舍藏
成语示例
(1)…六诏称诏,河陵称悉莫成,各从其俗。』天子见其应对不穷,圣心大悦,即日拜为翰林学士。遂设宴于金銮殿,宫…——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
成语造句
(1)成语「应对不穷」是一个补充式成语。
(2)大悟县第二中学的鲜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“应对不穷”。
(3)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“应对不穷”几个大字。
(4)露露不会写成语“应对不穷”的最后一个字。
(5)文检叔叔给璐与和筮丁讲了“应对不穷”的历史故事。
(6)小蛋写不出成语“应对不穷”,因此语文考试才98分。
(7)去陕重机械厂子弟校之前,俊兴叔叔给灵膛和佑宸讲了『应对不穷』的历史故事。
(8)玄宗见他应对不穷,十分欢喜,即擢为翰林学士,赐宴于金华殿中,着教坊乐工侑酒。
成语出处
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八十二回:『玄宗见他应对不穷,十分欢喜,即擢为翰林学士。』
现代字典
康熙字典
应对应对:[yìngduì] 对答,答对。应对诸侯。――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。
应应:yīng 1、<副>应该。《口技》:『凡所应有,无所不有。』2、<动>许给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以我应他人,君还何所望。』yìng 1、<动>应答。《愚公移山》:『河曲智叟亡以应。』2、<动>承诺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汝可去应之。』3、<形>适合。《孔雀东南飞》:『便利此月内,六合正相应。』4、<动>应和。《促织》:『每闻琴瑟之声,则应节而舞。』5、<动>应召;应征。《石壕吏》:『急应河阳役,犹得备晨炊。』6、<动>对付;应付。《陈情表》:『内无应门五尺之僮。』
对对:duì 1、<动>回答。多用于下对上的回答或对话。《庄暴见孟子》:『暴见于王,王语暴以好乐,暴未有以对也。』《曹刿论战》:『既克,公问其故。对曰:「夫战,勇气也。」』2、<动>并着;向着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『对此欲倒东南倾。』《望天门山》:『两岸青山相对出,孤帆一片日边来。』3、<动>敌对;对立。《三国志·诸葛亮传》:『而所与对敌,或值人杰。』4、<名>配偶。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『择对不嫁。』5、<名>对偶的词句。如『对联』、『对句』。[对薄] 受审问。薄,狱辞的文书,相当于现在的诉状。古代审讯时,依据状文核对事实,故称对薄。[对策] (1)古代科举考试取士的一种方法。用政治、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,让应考者对答。明清时在殿试时进行。(2)对付的策略或办法。
不不:bú 1、<副>不,表一般否定。2、<副>没有,表存在的否定。《毛遂自荐》:『今日出而从,日中不决,何也?』3、<副>不是,表否定判断。《卖柑者言》:『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。』fǒu通『否』。 1、<助>在句末表询问。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:『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,可予不?』2、<副>用在句中表否定。《鸿门宴》:『不者,若属皆为所虏。』《师说》:『或师焉,或不焉。』[不齿] 齿,并列,并排。不与并列,不与同列。表示极度鄙视。[不佞] 1.无口才;不会巧言善说。《论语·公冶长》:『雍也仁而不。』2.无才,自谦之词。《史记·孝文本纪》:『寡人不,不足以称宗庙。』
穷穷:qióng 1、<形>走投无路,处境困窘。《〈指南录〉后序》:『穷饿无聊,追购双急。』2、<形>不得志;不显贵。《涉江》:『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,固将愁苦而终穷。』《荆轲刺秦王》:『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。』3、<动>穷尽;用尽。《赤壁赋》:『哀吾生之须臾,羡长江之无穷。』《促织》:『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。』4、<动>走到尽头;寻究到底。《桃花源记》:『复前行,欲穷其林。』5、<形>贫困;贫乏。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『倒替你这小贱人白白养着穷汉,教我衣食从何处来?』《鱼我所欲也》:『为宫室之美,妻妾之奉,所识穷乏者得我欤?』[又] <名>贫困的人。《赵威后问齐使》:『振困穷,外不足。』6、<副>彻底;到头。《察变》:『实则今兹所见,乃自不可穷诘之变动而来。』[辨] 贫,穷。先秦两汉时期,『穷』才指贫穷、贫乏、缺少衣食钱财。
应应:《卯集上·心字部》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陵切,音膺。《说文》当也。从心□声。《徐曰》□,鹰字也。本作□,今作应。又料度辞也。《唐诗》应须,只应,皆是也。又《周语》其叔父实应且憎。〈注〉犹受也。又国名。《括地志》故应城,因应山为名,在汝州叶县。又姓。出南顿,本周武王后。《左传·僖二十四年》邗晋应韩,武之穆也。汉有应曜,与四皓偕隐,曜独不出,八代孙应劭,集解汉书。又通作膺。《书·武成》诞膺天命。〈注〉当也。又《广韵》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於证切,音譍。《集韵》答也。《广韵》物相应也。《易·咸卦》二气感应以相与。又乐名。《周礼·春官·笙师应乐注》应长六尺五寸,象柷,有椎连底,左右相击,以应柷也。《乐书》应乐,犹鹰之应物,其获也小,故小鼓小舂谓之应,所以应大也。小鼙曰应鼓。《周礼·春官·小师》击应鼓。〈注〉鼙也。又天子之门曰应门。《诗·大雅》廼立应门。〈注〉正门也。又州名。鴈门地,唐置应州。又叶於容切,音雍。《易·蒙卦》童蒙求我,志应也。初筮告,以刚中也。《陆贾新语》事以类相从,声以音相应。◎按应字,向来经史皆作平去二音。《正字通》止作去声,误。
对对:《寅集上·寸字部》《唐韵》都队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都内切,□音碓。《说文》应无方也。本作□。《尔雅·释言》对,遂也。〈疏〉遂者,因事之辞。《广韵》答也。《增韵》扬也。《诗·大雅》以对于天下。〈注〉答天下仰望之心也。《书·说命》敢对扬天子之休命。又《礼·曲礼》侍坐於先生,先生问焉,终,则对。〈又〉君子问更端,则起而对。〈注〉离席对也。又次对,转对。《王球贻谋录》唐百官入合,有待制次对官。后唐天成中,废待制次对官,五日一次,内殿百官转对。又当也,配也。《诗·大雅》帝作邦作对。〈注〉言择其可当此国者而君之也。又对簿。《史记·李将军传》广年六十余矣,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。又敌也。《吴陆逊曰》刘备今在境界,此疆对也。又凡物□峙曰对。《杜甫·万丈潭诗》山危一径尽,岸绝两壁对。考证:(《礼·曲礼》侍於先生,先生问焉,终,则对。)谨照原文侍下增坐字。
不不:《子集上·一字部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□逋没切,补入声。不然也,不可也,未也。《礼·曾子问》葬引至于堩,日有食之,则有变乎,且不乎。又《周礼·夏官》服不氏,掌养猛兽而敎扰之。〈注〉服不服之兽者。又《广韵》《韵会》□分物切。与弗同。今吴音皆然。又《韵会》俯九切,音缶。与可否之否通。《说文》鸟飞上翔,不下来也。从一,一犹天也。象形。又《玉篇》甫负切《广韵》甫救切,□缶去声。义同。又《广韵》甫鸠切《集韵》《韵会》《正韵》方鸠切,□音浮。夫不,□也。亦作鳺鴀。《尔雅·释鸟》□其鳺鴀。《郉疏》陆玑云:今小鸠也。一名□鸠,幽州人或谓鷱鴡,梁宋间谓之隹,扬州人亦然。又未定之辞也。《陶潜诗》未知从今去,当复如此不。又姓。《晋书》汲郡人不准。◎按《正字通》云:不姓之不,转注古音,音彪。又《正韵》芳无切。与柎通。花萼跗也。《诗·小雅》鄂不韡韡。《郑笺》承华者,鄂也。不当作柎。郑樵曰:不象萼蔕形。与旉通。《陆玑诗疏》柎作跗。《束皙·补亡诗》白华绦趺。《唐诗》红萼青趺皆因之。又华不注,山名,在济南城东北。《左传·成二年》晋却克战于鞌,齐师败绩。逐之,三周华不注。《伏琛齐记》引挚虞畿服经,不,与诗鄂不之不同。李白诗:兹山何峻秀,彩翠如芙蓉。盖因华跗而比拟之。胡传读不如卜,非。又《古诗·日出东南隅行》使君谢罗敷,还可共载不。罗敷前致辞,使君亦何愚。使君自有妇,罗敷自有夫。〇按愚当读若吾,疑模切,与敷不夫叶。敷不夫本同模韵,《正字通》不改音符,叶夫愚,非是。又与丕同。《书·大诰》尔丕克远省。马融作不。《秦·诅楚文》不显大神巫咸。《秦·和钟铭》不显皇祖。□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。不显不承,犹书云丕显丕承也。又《韵补》叶补美切,音彼。《荀子·赋篇》□然易知,而致有理者与。君子所敬,而小人所不者与。所不谓小人所鄙也。《正字通》不字在入声者,方音各殊,或读逋入声,或读杯入声。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,今北方读如帮铺切,虽入声转平,其义则一也。考证:(《礼·曾子问》葬引至于堩,日日有食之,)谨照原文省下日字。(《荀子·赋论篇》)谨照原书省论字。(〈注〉谓小人所鄙也。)谨按原文无此注,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。
穷穷:《午集下·穴字部》《韵会小补》说文本作浮4友ㄜp声。隷作穷。又《集韵》居雄切,音弓。恭貌。本作匔。或从穴作穷。